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处世智慧大全集
3137800000095

第95章 呻吟语(40)

世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全面的人才了,用人的人只要用每人的所长就可以了。目不能听,耳不能视,鼻不能食,口不能嗅,这是功能不同形成的。现在用人不考查其才能能够胜任什么,只要资格够了,就胡乱授给一个官职。正在掌管会计又调去审理刑狱;既担当选拔文官的重任,又让其掌握兵权。不用适当的方法人才培养,任用的地方又不适合,被任用的人只是喜欢高官厚禄却不衡量自己能否胜任。这样想把事情办好,不是太难了吗?孟公绰担任卿相之家的总管很适合,裨谌不能让他管理行政,现在的人才难道还会比古代多出几倍吗?我认为,用学校来培养人才,用科举的办法来选拔人才,就应当按照司马光上奏的条议,分为若干科,使每人学习和他的特长相近的科目,而天资特别聪明又有多种特长的,专门设立全才科,到授予官职的时候,各用其所长。他学习科目和他资质相近,他所学习的又和他未来的事业相通,这样把这些才能用在政事上,必然会做出可观的成绩。古人把做官和学习作为一件事,现在把它分开,成了两截。穷居草泽,尚未为官的时候,只学习诗词文章;一入朝廷,当上官吏,才开始学习政事。这样做,即使有聪明敏捷的才智、有英明特达的识见,也不能从政几个月就把每件政事做好,不免会有鲁莽的行动,胡乱应付的时候。如果没什么大错,还会得到提升。用这样的方法选用人才,即使是尧舜也不能治理好天下。古代讲明治世之道来培养实用的人才,对致君尧舜、恩泽下民的方法,身为一介平民时已经熟悉,如果有任用我的人,我就怀着这一套本事去赴任。现在这样的学校,真让人为之伤心落泪啊!

一七三

官之所居曰任,此意最可玩,不惟取责任负荷之意。任者,任也。听其便宜,信任而责成也。若牵制束缚,非任矣。

【译文】

让一个人做官叫做任命,这个“任”字值得研究,这不仅仅是取其负荷的意思。任意任也。让人见机行事,信任而责成。如果牵制束缚,那就不是任了。

一七四

厮隶之言,直彻之九重,台省以之为臧否,部院以那为进退,世道大可恨也。或讶之。愚曰:“天子之用舍,托之吏部,吏部之贤不肖,托之抚按,抚按之耳目托之两司,两司之心腹,托之守令,守令之见闻,托之皂快,皂快之采访,托之他邑别郡之皂快。彼其以恩仇为是非,以廖妄为情实,以前令为后官,以旧愆为新过,以小失为大辜,密报密收,信如金石,愈伪愈洋,获如至宝。谓夷、由污,谓、蹠廉,往往有之。而抚按据以上闻,吏部据以黜陡。一吏之荣辱不足惜,而夺所爱以失民望,培所恨以滋民殃。好恶拂人甚矣。

【译文】

奴仆的话能一直上达到朝廷,台省的主管大臣以这些话作为考核官吏的依据,部院的主管大臣以此作为部下官吏升降的标准,这样的世道也太让人遗憾了!有人对我的看法表示惊讶,我说:天子把用人的大权交给吏部,吏部把评定人贤与不贤的权力交给巡抚,巡抚又把考察官吏政绩的权力交给布政司和按察司,两司又把想要了解的事情托付郡守县令去办,郡守县令又让皂吏和捕快去打探消息,此地的皂吏捕快又托付他郡邑的皂吏捕快代为打探。这些皂快以恩仇为标准来评论是非,把错误虚妄的当做正确实有的,把前任官吏做的事加到后任的头上,把以前的过失当作新犯的错误,把小的失误说成大问题。密报密收,听的人深信不疑,愈是虚假不实的情况报告的愈加详细,听的人如获至宝。把伯夷、许由说成品德低下的人,把庄、盗跖说成是廉洁的人,这种情况往往出现,而巡抚根据这些就向上报告,吏部就根据这些决定官吏升降。一名官吏的荣辱不足惋惜,而罢免了民众热爱的官吏使民众失望,培植他们痛恨的官吏使他们遭殃,和民众的好恶背离的太远了。

