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声明为中东欧国家入盟设定了“哥本哈根标准”:在政治和制度秩序方面包括——以民主及法制国家为保证的制度上的稳定、保护人权、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经济秩序方面包括——有效运行的市场经济,能够承受联盟内部竞争的压力及市场力量;一般标准有——必须在入盟前接受共同体的法律标准,必须接受政治联盟和经济货币联盟的目标,接纳新成员能使一体化获得推动力。为落实哥本哈根决议,1994年12月,欧盟埃森首脑会议通过了“准备加入战略”。该战略首先确立了以欧盟机构为一方,以全体联系国为另一方进行对话的“多边框架”的定期对话机制。对话内容也从经济领域扩大到安全、外交与司法;同时,“准备加入战略”为使中东欧国家尽快纳入“单一市场”而提出了具体行动方案,并就欧盟所提供的财政援助达成一致,强调双方应共同努力,以帮助中东欧国家采取与欧盟一致的立法与管理体制。
(一)“在欧洲实现世界强国的梦想”
随着东扩战略的推行,如何定位和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成为欧盟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科索沃战争后,欧盟意识到俄罗斯对于解决欧洲热点问题是不可或缺的。这样,欧盟下决心与俄罗斯建立一种建设性关系,希望与俄罗斯共同担负建设“欧洲大厦”的责任。俄罗斯并不反对欧盟东扩,希望通过参与欧洲整合,提高自身在欧洲和世界上的地位。1997年,叶利钦曾一度表示俄罗斯要加入欧盟,但由于欧盟东扩把俄罗斯排除在外,随着东扩日期的日益临近,俄罗斯的嫉妒和失落心态也日益明显。虽有分歧,但对话和合作仍是俄欧关系的主要方面。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欧盟认识到在对俄政策上完全追随美国是不明智的,于是,1999年6月的欧盟科隆首脑会议通过了“对俄罗斯共同战略”。这是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实践上的首次运用。“对俄罗斯共同战略”的宗旨在于,加强俄罗斯的民主、法制和公共机构建设,并帮助其融入“欧洲共同经济和社会区域”。该战略提出,欧盟对俄罗斯关系的战略目标有两个:一是帮助俄罗斯实现稳定、民主和良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促进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二是与俄罗斯共同努力,维护欧洲大陆和世界的稳定、安全,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欧盟明确了与俄罗斯合作的四个方向:在俄罗斯巩固民主制度和法制国家原则;实现俄罗斯与统一欧洲经济社会空间一体化;在稳定和安全领域开展合作;解决如能源供应、核安全、环境保护、打击犯罪等共同问题。
对于欧盟所发出的改善关系的友好信号,俄罗斯很快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当时还是俄罗斯联邦总理的普京,在10月的俄欧赫尔辛基峰会上正式提交了“俄罗斯联邦与欧盟关系发展的中期战略(2000~2010)”,标志着俄罗斯与欧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正式开始。在这一中期战略中,俄罗斯在强调国家独立和不把加入欧盟作为自己的目标的同时,表示愿意同欧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积极发展同欧盟在各个领域的对话和全面深入合作。
普京加强俄罗斯与欧盟关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发展与欧盟的关系,符合俄罗斯通过与欧盟接近参与欧洲事务的愿望;而且,欧盟东扩使中东欧地区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区,摆脱极端宗教和民族势力的影响,这符合俄罗斯的利益。
其次,包括普京在内的很多俄罗斯人希望设法让欧洲接纳俄罗斯,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普京说:“俄罗斯要成为欧洲大国,要回归欧洲。”前外长伊万诺夫说:“正是在欧洲俄罗斯实现了世界强国的梦想。”
第三,俄欧在经济上互有需要。欧盟从15国扩大到25国后,人口4.5亿,经济总量与美国相当,俄欧贸易额将占俄外贸总额的50%以上;俄罗斯外资50%以上、外贸顺差70%来自欧盟国家。从欧盟方面看,俄罗斯是其石油、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商,在外交上也需要利用俄罗斯来平衡美国。
