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华处世智慧大全集
3137800000028

第28章 菜根谭(14)

寂静中的思绪清纯明澈,能见到心的本体本貌;悠闲中的气态从容不迫,可认识心的本质本原;淡泊中的爱好博大平和,可得到心的本意本趣。观心使思绪注于一境而得到真谛的方法也超不过这三种方法。

三一

一灯荧然,万籁无声,此吾人初入寞寂时也;晓梦初醒,群动未起,此吾人初出混沌处也。乘此而一念回光,炯然返照,始知耳目口鼻皆梏桎,情欲嗜好悉机械矣。

【译文】

孤灯发出微光,万物沉寂无声,这是我刚进入寂静境界的时候;拂晓从梦中醒来,万物都还没有进行活动,这是我刚离开朦胧天真境界的时候,乘此思绪的闪光又返回到自己的本性,才开始知道耳眼口鼻都不过是束缚人的刑具,七情六欲的爱好都是乱动心术的结果啊!

三二

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则自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心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

【译文】

水面上没有波浪自然是平静的,镜面上没有污染自然是明亮的。所以就心的清纯来说,抛弃掉杂念清纯自然出现;快乐也不必去追求,抛弃掉苦恼,剩下得就是快乐。

三三

心体便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何者?所感只要随起随灭,廓然无碍,便与大虚同体。

【译文】

心的本体就是天的本体,刹那间的愉悦之心就会认为万物也是晴朗祥瑞,刹那间的愤怒之心就会认为万物也是雷鸣电闪,刹那间的慈祥之心就会认为万物也是风调雨顺,刹那间的冷酷之心就会认为万物也是酷暑冰霜。这是为什么呢?是心的缘故。心的感觉只要能做到即生即灭,空阔而无所牵挂,便可以和万物同体相融了。

三四

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流处无鱼,而渊潭蓄则鱼鳖聚集。此高绝之行,偏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

【译文】

山的高险陡峭处没有树木,但溪流的回水处则草木茂盛;水急流的地方没有鱼,但深谷湖潭水聚集不动的地方却鱼鳖成群,像这样过于清高的行为,狭隘急躁的内心,有仁德的人应该重视并加以戒备啊!

三五

日既暮而犹烟霞绚烂,岁将晚而更桔橙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

【译文】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而云霞却更加色彩艳丽,岁月临近年终的时候桔橙更是香气四溢;所以当人生的路快要走完时,有仁德的人更应该精神倍增,壮志不已。

三六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看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回得头早。

【译文】

风吹雨打中,要把脚跟站稳;意得志满的时候,要高瞻远瞩放眼未来;处境困难危险的时候,要及时转身莫一意孤行。

三七

桃李虽艳,何如松苍柏翠之坚贞?梨杏虽甘,何如橘绿橙黄之馨冽?信乎!浓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也。

【译文】

桃花李花虽然美艳,但怎如松柏的苍翠久远?梨杏的味道香甜,但怎如桔橙的味道清淡长久?相信吧!浓艳不及清淡的久远,少小成名的神童哪比得上大器晚成的人。

三八

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

【译文】

从风平浪静的悠闲中,可以看出人生的真正境界;在味道淡泊声音稀少的地方,能认识到心的本来面目。

三九

羡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译文】

羡慕隐居山林人的快乐的人,不一定能真正体味到隐居山林之所以快乐的趣旨;大谈讨厌名利的人,不一定是具有忘掉名利情怀的人。

四○

莺花茂而谷艳山浓,总是乾坤之幻境;草木落而崖枯水瘦,才见天地之真吾。

【译文】

莺啼花茂谷中艳丽山顶葱茏,这全是天地间的假象;草败树衰山崖干枯水流似一条窄带子,那才是天地的真面目。

四一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自足;会心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

【译文】

能得到情趣的地方不在于多少,只要有盆一样大的水池拳头一样大的石头间生起的蒙蒙云霞即已足够;能领悟真谛的地方不必到远处找寻,只要有蓬草窗竹子房所沐浴的微风淡月已是过多。

四二

心无物欲,便成霁海秋空;座有琴书,即是丹邱石室。

【译文】

心中没有逐物的欲望,便是风平浪静的海,秋高气爽的天空;家中有琴有书,就是丹邱道人修炼的处所。

四三

损之又损,栽花种竹,尽交还乌有先生;忘无可忘,煮茗焚香,总不问白衣童子。

【译文】

对于自己所栽的鲜花所种的翠竹,修剪了又修剪,最后又都还给了乌有先生;对于自己所煮的名茶所烧的佛香,不挂牵还不挂牵,根本不用去请教什么白衣童子。

四四

松涧边携杖独行,立处云生破衲;竹窗下枕书高眠,觉时月浸寒毡。

【译文】

在山泉松边拄着手杖独自而行,站立的时候云从破旧衣边生起;翠竹遮掩的窗户下枕着书酣然入睡,醒来时月光洒满了薄薄的毛毡。

四五

嗜寂者,观白云幽石而通玄;趋荣者,见妙舞清歌而忘倦。惟自得之士,无喧寂,无荣枯,无往非自适之天。

【译文】

喜欢寂静的人,看到白云幽石的纯寂就能体会到奥妙的道理;爱好热闹的人,见到妙舞清音的气氛就忘记了疲倦。只有懂得宇宙的大道理的人,才能达到没有喧闹寂静,没有荣盛枯衰,没有过去现在,没有对与错的差别的境界,不是只能适应某一种环境的人。