一七五

居官有五要:休错问一件事,休屈打一个人,休妄费一分财,休轻劳一夫力,休苟取一文钱。

【译文】

做官要做到五个要点:不要错问一件事,不要屈打一个人,不要浪费一分钱,不要随便用一个人,不要乱取一文线。

一七六

吴、越之战利用智,羌胡之战利用勇,智在相机,勇在养气。相机者,务使鬼神不可知。养气者,务使身家不肯顾。此百胜之道也。

【译文】

吴、越两国之间的战争,利用的是智谋,羌、胡之间的战争,利用的是勇敢。智谋在于捕捉战机,勇敢在于培养士气。捕捉战机会一定要严守机密连神鬼都不能知道,培养士气,定要使士兵连自己的生命也不能顾及。这是百战百胜的方法。

一七七

兵以死使人者也,用众怒,用义怒,用恩怒。众怒,仇在万姓也,汤、武之师是已。义怒,以直攻曲也,三军犒素是已。恩怒,感激思奋也,李牧犒三军,吴起同甘苦是已。此三者,用人之心,可以死人之身,非是,皆强驱之也。猛虎在前,利兵在后,以死殴死,不战安之,然而取胜者幸也;败与溃者十九。

【译文】

兵士是用生命作代价而受人役使的人,可以用众怒(解救民众的道理来激发他),义怒(正义情感来激发他),恩怒(恩情来激发他)。众怒为了解救民众而战就是为老百姓报仇,商汤、周武王的军队就是用的这个口号。义怒就是以正义攻打不义,三军都穿着孝服为之报仇,就是这种情况。恩怒,就会感恩图报奋勇向前,李牧犒劳三军将士,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就是这样做的。这三种情况,都能打动士卒的心,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奋不顾身、视死如归。反之,都是勉强驱赶他们上战场的做法。猛虎在前,利兵在后,用死战来赶走死亡,不战怎么行呢?然而以此能取胜的,只是侥幸而已,失败溃逃的情况十有其九。

一七八

寓兵于农,三代圣王行之甚好。家家知耕,人人知战,无论即戎,亦可弭盗,且经数十百年不用兵,说用兵,才用农十分之一耳。何者?有不道之国,则天子命曰:某国不道,某方伯连帅讨之。天下无与也,天下所以享兵农未分之利,春秋以后,诸侯日寻干戈,农胥便而为兵,舍穑不事,则吾国贫,因粮于乱,则他国贫。与其农胥变而兵也,不如兵农分。

【译文】

寓兵于农的办法,三代时圣明的君王实行得很好,家家都知道耕种的重要,人人都明白战争的道理,不只可以抵御外族入侵,还可以消除盗贼,并且经历了数十百年没有用兵的日子。要用兵,只用农民的十分之一而已。为什么呢?有不服从天子命令的诸侯国,天子只要下达一道命令说:“某国不听从命令,任命某诸侯之长及将帅去讨伐他们。”天子及其他的诸侯国就不必参加,天下就可以享受兵农不分的好处。春秋以后,诸侯间的战争日益频繁,那些农夫都变成了专职的士兵,他们不种庄稼,国家就要贫穷,从敌国夺取粮食,其他国家的百姓也要贫困。看来与其他农夫都变成士兵,不如把农夫和士兵分开。

一七九

凡战之道,贪生怕死,忘死者生;狃胜者败,耻败者胜。

【译文】

作战的规律,是贪生怕死的人必死,不怕死的人反而获生。骄兵必败,以失败为耻辱的人必胜。

一八○

疏法胜于密心,宽令胜于严主。

【译文】

宽疏的法律胜过于严密的心计,宽松的命令胜过于严厉的君主。

一八一

天下的事,倡于作俑,而滥于助波鼓焰之徒。至于大坏极敝,非截然毅然者不能救,于是而犹曰循旧安常,无更张以拂人意,不知其可也。

【译文】

天下的事情,被始作俑者所提倡,而被火上浇油之徒推波助澜弄得过度。等到坏到极点的时候,不是刚毅的人不能挽救。这样做,还要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要作任何变更,以顺从人的心意,这样该算什么呢?

