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生活时尚畅游精神世界
389100000031

第31章 认识自私(四)

混合型自私者的表面目的不是像那种用掠夺外物方式把目的自然回避,也不是像那种借用外物的形式来完成自私的目的;它在手段上具有暴露型自私的特点,却完全不与隐匿型自私有任何亲戚关系。这一自私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证明它的“母爱”,这一点同隐匿型自私者发展到最后只证明自己是一个活着的人性质差不多,也同他把“一看即明”的事说出来只是要突出那事是他做的一样简单明了。

在这三种自私里,我们都能看到母爱的成份。以**的形式掠夺外物的人,其“母爱”也是**的,自私的;他只爱自己的孩子,不爱别人的孩子;在他看来,自己的孩子才是天下间最可爱、最聪明、最能成为一个不朽人物的孩子。(你别不信,我还真见过这样一个最自私、最能夸奖自己孩子、最没有发展希望的人——希望他看到以后不要恨我。不过恨我也行)。隐匿型自私的人思维越来越单弱,各种能力越来越差,已是看不见的事实,但你要说他在某方面是自私的,是不爱子女的,那他还真能找到十条象模象样的理由来证明自己不是那样的人——反驳的理由一般人也觉不出牵强——由此恰好反过来证明他是自私的,是不真爱子女的——就凭他千方百计为自己辩护的这“十条理由”就足以说明一切——难道真正的“爱”需要证明吗?(这才是我的逼哄)。而混合型自私之人的母爱需要小心道来了,因为他们在自私这一行当里实在能称得上一位专家,其反侦察能力也够资格作警察的老师了。

他对自家的孩子与对别人家的孩子表面上看让人感觉没有什么区别,这一点确实能叫那位独爱自家孩子的人汗颜,他甚至能搛一片菜叶到自家孩子的碗里,而挟一块等级还不错的骨头到别家孩子的碗里,当别家孩子低头啃着骨头的时候,是不会发现他家的孩子正从菜叶底下把一块上好的肉送进嘴里的。

瞧,他不但没有触伤别家的孩子,还叫别家的孩子觉得他很好,这一点,我想那位认为自己孩子能成伟人的老兄,给你一辈子的时间恐怕也画不好他这一自私里的一件作品。

是的,这只是“他”的一件作品,但就从这一件作品里我们就已经能够看出他的功底怎样了,以及属于那种流派,我们也无须再说下去了,说多了反而是一种教嗦犯罪,我们只谈谈那个习惯从菜叶底下拈取美食的子女。

这样的子女聪明的成份肯定是很多的,像“心领神会”,像“深远心机”,像“目标明确”,像“虚情假意”等等。但在谈这个子女之前,我们必须再次谈谈“母爱”。

母爱(本书里的母爱泛指父母之爱)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情感,也是我们不厌其烦的一个话题,但“她”的本质不是像第一种自私者那样过于独断,也不是像第二种自私者那样过于简单,更不是像这一种自私者这样过于复杂;可以说,它们都无一例外的走向了极端。那么,真正的母爱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值得重谈三点,而且同样是这三点:独断、简单和复杂。

首先,她需要一定的独断性。这种“独断”不是独立和武断的去爱子女,而是爱别人家子女与爱自己家子女之间的区别,是一种责任和权力的区别,是一种责任和权力的某种意象的独立和端正,你不能批评别人的子女像批评自家的子女一样严厉,你只能巧于含蓄,而这种“巧于含蓄”正是你对自家孩子渐渐长大后需要的“教育方式”和“技巧”。——瞧,自然界有生物链,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也自然存在着这种互相促进发展的链条:你昨天对别家孩子简洁明了的批评就是你今天对自家孩子的简明批评,你今天对别家孩子的寓意深长就是你明天对自家孩子的精妙教导;你明天给予别家孩子的人格尊重就是你后天懂得尊重自己孩子的基础。到那时你才可能明白,你给孩子的吃、穿、住以及一切都不可以作为你左右他的资本——不然你的实际技巧和对发展中的孩子做到“跟步认识和教育”从那儿来呢?难道不从子女的伙伴中用心获得,难不成从“我的孩子未来肯定是一个伟大的人物”这一思想中获得——实在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其次,母爱也需要一定的简单和随意性;但这种“简单和随意”是建立在“细腻和关注”基础上的。

任何人刚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上,一上来都是细腻和认真的,等一切都熟悉之后,许多程序都能简单和随意的处理了,但是,如果不用心无疑还是会出错的。当一个人刚到母亲或父亲这个岗位上时,也是极其细心和关怀备致的,(这也是发现自家孩子最聪明的原因,因为零到三岁的孩子就像一条“无知的饿狼”,他们这时的发展那才叫日新月异呢。再加上父母的“专心一致”,自己的孩子不是最聪明那倒奇怪了),但等生活中一切熟知以后,许多人对子女的教育就靠近了简单和随意,隐匿型自私的人就是采取的这种“熟知后的简单和随意”来注意和教育孩子的,而我说的却是“未知前的简单和随意”。熟悉一个工作岗位一天是不够的,但一般要不了三十天,熟悉自己的新生命一天是足够的,但绝对也需要一生。就是说,人是变幻的“事物”,人的知识结构在一刻不停的变幻着,有时一个“梦”就能把这个整体结构变动一下。