四六

悠长之趣,不得于酽,而得于啜菽饮水之余;惆怅之怀,不生于枯寂,而生于品竹调丝之后,故知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也。

【译文】

久长的趣味,不是得之于味道浓烈的东西,而是在吃豆饮水中得到;悲伤的情怀,不是产生在清寂之中,而是产生在吹奏乐器的欢乐之后。因此知道浓烈中的趣味难以持久,淡泊中的趣味才是真正的。

四七

水流而石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

【译文】

水从石头上流过而石头无声无息,得到处于喧闹之中而体会寂静的意趣;山虽高大却妨碍不住云的飘飞,悟到了从“有”中解脱而进入到“无”的境界的真谛。

四八

衮冕行中,著一个山人藜杖,便增一段高风;渔樵路上,来一个朝士华衣,便添许多俗气。固知浓不胜淡,俗不如雅也。

【译文】

王公贵族的场合中,出现一个拄着藜杖的隐士,便会增加不少高雅的格调;渔人樵夫行走的小路上,过来一个衣着华丽的皇室官员,便会给幽雅的环境着上很多俗气。诚知浓艳敌不过淡泊,俗气不如高雅啊。

四九

竹篱下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芸窗中偶听蝉吟燕语,方知静里乾坤。

【译文】

竹篱笆下忽听得鸡狗的叫声,恍惚中似觉得是天上的世界;书斋中偶尔听到蝉的低吟燕的细语,才体悟到什么是静中的天地。

五○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自息;夷犹于图书诗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译文】

自由地行走在山林泉石间,世俗之心自然会消失;从容地体味书籍诗画,庸俗的气质就会慢慢消失。所以有仁德的人虽然不会沉迷于好玩的事物当中以致丧失了上进心,也常常会用好的事物、环境来调理自己的心。

五一

春日气象繁华,令人心神骀荡,不若秋时云白烟青,兰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

【译文】

春天的景象繁盛华丽,令人心摇神荡,不如秋天时的云白烟青,兰花桂花芬芳清香,水与天碧蓝一色,大地天空明朗爽净,使人的精神清爽头脑清醒。

五二

人情听莺声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俱是以形气用事。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籁,自畅其生意也。

【译文】

人之常情:听到黄莺的叫声就高兴,听到青蛙的叫声就讨厌,见花开就想去培育它,碰见杂草就要除掉它,这都是凭感情意气处事。如果用天性去看待,任何东西不都是在按着天所赋予的本性在鸣叫,在释放着自己的生存愿望和能量。

五三

头发齿疏,任幻形之凋谢;鸟吟花笑,识本性之真如。

【译文】

头发脱落牙齿稀疏,任凭假象不真的形体衰颓;鸟儿吟唱花儿笑,识得本心的真实状态。

五四

扰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暑夜,朝市不知其喧。

【译文】

内心烦扰的人,犹如寒冷平静的潭水波浪沸腾,即使是住在山林之中也得不到寂静;内心虚博平和的人,犹如酷暑中的深夜生起凉风,即使是住在大都会里也感觉不到喧杂。

五五

读《易》晓窗,丹砂研松间之露;谈经午案,宝磬宣竹下之风。

【译文】

读《易经》直到窗前泛白,用松树上的露水调颜料作画;在桌前谈经论典到正午,奏起珍贵的钟磬,声调清绝高雅。

五六

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入笼中,便减天趣。不若山间花鸟,交错成文,翱翔自若,无不悠然会心。

【译文】

花种在盆中终归是缺乏生意;鸟关在笼中,就失去了天然的乐趣。不如山中的花鸟,交互杂错,自由地上下飞翔,均令人长久地在心中回味品赏。

五七

帘栊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坤之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鸣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之两忘。

【译文】

高高地挑起门帘窗纱,赏玩着青山绿水,云升烟绕,悟出了天地自在自为的本质;竹叶婆娑起舞,幼小的燕儿和斑鸠对语,送迎着季节的变化,明白了物我浑然一体的境界是什么。

五八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真心何等自在。

【译文】

前辈德高望重的人说:竹影拂扫台阶而尘土不扬,月光印在池中却不留痕迹。我辈君子说:任水流疾速如驰而心中的境界却自然平静,虽然花落频繁如飞而心中的情意却自悠然无事。如果人能常常用此意境处事处物,心中是多么的自由自在啊。

五九

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出,见乾坤最妙文章。

【译文】

林中松树的风韵,石上清泉的声音,静静地细听,明白了这些都是天地自然佩戴的装饰物;草边的云霞烟光,水中的倒影,悠悠地细看,懂得了什么是天地间最美妙的文章。

六○

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识此可以超物累,可以乐天机。

【译文】

鱼在水中游乐而忘记了流水;鸟在风中翱翔而不知风的存在。体悟了这样的道理即可不受物的束缚,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

