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部分
事物都是有作用的,即使是消亡的事物对人类都有研究、比较或警示作用。事物中的任何一部分(即:外形、作用、概念)也都是有作用的,而且还非同一般。拆开来说,外形是为人的直观、印象服务的,作用是为人的实践、生活服务的,概念是为人的理解、传承服务的。相对统一的说,体现外形价值的是对事物中作用的服务,体现作用价值的是对事物中概念的服务,体现概念价值的是对人(或人类)的服务。
外形的作用
外形的作用主要突出在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外形知道作用”。一只饭盆在玩皮的小孩那里可能会用来当便盆。这一行为不叫创新,但却是创新的最原始思维。也就是说,通过事物的外形知道了事物应该具有的作用。这种行为不受“经验”的约束;“经验”是狭义理论的守门人;同这个看门老人关系密切,不管谈什么,都很难越出狭义范畴。这种行为是受到“事物外形的共性”的作用启发而发展的。共性——事物中的共性——是个好东西,它是创造思维的基料。
二是“通过外形加深记忆”。林忆莲的外形是一对“眼睛”,阿Q的外形是一种“精神”,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外形是一个“经典爱情”。也就是说,外形越独立,越突出,越容易加深对这一事物的印象。但值得指出的有三点。一是“作用要突出”。如“奔驰”的质量不好,奔驰的外形将大打折扣;如我们现在的某些产品(或某些人),只注重外包装(即外形),不注重内品质(即作用),这就使人对一些漂亮的产品(或人)不能产生深刻的印象。二是:人的外形可以是长相,可以是个性,可以是成绩。三是:这里的“阿Q精神”是“鲁迅文学”这一事物的外形,“罗密欧与朱丽叶”是“爱情(或悲剧爱情)”这一事物的外形;而不是莎学或莎士比亚这个人的外形。(莎士比亚这个人的外形应该就是“威廉•莎士比亚”)。
三是“通过外形产生联想”。在电视上出现杨忠文,那是“瘦狗一条”,但如果出现杨利伟,那是“航天英雄”,这就是联想,快速的联想。从图形“O”中可以联想到太阳、苹果、气球;从“落在头上的苹果”中可以联想到某种“力”,从生活中许多杂乱无章的联想里可以产生许多“文学”、“艺术”乃至“科学”。但值得说明的是,太阳、苹果、气球的“形”必须先存入脑中;除了“引力”之外牛顿对其他某些“力”要有较多知晓;文学、艺术、科学的相关知识也是一样要被人相应掌握。因此,外形产生的联想是一定要有客物或人的已有认知做基础的,这一基础也是未来“创新”的第一基础。
作用的作用
我把事物中的作用分为原始作用、兼顾作用和负面作用三种,但在谈这三种作用之前,先让我们理出一些头绪来。
所有新生事物的诞生都有它的原始作用,而且这一原始作用往往就一个。“火”的原始作用是“烧东西吃”,“衣服”的原始作用是“遮羞”,“车”的原始作用是“代步”或“运东西”等等。但随着实际运用和时间(人类的自然进步)的推移,人们会发现两个问题(或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某一事物还能兼有其他作用,“火”可以取暖,“衣服”可以保温,“车”可以代表身份,等等;二是某一事物虽然能满足人们的原始要求,但却不一定能满足现在的要求;扇子可以带来“风”,但却没有电扇那样不需要人动手,而电扇虽好,却总也不如空调凉爽。也就是说,事物中的作用是有局限的(或者说是有缺陷的),——理论、观点、科学等等均是如此——但这一局限在这一事物刚诞生时是不易看出来的,或者说还没有形成“局限”;只有在“人与物质共同发展”之后才能显出,或者暴露出,这是事物中的“共性”决定的。
