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不让溪流故能成其大,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做人也要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正所谓“宰相肚里能行船,将军额头跑得马”,只有容人,才能容己。故以宽容之心,对人对事,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是君子之风度。容与忍是统一的,这不是懦弱,也不是个人做事原则的背叛,而是以退为进,在容忍中寻找事情解决的最佳方案。
见辱能忍为大智
佛经有云:“小儿以啼哭为力,女人以娇媚为力,比丘以忍辱为力,国王以威势为力,罗汉以少欲为力,菩萨以慈悲为力。”能忍辱就能坚强地承担一切。忍辱是世间最大的力量,就算活到一百岁,碰见的人都是掉牙的,没有掉舌头的,就因为舌头柔软。
寒山是唐代着名的和尚诗人。他的诗大多富有禅理,令人回味无穷。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有人辱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这首诗所表达的内容,充满了为人处世的机智。平白无故地被人辱骂,当然很不乐意。但应该知道,这种张口就骂的人,一般都没有修养,没有风度,有什么必要与他们一般见识,争论不休呢?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高尚情操。
在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一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是忍辱负重,力图东山再起。大多人过分看重第一种态度而忽略了第二种态度,这就造成对价值取向方面可怕的、不应有的偏差。
唐朝名臣郭子仪对待忍辱有独到之法,简简单单两个字“忍”和“慎”,就做了四朝红人。
鱼朝恩是皇帝身边的宦官,此人虽无才能,却会溜须拍马,所以皇帝很是宠幸他。他对郭子仪的才干、权势十分妒忌,曾多次在皇帝面前说郭子仪的坏话来诽谤攻击他,都没有成功,鱼朝恩一怒之下,竟暗中指使人盗掘郭子仪家的祖坟。
郭子仪知道这是鱼朝恩干的,当时他身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手握兵权,举手投足皆关系大唐帝国的兴亡,连皇帝都敬着他三分,要除掉一个鱼朝恩,真可谓不费吹灰之力。当他从前线返回朝廷时,满朝公卿都以为他必将有所行动,岂料郭子仪却对皇帝说:“臣多年带兵,并不能完全禁止部下的残暴行为,士兵毁坏别人墓坟的事也有很多。我家祖坟被掘,这是臣不忠不孝、获罪于上天的结果,并不是他人故意破坏。”
祖坟被挖,历来被视为奇耻大辱,而郭子仪却能隐忍下来,足见他的气度之大。也正因为他见辱能忍,他才能在那个奸佞横行、国君昏弱的时代,逢凶化吉,渡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险滩,享尽富贵,以八十五岁的高龄安然辞世。真可谓能忍是福,小忍有小福,大忍有大福。
容忍也是人在正常社会交际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容人、容事的胸怀肚量,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是理智、是大度。
英国有个老教师叫莫根,邻居来找他下围棋,正巧有朋友在,邻居便在书柜前看了一会书就告辞走了。可是莫根在朋友走后却发现几天前放在书柜里的1000美元不见了。他回想走到书柜的人,除邻居外再没人光顾过,于是就认为邻居偷了钱。他很愤怒,第二天就到邻居家要钱,邻居并没有想像中的破口大骂,反而轻轻说了一句:“对不起,竟然出了这样的事情。”于是,他拿出了1000美元交给他带回去。
不久,外出办事的儿子回来了,他把事情讲给儿子听,儿子听了大吃一惊,原来那钱是他拿走的,因为当时紧急,所以没对父亲说。莫根一听,十分惭愧,赶快到邻居归还了钱,并且连声向邻居道歉。这个邻居以忍耐代替争斗,得到了莫根永远的尊重。由此看来,忍苦、忍辱、忍受委曲,一切都忍,忍到最后,就会成为美化世间的力量。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年轻人还没有意识到现在的生存竞争是建国以来和平年代中最残酷的阶段。所以,许多人时时感到人生不如意,甚至选择极端。
当我们看美国大片《亡命天涯》中的忍尽人间耻辱,要为自己讨个说法的汉子,看兰博的硬汉形象,日本电影《追捕》中的硬汉高仓健形象时,我们的心里是酸楚的。一些自夸为跨世纪的“弄潮儿”,有许多连一点忍辱负重的硬汉意识都没有,稍不如意,就心灰意冷,要死要活,好像天就要垮下来一样。还有一些小心眼的人,为一句话、一件小事就去斗狠的人,虽然为数字不是很多,但向社会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许多人越来越不适合在逆境中生存了。
想一想,如果孙武不能忍辱,怎能有《孙子兵法》留传于世;如果不能忍辱,韩信如何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将军。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不能忍辱的人,是不可能担当起大任的。