六一

诗思在灞陵桥上,微吟处,林峦都是精神;野兴在镜湖曲边,独往时,山川自相映发。

【译文】

一见灞陵桥就诗思勃发,吟咏时,只觉得林木茂盛的山峦就全是使人振奋的地方;一到镜湖边,那弯弯曲曲的湖岸就使人产生了不少的闲情逸致,独自徜徉时,只觉得山水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六二

万籁寂寥中,忽闻一鸟弄声,便唤起许多幽趣;百卉催剥后,忽见一枝擢秀,便触动无限生机。可见性天本不沉冥,机神最宜触发。

【译文】

万物俱静的环境中,忽听到一声鸟叫,便能引起许多深远的意趣;各种花卉枯萎后,忽然看到一枝独秀,便触发了无限的生机。可见自然的天性本来是不甘沉没冥暗的,生命的机趣是最容易被激发的。

六三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树鸡鸣,何等淳庞气象!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工巧中便觉有衰飒情形矣。

【译文】

文章以质朴为上,大道亦以质朴形成,一个“拙”字,含有无限的意味,如桃花源中的狗叫,桑树中的鸡叫,那景象那气氛是何等的淳朴庞大。至于说到什么清冷湖潭中的月光,古树上的昏鸦,虽然用词对仗很是工整秀巧,但总是让人感觉到有衰败不振的意味。

六四

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荣枯,竹石之消长,独闲者识其真。

【译文】

风中花的洒脱,雪中月的清明,只有懂得静的人才是能欣赏它的主人;流水与树木的枯竭繁茂,翠竹与石头的生长消亡,只有心闲的人才能体悟到其中的奥妙。

六五

田父野叟,语以黄鸡白酒则欣欣喜,问以鼎养则不知;语以缦袍短褐则油然乐,问以衮服则不识。其天全故其欲淡,此是人生第一个境界。

【译文】

种田打猎的人,与他说起黄鸡白酒就很高兴,问他王公贵族们吃的是什么就不知道;说起布袍褐服自然就快乐,问他衮服是什么就不知道。他们的天性完好未被破坏所以欲望淡薄,这种淳朴的完好天性是人的生命历程中的第一个境界。

六六

兴逐时来,芳草好携杖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

【译文】

兴趣随着季节而来,在芳草地上拄着手杖悠闲地独行,野鸟忘掉了被捉的心思不时地飞来相伴;景色与心灵相通,落花下敞开衣襟,无思而坐,白云安静地停留下来不动。

六七

机息时,便有月到风来,不必苦海人世;心远处,自无车尘马足,何须痼疾丘山。

【译文】

欲望消失,便会感到明月清风的境界,不再以人世为苦海;心性高远,自然就会远离车马的喧扰、尘埃的侵袭,又何必去追求死守在山丘之上的隐居生活呢?

六八

草木才零落,便留萌蘖于根苗;时序虽凝寒,终回阳气于灰管。肃杀之气,生意存焉,即是可以见天地之心。

【译文】

当草木在衰落凋零的时候,根部便会孕育着新芽;季节虽然变冷,但终有一天会感受到春天来临。万物萧瑟枯败的景象之中,即存在万物复苏的生机,这就是天地自然的本意规律。

六九

雨余观山色,景象更觉新研;夜静听钟声,音响尤为清越。

【译文】

雨后观赏山景,万物焕然一新;夜静时听钟声,声音更为清畅。

七○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兴迈。

【译文】

攀登高处,使人的心胸宽旷;来到流水处,使人觉得心意远大;在雨天雪夜时读书,让人感到神爽意清;舒心地大叫于丘陵土山的顶端,让人觉得心情豪迈。

七一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

【译文】

含苞待放的花最值得观赏,略有醉意的感觉最为美好。这其中蕴涵着极高妙的学问。而如果花已开得娇艳,酒喝得烂醉,反而让人感到大煞风景。所以事业达到顶峰阶段的人,应好好思考这其中的含义。

七二

山肴不经世人灌溉,野禽不受世人豢养,其味皆香而且冽。吾人能不为世法所点染,其臭味不迥然别矣。

【译文】

山上的东西不经人的培育,野外的飞禽不被人饲养,它们的味道都醇香而且纯真。我辈如不被世俗之见所污染,那气质不迥然与常人有别吗!

七三

栽花种竹,玩鹤观鱼,亦要有段自得处。若徒流连光景,玩弄物华,亦吾儒之口耳,释氏之顽空而已,有何佳趣。

【译文】

栽花种竹,玩鹤观鱼,都要能体悟到一种自得其乐的境界。如果沉醉于美好的景物而只是为了流连玩弄,这只是人们常说的有口无心、耳是摆设,佛家所说的恶空,有什么意思。

七四

心游瑰伟之编,所以慕高远;目想清旷之域,聊以淡繁华。于道虽非大成,于理亦为小补。

【译文】

心畅游在奇伟华丽的文章之中,就会向往高远的境界;意想着清静旷远的境界,就会看淡繁华富贵。这虽不是悟得了真正的关于万物的大道理,但对于体悟出一般的小道理来说也是有一定的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