所谓“人与物质共同发展”,一方面指的是守财奴让扇子还是扇子,而不是空调,让衣服具有遮羞、保温的作用,而不是让衣服同时也成为“时装”。另一方面“见下段”——因此,许多人的发展是不如物质发展的——而这两个问题(或现象)又带来了三个问题(或作用):一是,下一新生事物的诞生,像电扇与空调就是一例,像蒸气机与火车就是一例。二是事物自身的发展;像“树叶衣服发展成时装”就是一例,像“无声电影”发展到高水平的“动画电影”就是一例。三是,促进人的发展。(关于这一点,需要细说一下)。
说“人”造就了物质世界,可能有误,至少不够全面。要说人从“自然”那里获得了许多灵感,创造了许多科学,如人从蝙蝠那里获得启发而创造的雷达,好象是人起到了首要作用,但为什么五百年前或五千年前没有雷达呢?不会是五千年前没有蝙蝠吧?因此,我是这样理解的,物质(众多物质)不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的灵感以及创造力都是有限的,乃至匮乏的,只有在众多物质的产生和在实际运用中,人们才能从“兼顾”中发现到什么,才能在“缺陷”(扇子的缺陷、电扇的缺陷、乃至空调的缺陷)中创造出什么,但首先是先要有“扇子”、“电”或其他什么,才会有“电扇”,“空调”或下一个什么。也就是说,物质——众多物质的由来往往只源于某一事物里的作用。物质世界在我看来也是一个“V”型世界,跟“认识”里的“V”型一样。因此,就人的灵感和创造力是否有限或匮乏这一点来说,“人”是受“物质”左右的;没有物质的发展就没有人的发展。
具体到个人来说,人不与众多的物质广泛而又深入地接触,“灵感”、“创造力”、乃至“真正的快乐”是不会丰富的。(“众多”、“广泛”是避免重复感受“静物”,避免无聊的唯一途径。提到这点——我的**病又犯了——我不得不再次郑言:学生与单一的书本打交道会产生怎样的后果,请有关人士自行端详,我只想说:“众多”在不断地增多,“广泛”在不断地扩大,而我们学生的行为却在不断地减少,接触面也在不断地缩小——尽管经过了几个质变之后情况稍有改观,但也还是相差甚远;不过有一点也请诸位放心,一年两次形式多于实在的春秋游,外加两个“掺假的假期”肯定不会让您的孩子长成痴儿,因为他们多少也能占到一些物质“众多”和“广泛”的光)。
所以我认为,事物中的作用创造了事物自己,人只是它们的工具而已;不同的是,有些人始终是物质的一个“生产工具”,有些人则是“运用工具”,有些人则在物质发展中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使自己成为一个“发展工具”。——当然,总体上还是可以说“促进人的发展”。
这里所要理的头绪是:1、一批自然事物的“形”所具有的作用带来一批以“形状”为主的非自然事物的发展。2、一批事物里的“兼顾作用”或者“作用的缺陷”带来了一批以作用为主的事物的发展或诞生。3、事物带来了“人与物质的相互促进与发展”。——关于这点,还有补充。
这种促进与发展离不开人与物质的接触——广泛接触,但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物质的发展却是无限的,这只有一方面让该消亡的事物去消亡,一方面让精繁的事物变成简易的事物(“熟”是“简”的首要过程),才能让更多的“广泛接触”成为可能。但对有些人来说,“认识”首先得有提升或跨越,不然“消亡”首先就没有可能。就像我们现在的教育,一面希望向着素质教育转变,一面却又不让应试教育中的像“奖状、排名、单纯的英雄或吹嘘文章、过多的语文和数学内容、以及众多不必要的考试”等等诸多内容去消亡,就是一个很突出、很典型的例子;这一例中既没有让事物(教育)得到有效的科学的发展,又没有让人(受教育者)得到应有的科学的进步。