这个社会需要容忍,人与人交往需要容忍。人活在世上,生与死、利与害、祸与福、喜与怒,小至一身,大至天下国家,都离不开容忍。谁都想受人尊敬。但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复杂,有人尊重你,就会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看你不顺眼。因为你的优秀掩盖另外一些人的才华,所以难免会给你捏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如果你疲于应付这些,你还有精力和时间去做其他的正事吗?那不是正好一步步丧失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如果为了一点小事而怀恨在心,矛盾就会逐渐扩大,以至于冤冤相报,不可收拾。唯有容忍,以一种客观、冷静的目光来对待他人的过失、错误,就不会向他人翻脸,就会免去许多不必要的纠纷,“亲贤臣,远小人”,把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不与小人周旋,才不失为明智之举。
所谓心量不宽,难容于众;遇事不忍,必生大患。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可见,低调做人,见辱能忍是大智慧。
能忍辱者,必立天下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财物,展开了生死搏斗。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在和越王勾践的争战中受重伤而死。夫差守孝期满,亲率大军,兵临越国。越王勾践率军迎战,但是由于兵力悬殊,越军惨败,只剩下五千人退到会稽。在越国将要灭亡的时候,范蠡进言:“战争打到这个地步,唯一的办法就是送上丰厚礼物,谦恭哀求,讨得吴王的哀怜和同情,越国或许可以幸存。如果他不允许的话,君主只好委屈自己,去做吴王的奴仆,寻找时机,以图东山再起。”勾践听了范蠡的规劝,于是言卑情切地向吴王请求活命,并且答应献出越国,越王和王妃供吴王驱使。夫差答应了越国讲和投降的条件。
公元前492年,勾践怀着极其伤感和屈辱的心情,带着自己的王妃,在范蠡的陪同下来到吴国作奴仆。勾践入见吴王时,跪拜叩首,感恩戴德的表情,从脸上清晰地表现出来,连吴王夫差也觉得于心不忍,便决定不给勾践太重的杂役干,只叫他去宫中养马。
越王君臣在马圈里结屋居住,他和妻子、范蠡在宫中小心翼翼,既不敢发怒,也不敢多说话,只是用眼睛交流彼此之间的心意。夫差派人侦察他们的行动,只见他们穿的是破衣烂裙,吃的是粗糠野菜。勾践喂马,范蠡打草,王妃做饭洗衣,个个安分守己,一副心甘情愿,长相厮守,甘愿终生养马的样子。吴王夫差得到报告后,认为他们意志消磨殆尽,再无王者尊严可言,于是对他们放松了警戒。
夫差每次乘车出行,勾践都亲自给他备好马车,每到一地都当站马桩。吴国的老百姓都认为此人太没有志气,于是朝着他吐唾沫,弄的勾践满身都是唾液,而勾践毫不理会,只是静静地站着,唯恐自己一动,惊了王驾的马,自己吃罪不起的样子。连吴王看在眼里,心中都觉得十分不应该,于是命令人们禁止侮辱勾践。
最令吴王夫差心生怜悯的是:有一次,吴王生病,勾践叩见吴王,显出对吴王十分关心的样子,跪拜询问病情。恰在此时,吴王要到厕所去,勾践便请求饮溲尝便,判断一下病情。等尝过之后,高兴地对吴王说:“大王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就这样,冬去夏来,越王勾践整整服了三年苦役。与此同时,范蠡用重金收买了伯丕,并向吴王献上美女西施,吴王夫差终于赦免了勾践,放他回国。越王回国之后,一面仍给吴国纳贡,一面卧薪尝胆。他鼓励生产,养护军备,自己亲自下地种田。越国的人口于是猛增,生产迅速发展,军事力量逐渐强大起来了,在二十二年之后灭了吴国。吴王羞愧难言,自杀而亡,越王终于报了血海深仇。
忍辱负重的事例古今屡见不鲜,但忍辱到一个国王主动去尝别人的粪便,古今中外可能只有勾践一人。不难想像,越王受的耻辱是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普通人做不到的事,一个国王却不得不去做,为什么?为了复国雪耻!复国的志向一直激励着他,使他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屈辱。
在大乘佛教中,忍辱被比做人身上的衣服和应对敌人的甲铠。在人的诸多优良品质中,“忍耐”应列于“勇气”之前。因为考察一个人的品质修养程度,大多都要看他的自我克制和自我约束能力如何。
美国有位总统马辛利,因为一个用人问题,遭到一些人的强烈反对。在一次国会会议上,有位议员当面粗野地讥骂他。他虽然非常生气,但极力忍耐,没有发作。等对方骂完了,他才用温和的口吻道:“你现在怒气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意详细解释给你听。”他的这种低调的让人姿态使那位议员羞红了脸,矛盾立即缓和下来。作为一名总统,地位居高却不以高权势、高姿态压人,而能以理服人,不能不让人心服。试想,如果马辛利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进行反击的话,那对方是决不会服气的。
由此可见,当双方处于对抗状态时,得理都能忍让的态度有“釜底抽薪”之效,能使对方情绪“降温”。这就是大丈夫的能屈能伸。能屈能伸,方能立于天下而不败!
