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谈荣誉教育
学校教育中的考试是一种摸底手段,是为了调整教学方法或因人而教而采取的一个方式方法;但它用一分、一分的细化就是感性认识的结果——现在中国人才讲究“数据”,这是科学知识(不是科学思维)的结果;但几十年前就存在的“成绩数据”却是感性直观的结果——就是绝对片面和无比狭隘的产物。我不知道人把美好的时间和精神上的注意力用在“91”、“92”,甚至“90、5”这样的对未来毫无作用的大批的细微事物上是何意思;我们大人的时间和生命再不值钱都不要紧,难道我们儿童的“注意力”也就这样廉价吗?而用分数来排名更是我们整个教育理论的悲哀。我们许多人在多年的授教中,可能就因为一个正常的粗心而改变他们的一生命运;想想这是多么不近人情、不近科学、甚至是残忍可笑的事实啊!——只因为一个正常的粗心改变人一生的命运说出去谁会相信,但无可辩驳的是:由于师长言行、尊荣突失而一蹶不振者大有人在;由于名落孙山、自信被毁影响一生者也无计其数;由于既定事理、条条框框而被埋没的具有精神产品、近于终生学习型的人也是无法统计,加之存在的社会不公,最后使他们失去了本属于自己的无数机会,使不平等现象生生不息。
我们的观念在一千年前是只有读好书才能出人头地,才有人生可言;在一千年后的今天依然是这些感性认识在指导着我们的理性认识。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穷苦的大众除了读书就没有出头之日;二是整个民族的荣誉感太强(这也是可以把前者包含进去的);而这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从小就没有自主和平等教育,使我们缺少内在的理论知识积累;它的后果已经反映到我们的方方面面,并越来越深地影响着各行各业:一个下围棋的韩国少年,在决赛前都知道用“迷昏药”灌他的中国对手是什么概念?是我们的荣誉感已经被一个外国少年用来作为对付我们的一种武器;这不得不让人震惊、恐惧和深深忧虑。——我们的社会问题、民族弊端在近现代总是先被他人识破,先被他人大加利用——利用到灾难光临——到我们被巨痛疼醒为止。现在,一个外国少年都能给我们所有的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和整个的社会意识形态上课,难道还不能对我们的教育敲响世纪警钟吗?
如果说“道德银行卡”之类的东西可以培养一个人的道德、素质,那么它就会扼杀人的能力;聪明的好孩子孔融不就是因为后来的平庸和自以为是被曹将军杀头的吗?在《平等篇》里也变相论证过,素质和能力是称与砣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在孩子们身上采取的诸多明显的道德素质教育其实是我们社会道德亡羊后,采取的补牢措施;但这既不能保证羊不会再丢,也不能使人在能力上得到锻炼。因为各种精神(或思维)类产品,才是提高素质和能力的保障。所谓道德银行卡,注重的是实物,是支票(荣誉),绝非思维;它正是禁锢思维的樊篱,与历来儒家教育如出一辙。这种道德,尤其是刻意“让梨”的道德,不是生命在运动中产下的自然之物,而是千年木乃伊的挖掘。这种道德在未来遇到竞争就变成了束缚或软弱无力;遇到厉害关系就会滋生出对方的缺德。
经常受到表扬,经常有飘飘欲仙的感觉,那就是经常在吸毒,那就会上瘾;如果没有白粉的供应,或者说遭到了较严厉的批评,那就同犯毒瘾一样让人难受之极;严重的还能导致自残。我们许多老师其实是懂得这些厉害关系的,他们对经常受表扬的好学生是不敢轻易不给“白粉”的,他们知道这些学生承受不了严厉批评;但这些善良的老师只管学生的学习时期,不管他们未来的社会时期,因为他们在社会上的成功或失败与老师评职称、评先进毫无关系。
如果像“99”、“100”这样的近乎于毫无实质的东西可以肯定一个人,那人类的物质文明不是太难堪、太没有地位了吗?正如《自主篇》所说,“探明未知”才能体现自我、肯定自我,而每一个“100分”背后恰恰是精准的“确定已知(或确定前人成果)”,这同追求未知、肯定自我在“科学思维”里存在着完全相反的性质。——人人都有错误,人人的观点都存在狭隘的可能性;100分成绩代表的是:可能学习了错误,可能接受了狭隘观点,而且在“认知”里没有改正或商量的余地。——但实际情况却是:在抽象认知里,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掌握到多少不值得商榷的知识。
我们的各种确定已知、表扬、奖励的教育,可以统称为荣誉教育。这种教育下的人在走上社会以后,大多存在肤浅却自负、胆小却鲁蛮、平庸却骄傲的矛盾心智;他们大多不能抵抗功利或荣誉的诱惑,大多失去了一颗“怀疑的心”,大多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思想;而喜欢探寻未知的人,则始终清楚自己存在着无知,始终认为自己需要学习,始终没有时间玩弄虚伪、刚愎、攻利的东西,也始终拥有一颗怀疑的心。荣誉教育的最大危害也就在于此。
确切地说,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第三处重大区别在于:后者教育了一个终生学习型的人,终生有事可做的人,终生明白自己存在无知的人,这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未知”造成的。前者教育了一个思维懒惰型的人,渴望荣誉的人,不明白什么是无知的人,不需要怀疑的人,这是人类社会的“已知”造成的。一个是学习为了解开未知,一个是学习为了翻阅已知。已知和未知同样可以占用人的一生,但翻阅是把思想交给别人,交给历史,最终肯定的是别人,或是被无数人肯定过无数回的事物;而探寻则是主宰自己,创造历史,最终肯定的是自我。这里,那一类型的人能活出自我,创造未来,赢得唯一一次生命已是清清楚楚。
或许,有人到现在还会狭隘地理解,荣誉也是一种肯定;是的,从阶段性总结来说,荣誉确实是一种肯定,但问题是,始终知道自己存在无知的人只会诚惶诚恐地把一枚别人给于的可能可以代表肯定过去的勋章存入箱底,这同把勋章挂在胸前、沉溺在过去里的人,在本质上是无法比拟的。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天生就处在思维框架未定型时的人生最张扬时期,给予他们的荣誉正像给予他们稍多的钱一样是非常危险的,而这正是现代教育理论必须考虑到的生命科学。
所以,我们的教育理念存在着重大缺陷,甚至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如果我们不改革开放,有些问题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现,如果不是国门即将大开,我们可能还不会急于呼喊这句“素质教育,刻不容缓”。因为素质代表着能力,代表着和谐,代表着发展,也代表着民族的未来。外资大举进入,带来了机遇,但或许也带来了另一块写着“华人与弱智者(市桧者)不得入内”的牌子——要是我们依然还是没有自主,没有平等,沉溺在过去的荣誉里的话。
(最后再次提醒各位的是:“一个因为,六个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