书城励志当下的修行:要敢于舍得
5128000000011

第11章 舍争吵,得和气(5)

《三国演义》里,张飞闻知关羽被东吴所害,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次日,帐下两员大将范疆、张达报告张飞,三日内办妥白旗白甲有困难,须宽限时日方可。张飞大怒,让武士将二人绑在树上,各鞭五十,打得二人满口出血。鞭打完毕,张飞手指二人:“到时一定要做完,不然,就杀你二人示众。”范疆、张达受此刑责,心生仇恨,就在当夜趁张飞大醉在床,以短刀刺入张飞腹中。张飞大叫一声就没命了,年仅55岁。

张飞不管三七二十一,鞭打范疆、张达,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倘若当初他能对二位将军多一点宽容,下场自然就不会这么悲惨了。

1863年7月,盖茨堡战役展开。敌方陷入了绝境,林肯下令给米地将军,要他立刻出击敌军。但米地将军迟疑不决,用尽了各种借口,拒绝出击。结果敌军顺利逃跑了。林肯勃然大怒,他坐下来给米地将军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的极端不满。但出乎常人想象的是,这封信林肯并没有寄出去。在他死后,人们在一堆文件中才发现了这封信。

也许林肯设身处地地想了米地将军当时为什么没有执行命令,也许他想到了米地将军见到信后可能产生的反应,米地可能会与林肯辩论,也可能会在气愤之下离开军队。木已成舟,把信寄出,除了使自己一时痛快以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意思是说,委曲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宋代吕本中说:“不与人争者,常多得利,退一步者,常进百步。”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矛盾,有绝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我们却没有使它平息,经常是愈演愈烈,最后弄得难以收拾,这都是因为不肯低头、不肯弯腰、不肯服输!柔软地弯曲一下,宽容对方,又有什么坏处呢?人生在世,一是不逞强,要自我反省,不因争执而争执,错了就不要坚持,要做到心安理得才行;二是争执本来就没有赢家,不能将争执演变为战争,你对别人动用武力,别人也会同样对你,到头来是两败俱伤,得不偿失。因此在现实中,只有冷静地面对争执,安于正理,把握中庸,如此才能一生吉祥。

当你受到无辜伤害或被人欺负时,你是以牙还牙,还是宽恕他人?宽容大度是一种胸怀,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争吵不休,既伤害了感情,也无益于成大事,甚至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宽容忍让的心态,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变得更加和谐。

恶意刁难,巧妙应对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让每个人喜欢。当遇到“道不同,不相为谋”之人时,他们可能会对你恶意刁难,针锋相对。你若忍气吞声,这样的情况可能就会越来越多。所以,你要学会运用巧妙的方法,来应对对方的恶意刁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想让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一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遇到不被人赞同接受的情况,也不要气馁或气愤,你要知道,也许对方并无恶意,只是在坚持自己的观点。面对这样的情况,你应该做到认真、负责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耐心地解答对方向你提出问题的疑惑。只要不突破道德、法律的底线,你都可以有问必答,切记不可含糊其辞,用拙劣的语言搪塞过去。即使你无法解答对方的疑惑,也要诚恳地表示歉意,并虚心地向对方讨教,以期共同探讨。

但是,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无理的提问、恶意的刁难,这种场面往往让人非常窘迫,这时你必须使点“心眼”,学习些应对的方法和技巧,才会如鱼得水、得心应手地化解尴尬的场景,从而把自己从窘境中解救出来。

有一位大诗人在欧洲进行巡回演讲时,猛烈抨击一些庸俗文人的行径,致使某些感到“冤屈”的人骚动起来。有个“做贼心虚”的家伙喊道:“您说的话怎么感觉驴唇不对马嘴,我们听不明白。”这位诗人听后冷笑道:

“你莫非是长颈鹿?只有长颈鹿才可能早上吃了食物,到了晚上才感觉到饱啊!”

听到这话,那个家伙面红耳赤,大声喊道:“我说大诗人,您怎么把我们大家都当成傻瓜啦?”诗人故作惊异地回答:“哎,您这是什么话?怎么是大家呢?我目前只看到一个呀……”就这样,这位诗人以他幽默犀利的语言、辛辣的讽刺,压制了别有用心者嚣张的气焰,扭转了演讲的被动局面,最终赢得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掌声。

十个指头还有长有短,更何况不同的人呢!当我们遇到别人刻意的恶意责难时,千万不要因为气愤而自乱了阵脚,你越是觉得无地自容,就越迎合了对方故意刁难你的心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勇敢、坚决、果断地予以还击,用自己的智慧与他针锋相对。

不管是反唇相讥也好,还是以牙还牙也罢,总之,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不能让他丑恶的目的得逞。如果你愤然离去或者与他大吵大闹,都是不妥当的。因为这不仅会助长其气焰,更会有损自己的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反驳别人的不适当言行可采用以下技巧。

1.比对方更荒谬

一位记者对扎伊尔前总统蒙博托说:“您很富有,据说您的财产达30亿美元!”