王安石说:“莫大的祸,起于须臾之不忍。”所以民间历来就有“和为贵,忍最高”的俗语。人是感情动物,内心活动如潮起潮落,瞬息即变,如若自己善加克制,就能转祸为福,否则往往会因一把怒火而危及自身。
在日常生活中,被误解、辱骂、毁谤等事时常会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总是有人难以忍受,于是便会反驳。轻者口角相争、互吐恶言;重者拳脚相击、兵器来去。结果是因小失大,头破血流,弄得双方老少不安、鸡犬不宁,反目为仇,为己为彼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这是何苦呢?倘能忍他一时,让他一句,这样一来,你不生气,他不恼怒,与己与彼,皆无伤害,不是皆大欢喜吗?在《看破世间》里有一首忍辱歌唱得好:“忍耐好,忍耐好,忍耐二字无价宝。一朝之仇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少。身家由此破,性命总难保。逞财势,结怨仇,到了后来不得了。让人一步又何妨?量大胸大无烦恼。”其实,低头忍辱看起来是吃亏,而实际上却是受益。
胸怀大志的人,其成功在于自身的才德皆备。海纳百川,没有海洋般的胸怀,怎能拥有天下!如能忍廉颇之辱,就能得全贤义之名。吕布不舍侯成之怨,后有丧国亡身之危。心能忍辱,身必能安;若不忍耐,必有辱身之患。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唐代着名的和尚诗人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之乎?拾得答道:只有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拾得的回答充满了为人处世的机智。忍绝不是消极退缩,忍正是涵养性情,磨炼志气,坚定决心的不二法门。发怒是最容易的事,而忍气吞声也并不难。动辄发火的人是逃避现实的懦夫,忍者才能冷静地面对现实,莽撞使人失败误事,忍耐才是无法攻破的城堡。
在人生跑道上的长跑者,首先必须要有平和的心境,从而步伐才能均匀,持续有力,不然必会导致中途力竭,前功尽弃。平和不是缓慢,而是均匀,不是松懈,而是稳健,不是无为而是真正的有所作为的大前提。
《寓圃杂记》里面记述了杨翥的两件事:杨翥的邻居丢了一只鸡,便骂是姓杨的偷去了。家人告诉杨翥,杨翥说:又不是我一家姓杨,随他骂去!又一邻居,每逢雨天,便将自家院子里的积水排放到杨翥院中。家人告知杨翥,他却劝解家人:总是晴天的日子多,落雨的日子少。久而久之,邻居们被杨翥的忍让所感动。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抢劫杨家,邻居们主动帮杨家守夜,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祸。
50年代,台湾的许多商人知道于右任是着名的书法家,纷纷在自己的公司、店铺、饭店门口挂起了署名于右任题写的招牌,以招徕生意,其中确为于右任所题的极少。一天,于右任一个学生匆匆地来见老师:“老师,我今天中午去一家平时常去的羊肉泡馍馆吃饭,想不到他们居然也挂起了以您的名义题写的招牌!而且字写得歪歪斜斜,难看死了。”正在练习书法的于右任,放下毛笔然后缓缓地说:“这可不行!”
于右任沉默了一会儿。顺手从书案旁拿过一张宣纸,拎起毛笔,龙飞凤舞地写了:“羊肉泡馍馆”几个大字,落款处则是“于右任题”几个小字,并盖了一方私章。
于右任缓缓地说“这冒名顶替固然可恨,但毕竟说明他还是瞧得上我于某人的字,只是不知真假的人看见那假招牌还以为我于大胡子写的字真的那样差,狗屎不如,那我不是就亏了么?我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坏了自己的名!所以,帮忙帮到底,还是麻烦老弟跑一趟,把那块假的给换下来。”转怒为喜的学生拿着于右任的题字匆匆去了。
与人相处,不时会遇到他人犯有小错,这也许会冒犯你的利益。如果不是大的原则问题,不妨一笑了之,显出一些大家风范。大度诙谐有时比横眉冷对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对他人的小过不与追究,实际上也是一种忍让的态度,有的时候,这种忍让会使人没齿难忘。
海明威曾说:“我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确,这种傲视万物,不屈不挠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然而,在生命的航程里,沉沉浮浮在所难免,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很多,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总有人是我们喜欢的,也总有人是我们不喜欢的,心情有好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面对这汹涌的波涛,我们不一定是最好的舵手。那么,我们不妨给自己一次低头喘息的机会——适时服输。
人与人之间难免有磕磕碰碰,总免不了有许多的不如意,如果一味地钻牛角尖,或许受伤害最深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这时候我们不妨对自己说:“退一步,也许是另外一种风景。”我们是社会上的一员,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相信在拥有一份宽容之心的同时,也会拥有更多的生活快乐。如果我们一味地不肯相让或是一方过于执拗,使本可以化解的心结愈结愈深,使原本不是什么大事的问题越谈越僵。如此往复,何时才能终结?倒不如,各自退一步皆大欢喜。
有的人鄙视服输者,他们的信念永是那么坚定,灵魂总是那么孤傲自负,似乎手里捧着的只有所向披靡。多多少少,我们也会被这种执拗的倔强而感动。但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他们何以如此拒绝服输。正如对弈,技不如人既成事实,却不肯认输,这难道不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很像吗?况且杜牧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你这次失败了,下次卷土重来不就可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