可以说,谁妨碍了物质发展,谁就是妨碍了自身发展。这一点,改革开放以前的人和现在的人比起来,整个就是一群“呆头鹅”,也可以用来做整体说明;还有就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蒸气机的时代作用,西方工业的前所未有的发展(众多物质发展)使一些国家的人在认识上处处高于国人,而当时的清政府却为建不建铁路在一次次高层搓商。是啊,他们怎能不搓商呢?突然来一个那么大的冒火的家伙(火车)难道不吓人吗?——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与火车(或者说与蒸气机时代)的相关事物还没有发展,尽管在技术和财力上勉强可以允许有自己的火车,但在其他认识上,观念上,甚至是迷信上还不允许。而这,你不能说清政府决策有误,相反,我倒认为很英明。不过证明它英明的不是它的灭亡——它的灭亡已成定局;而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两弹一星”,它们的研制成功,让中国整体发展处于休克甚至倒退状态。
就是说,人的发展取决于物质发展。所以,这“第三个头绪”我也不得不喽哩喽嗦,但尽管这样,关于“妨碍”我还想说一些。
“妨碍”首先是国家整体上的妨碍,体制、制度、文化催生出的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等等就像其催生的群众迷信思想一样只能产生想发财、想当官、不负责任的人,不能产生具有公正、意志和责任心的人。这在认识路线上、策略选择上、未来人与物质发展上将存在重大差别。“妨碍”其次还存在于模仿或造假方面。模仿和造假虽然也是一种物质发展,但这里不仅存在“资源利用率不高”,也存在“经济发展持续性不强”,还存在着一种“永远跟在别人后面”、“永远落后于人”、“永远认识别人早已认识的事物”的被动局面。“妨碍”最后还主要存在于消费方面。给你足够的钱,给商场足够的空调,你却要使用扇子,这里已不是“节省”的问题了,也不是“你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物质发展的问题了。”而是“阻碍社会的发展”问题了,像有些贪官把贪来的钱不敢存入银行,使之依然还是一种“活钱”,而是把不义之财夹在床板里,使之成为一种“死钱”,这就是在犯“双重罪”。“节省”,什么叫节省?该节省的地方那怕是一滴水都要节省,该消费的地方,那怕是借贷也要消费;但很多情况却是:为了炫耀,为了虚荣,不惜大把地花钱;为了舒适,为了自由,为了发展却缩手缩脚。
也就是说,要想达到“人与物质相互促进与发展”的局面,并不容易,这不仅关系到整个客观(物质)世界的现有状况、发展趋势和内部和谐之外,还关系到整个主观(人的内心)世界的发展状况、趋势及内部和谐。就国家而言,某一国家的文化、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趋势及其相互间的和谐,就关系到这个国家的人民生活状况、发展趋势及其内部的和谐。就人而言,谁把物质拒之门外,谁就没有发展;儿童的发展为何很快,就在于他们从不拒绝“新”的事物(包括新的知识)。所以说:“人与物质的相互促进与发展”之间必然是存在关联的,谁缺少与物质的交流,谁就没有发展;谁不认清物质的作用,谁就无法与物质有机的交流。
不过,这一事物没有把“钱”算在内——“钱”是一个特殊的事物,“钱”同“时间”一样,是人类在自然世界中制造(抽象)出的一个“衡量工具”;只不过“时间”是纵向衡量工具,“钱”是横向衡量工具。钱又是人与物质之间的桥梁,正像人手中的时间又是人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桥梁一样;没有桥梁可以建造,有了自己建造的桥梁而不去使用它,可以想象这个人有多么愚蠢,正像一个企盼未来美好却又在浪费现在时光的人一样愚蠢。因此,经济发展在各国来说都是一个首要问题,其作用不只是带来人的安康,还会带来人的发展,唯一不幸的是,我们许多成功人士关心“希望工程(亦即整体状况、趋势、和谐)”不那么热心,烧起香来倒很虔诚。——这显然是整体文化的落后或萎缩造成的。国家把“实力、进步”同“单一的经济”联系起来,个人把“成功、幸福”同“物质财富”混淆起来,这同样也是很荒谬和狭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