显然,这一提问是针对蒙博托本人政治上是否廉洁而来的。对于蒙博托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严肃而易动感情的敏感问题。蒙博托听后哈哈大笑,然后反问道:“一位比利时议员说我有60亿美元!你听说了吗?”

记者的提问显然是认为扎伊尔前总统蒙博托不廉洁,但并没直说,而是用引证的方式委婉地表达,蒙博托如果发脾气,正言厉色地驳斥,则既有失风度体面,又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心平气和地解释恐怕也行不通,谣传的事情能够三言两语澄清真相吗?

于是,蒙博托除了用“哈哈大笑”表示不屑一顾以外,还引用一位比利时议员的话来反问记者,似乎在嘲弄记者的孤陋寡闻,但实际上是以更大的显然是虚构的数字来间接地否定了记者的提问。

2.以牙还牙

有一位女作家写完了一部长篇小说,发表后引起轰动,一时成为最畅销的热门书。有个评论家曾向女作家求婚遭到拒绝,便怀恨在心,经常在评论中旁敲侧击地贬低这个女作家的才华。有一次文学界举行聚会,许多人当面向女作家表示祝贺,称赞作品的成功。女作家一一表示感谢。

忽然,那位评论家分开众人,挤到前面,大声向女作家说道:“您这部书的确十分精彩,但不知您能否透露一下,这本书究竟是谁替您写的?”

女作家还陶醉在众人的赞扬声中,冷不防他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就在她一愣的刹那,已有人偷偷发笑了。女作家立即清醒地估量了形势:问题以外的争吵于己不利。于是,她马上镇静下来,露出谦和的笑容,对评论家说道:“您能这样公正恰当地评价我的作品,我感到十分荣幸,并向您表示由衷的感激!但不知您能否告诉我,这本书是谁替您读的?”

评论家的问话,用意十分明显;而女作家的反问,正是以牙还牙。潜台词是说,你从来不认真读别人的作品,所做的评论信口雌黄。连书都不读的人,有什么资格做评论!巧妙的反问,使评论家陷入了十分狼狈的处境。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有一天,德国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只能通过一个人的小路上,他迎面遇到了一个曾经对他的作品提出过尖锐批评的评论家。这位评论家对他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而我则相反!”歌德一边说,一边满脸微笑地让到一旁。

面对评论家的恶意刁难,歌德能够巧妙地应对,从而也起到了以牙还牙的效果。歌德这句针锋相对的反诘,使对方无言以对,还讨了个没趣。当然,这件事也在后世传诵甚广。

3.委婉点拨

19世纪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对自己的创作严肃认真,非常注意独创性。对那些模仿、抄袭行为深恶痛绝。

有一次,一位作曲家演奏自己的新作,特意请罗西尼去听他的演奏。罗西尼坐在前排,兴致勃勃地听着,开始听得很入神,继而有点不安,再而脸上出现了不快。

演奏按其章节继续下去,罗西尼边听边不时把帽子脱下又戴上,接连好几次。演奏者看到他奇怪的动作和表情,就问他:“这里的演出条件不好,是不是太热了?”“不,”罗西尼说,“我有一见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所以就不得不频频脱帽了。”

艺术贵在独创,这样才能形成带有个性特征的风格乃至形成流派;抄袭与模仿,则只能在艺术巨匠的浓荫中苟且偷生,毫无建树。因此,要反对单纯的模仿,更要杜绝抄袭行为。罗西尼对模仿、抄袭行为的深恶痛绝正源于此。然而,直接指责恐怕会使对方十分难堪,罗西尼便用体态语及其说明来委婉地表示:“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言外之意是你抄袭了他们的作品。虽然没有明说,那位作曲家的脸一定会涨得通红!

智慧的罗马帝王马库斯·阿列留斯曾经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今天会碰到多言的人、自私的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忘恩负义的人。我也不必吃惊或困扰,因为我还想象不出一个没有这些人存在的世界。”我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遇到这样的人也是常有的事,面对这些人给出的种种刁难,也应该抱着不被困扰的态度。

人活于世,没有必要过于在意别人的态度,不要因为别人的态度而生气或赌气。让我们勇敢起来吧,面对他人的故意刁难,要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逃避。把别人的刁难当成自己成长的一种鞭策、一种激励,想必你会有所收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