一八二

在上者能使人忘其尊而亲之,可谓盛德也已。

【译文】

身居高位的人,能够让人们忘掉自己尊贵的身份与之亲近,就可以称为盛德。

卷六

人情

无所乐,有所苦,即父子不相保也,而况民乎。有所乐无所苦,即戎狄且相亲也,而况民乎!

【译文】

没有欢乐,只有艰苦困苦,即使是父子关系也不能维持,何况一般百姓呢?尽是欢乐,没有任何的艰难困苦,即使是对少数民族也能相亲相爱,和平共处,何况一般百姓呢?

世之人,闻人过失,便喜谈而乐道之。见人规己之过,既掩护之。又痛疾之。闻人称誉,便所喜而夸张之。见人称人之善,既盖藏之,又搜索之。试思这个念头,是君子乎,是小人乎?

【译文】

世上的人,一听到别人的过失,就谈论不休,到处传播;一见到别人指责自己的过错,就竭力去掩饰,又非常反感;一听到别人夸奖自己,便洋洋得意,并夸大其词;一听到别人称赞他人的仁善德行,就竭力去掩盖,百般挑剔毛病,试问有这样念头的人,是君子还是小人?

乍见之患,愚者所惊,渐之至殃;智者所忽也。以愚者而当智者之所忽,可畏哉!

【译文】

突然遇到祸患,愚笨的人就惊慌,逐渐成为祸殃。而聪明的人则满不在乎。若以愚笨的人而当做聪明的人也满不在乎,那就更危险。

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刻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孰思,自有滋味。

【译文】

该讲人情的时候,总是往淡薄方面去做;评论人心的时候,总是往坏的方面去想,这是自私刻薄的念头。这种人,自己就是个小人。古时候,人们在指责别人时,总是从他人的过失中寻找正确的地方,这是长者心地厚道,品德高尚的表现。求学的人仔细思量,就会发现其中的微妙。

人说己善则喜,人说己过则怒,自家善恶,自家真知,待祸败时,欺人不得。人说体实则喜,人说体虚则怒,自家病痛,自家独觉,到死亡时,欺人不得。

【译文】

听到别人说自己好的就高兴,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恼怒。自己的好坏自己最清楚,等到祸患已经酿成,无法掩盖之时,就谁也欺骗不了了。听到别人说自己身体健壮便高兴,听到别人说自己身体虚弱便恼怒。自己身上的病痛只有自己感觉得到。待到死亡时,就谁也欺骗不了了。

一巨卿还家,门户不如做官时,悄然不乐,曰:“世态炎凉如是,人何以堪!”余曰:“君自炎凉,非独世态之过也。平常淡素,是我本来事,热闹纷华,是我倘来事。君留恋富贵,以为当然。厌恶贫贱,以为遭际,何炎凉如之?而暇叹世情哉。”

【译文】

一大官告老还家以后,门户不如原先热闹,心中闷闷不乐,说:“世态炎凉到了如此地步,真让人受不了!”我说:“这是您心中有了炎凉,并不只是世态的过错啊!平淡朴素,是我们本来应该过的日子;热闹繁华,是无意得来的事情。你留恋富贵,以为这是当然应该过的日子;厌恶贫贱,以为这是遭遇不好。世态哪里像你说得这样炎凉,而你却如此感叹世情呢!”

迷莫迷于明知,愚莫愚于用智,辱莫辱于求荣,小莫小于好大。

【译文】

执迷莫过于明知而执迷不悟,愚蠢莫过于施展计谋,耻辱莫过于忍辱求荣,渺小莫过于好大喜功。

两人相非,不破家不止,只回头认自家一句错,便是无边受用;两人自是,不反面稽唇不止,只温语称人一句好,便是无限欢欣。

【译文】

两个人相互指责,不闹到家破人亡时就不肯罢休,其实,只要谁认上自己的一句错,问题就会迅速得到解决。两个人都自以为是,不到反唇相讥时就不肯罢休,其实,只要谁好言称赞对方一句,双方就会皆大欢欣。