——这里我想说的是:对孩子有切身关系的事,母爱在暗处是关注和细心的,但表面上却是简单和随意的;——在任何事情上,一个人的直接关注和细腻就会带来另一人的随意和粗心,不管是两人在一起共事,还是两人在一起生活,这个概念一般都会被“时间”这个有权威的老人确定下来。中国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参见《亲情景区》)变得“热爱奉献”,“热爱多管子女闲事”,使中国的一代代人在认识上趋于表面,在行为上容易被结果影响;与这有直接关系。就这个“概念”和“切身关系”举例来说,看到八、九岁的孩子拿菜刀切菜,父母在衡权利弊之后,随意视之,随意关照之,在发现孩子切到手后,简单处之,简单说之;这有什么好处呢?最大的好处在于:孩子的感受。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伤(这里的“伤”论大小而把握)表露出害怕、急切、或心疼什么的,那第一就会让孩子分心,使他失去回味的最佳时机;第二加重了事物的可怕性,使他下次怯于面对什么尝试;第三左右了孩子的害怕、焦急和痛感,使他本应获得的丰富感受变成了单一感受;等等。

直接点说,父母的关注和操心使孩子失去了关注和操心的机会:原本孩子能自己掌握到“使用菜刀的知识”和“菜刀的两面性”,但经父母多管闲事的“明示”,人的惰性自然会跳过“复杂的内部关系”,直接去注意结果。这一不给孩子关注和操心的机会,在中国父母这里做得最多却又是最愚蠢的做法——一个正宗的“出发点是好的,本质是坏的事物”。 再换句话说,父母在许多事情上是不能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就像不能让孩子认为母爱是伟大的一样。——没有经过“内部关系”得出的正确只能是干瘪的正确;这同“有了复杂的内部关系”就不可能得出母爱是伟大的结论,道理是一样的。

¬另外,还值得在这里补充的是,有些看起来与孩子没有切身关系的事反而要给予极大的关注和细腻。举例来说,当孩子跑来向你报告说,有一群蚂蚁正在偷偷地搬运一段鱼刺时,你倒应该大吃一惊,并立即率领孩子去侦察敌情,且尽量弄清敌人的“最终目的”。这里的好处我想就无须我再多言了。

最后是复杂,太阳表面上看就一种颜色,但实际上连小学生都知道是七种;母爱看起来也是一种颜色,但恐怕还不止七种。“责任”应该是她的第一种颜色,也应该是她的表面颜色,可是这个“责任”是什么,许多人说不清楚,我当然也难以道明,但我想她绝对不是我们表面看来这么简单。而要想透过这一还道不明的“责任”看到其他颜色显然更加困难。这里我只能补充一点:“孩子去年喜欢吃那个菜,今年喜欢吃这个菜”,不是因为孩子的口味在变,而是因为去年菜的品种只有十个,今年却有十五个,而父母的责任不是发现孩子喜欢吃什么,而是不断的提供可吃的品种,并且坚信一点,孩子不会轻易喜欢吃那道菜的,同时也不要主观地认为孩子最喜欢吃某道菜,这不但证明我们自己是狭隘和愚蠢的,同时也在把孩子带向狭隘和愚蠢。——“喜欢吃什么”和“喜欢玩什么”性质是一样的。

我用这么几段文字专程对母爱来一次专访不是要扰乱各位的思路,而是要顺便突出一下,“混合型自私”里的本质——这一专心用一种颜色照耀子女的太阳是怎样对他的子女负责的。

母爱里的“巧于含蓄”她做到了,只是不同于“直接严厉,间接批评,和侧面引导”之间的巧于运用,她让子女很早就明白了“心领神会”和“巧于心机”,并且像现在的“学习成绩”一样属于单一的发展,这样带来的恶果(完全可以说是“恶果”)几乎是无法换回的。母爱里的对切身利益的“简单和随意”她也做到了,那块上好的肉不是属于无意间夹带的吗?子女在这方面获得的“表面工夫”和“目标明确”可以和一个“一心想往上爬的人”较板;(加注:“目标明确”在我的哲学词典里其性质排在贬义类前列。相关内容在后面。)这里的恶果在于,即使爬到了一定的高度,也是必然的会重重的摔在石板地上——尤其在未来的社会里。母爱本质里的“复杂”与她这个母爱里的“复杂”相比可以说要逊色不少,这也更让她的子女领悟和发扬了“虚情假意”,这一恶果几乎是让她的子女永远进入了“避重就轻”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