将好名儿都收在自家身上,将恶名儿都推在别人身上,此天下通情。不知此两个念头,都揽个恶名在身,不如让善引过。

【译文】

把好的名声都归之于自己,把不好的名声都推给别人,世上的人都喜欢这样。岂不知这两个念头,都把坏名声揽在自己身上,还不如自己主动把好名声让给别人,把过错留给自己。

一○

露己之美者恶,分人之美者尤恶,而况专人之美。窍人之美乎!吾党戒之。

【译文】

到处宣扬自己的人是可恶的,分占别人好处的人更加可恶,何况占据别人好处的人和窃取别人好处的人呢?我们应当禁绝这些。

一一

守义理者,今人以为居傲,工谀妄者,今人以为廉恭,举世名公达宦,自号儒流,亦迷乱相责而不悟,大可笑也。

【译文】

那些恪守道义的人,现在被人视为是傲慢自大。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人,现在却被人认为是谦虚恭敬。世上的达官贵人,都标榜自己很有学问,并且相互指责而不能醒悟。实在可笑极了。

一二

爱人以德而令之仇,人以德爱我而仇之,此二人者皆愚也。

【译文】

以德行去爱他人的人反而为他人所仇视,他人以德行爱我反而为我所仇视,这两种人都是蠢人。

一三

无可知处,尽有可知之人而忽之,谓之瞽;可知处,尽有不可知之人而忽之,亦谓之瞽。

【译文】

没有可知的地方,有可知的人,却视而不见,这样的人叫做盲人。有可知的地方,没有可知的人,却视而不见,这样的人也叫做盲人。

一四

世间有三利衢坏人心术。有四要路坏人气质,当此地而不坏者可谓定守矣。君门士大夫之利衢也,公门吏胥之利衢也,市门商贾之利衢也。翰林、吏部、台、省,四要路也。有道者处之,在在都是真我。

【译文】

世上有三条通往利益的道路坏人心术,有四种要路坏人气质,处在这样的地势而不学坏的人,可以说操守坚定了。君门,就是士大夫的利衢;公门,就是官府小吏的利衢;市门,就是商贾的利衢。翰林、吏部、台、省,就是四个要路。有道德的人处在这个位置上,处处能表现出真正的我。

一五

朝廷法纪做不得人情,天下名分做不得人情,圣贤道理做不得人情,他人事做不得人情,我无力量做不得人情。以此五者,徇人皆妄也,君子慎之。

【译文】

国家的律令法规不能用来做人情,天下的名分不能用来做人情,圣贤的道理不能用来做人情,他人的事情不能用来做人情,自己力量不够做的事情也不能做人情。这五种做人情的方法,都是有害的,君子对此应慎之又慎。

一六

古人之相与也,明目张胆,推心置腹,其未言也无先疑;其既言也无后虑。今人之相与也,小心屏息,藏意饰容。其未言也怀疑畏,其既言也触祸机。哀哉,安得心地光明之君子,而与之披情愫论肝膈也。哀哉!彼亦示人以光明,而以机阱陷人也。

【译文】

古代人相互交往时,心胸坦荡,推心置腹。说话之前,不必先心存疑虑;讲了之后,也不必有后顾之忧。现在的人相互交往,小心屏息,藏意饰容。未说话时,就会心怀疑虑,有所畏惧;已经说了话,就会招来祸殃。真可悲啊!哪儿能找到心地光明的君子,可以与他诉衷情、披肝胆呢?可悲啊!有的人表面上光明正大,实际上却在设陷阱害人。

一七

古之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今人却以其所不能者病人。

【译文】

古时候君子从来不以自己的长处来苛求他人,现在的人却以自己所不能做到的事去责怪他人。

一八

古人名望相近则相得。今人名望相近则相妒。

【译文】

古时候,名望地位相近的人能够和好相处,而今名望地位相近的人则相互嫉妒。

一九

福莫大于无祸,祸莫大于求福。

【译文】

福气没有比无祸无灾更大,灾祸没有比追求福气更大。

二○

言在行先,名在实先,食在事先,皆君子之所耻也。

【译文】

表态在行动之前,名誉在事实之前,得利在取得实绩之前,君子认为这些都是可耻的。

二一

两悔无不释之怨,两求无不合之交,两怒无不成之祸。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