这样,新世纪以来,普京在继续坚持多极化外交战略的同时,开始推行务实外交,打出“俄欧关系第一”的旗号。自此,欧盟一直被普京列为俄罗斯外交的优先地区。2000年5月,普京在莫斯科会见欧盟高级代表团时,对欧盟15国的代表说:“从地理、文化和经济统一的观点来说,俄罗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欧洲国家。因此,俄罗斯今后仍将把同欧洲的关系摆在其对外政策的最重要位置上。”同年10月30日,普京同欧盟领导人共同作出了“加强欧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决定,并给双方的合作规定了四项具体内容:就安全和防务问题建立适当级别和方式的特别磋商机制;在有关双方的安全等问题上进行战略对话;在裁军、军备控制和反扩散等问题上加强专家级定期磋商;促进双方在普京与英国首相布莱尔、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一起危机控制方面进行合作。
普京在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与欧盟主要国家关系的同时,积极发展与欧盟在各领域的长期合作,使俄欧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俄欧“共同空间”
2001年5月17日,双方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七次首脑会议上发表联合声明重申,欧俄将在21世纪继续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用5~10年时间建成欧洲统一经济空间。2002年11月11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第10次首脑会议上,双方重点讨论了欧盟扩大所涉及的俄加里宁格勒“飞地”和能源合作等问题,并达成广泛共识,为欧盟顺利扩大和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5月,欧俄首脑在俄圣彼得堡决定建立四个“共同空间”:包括环境和能源合作在内的经济空间,自由、安全和司法合作空间,外部安全合作空间以及科技、教育和文化合作空间。通向欧俄战略伙伴关系的“路线图”即建立在这四个“共同空间”(commonspace)的基础上。原本定于2004年11月在俄欧海牙峰会上签署协议,但由于双方在放宽签证、遣返非法移民和免除欧盟航空公司航班飞越西伯利亚付费等问题上无法达成妥协,谈判一度陷入僵局。2005年5月10日,在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的“欧洲共同记忆”的浓厚氛围中,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欧盟轮值主席国主席卢森堡首相容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事务的高级代表索拉纳按预定计划在莫斯科进行了第15次欧盟—俄罗斯首脑高峰会晤。俄欧双方从长远考虑,暂时搁置争议,最终通过了关于建立欧俄四个统一空间“路线图”的一揽子文件。“路线图”规定了发展俄欧关系的具体目标和双方应为此采取的行动计划。
统一经济空间包括电信、交通、能源、太空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其目标是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工作重点是根据非歧视原则、透明原则和加强治理原则逐步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推动企业改革和提升竞争力。俄罗斯与欧盟在调整政策、投资事宜、企业竞争、金融服务、电信、交通、能源、太空活动和航空器发射等等方面有待于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此外,包括核安全和执行“京都议定书”在内的有关环境问题也越来越需要双方加强合作。
统一自由、安全和司法空间(又称内部安全空间),包括司法和内务部门的中短期合作,主要涉及加强民主法制、新闻自由、打击跨境犯罪、情报交换、非法移民管理、签证政策等领域。这一领域的合作因双方完成签证简化和再入境协议的谈判而进展迅速。目前,欧盟和俄罗斯都已进入批准程序。由于长期实行成人免签证制度需要进行必要的审查,所以签证对话还将继续。继续加强合作打击恐怖组织和其他诸如洗钱、贩毒和贩卖人口等跨国犯罪活动以及保证增强信息安全的合作。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欧盟加强边境管理和推进俄罗斯司法制度的改革。为加快“路线图”的实施,2005年10月13日,负责司法和内务事务的联合反恐、网络犯罪、信息安全和司法协作等方面的从业人员和专家学者举行会谈,一致同意组织系列协商会和研讨会,还就加大欧盟边境管理中心与俄罗斯联邦边防安全局之间的合作达成一致意见。
统一外部安全空间,“路线图”要求在多边主义基础上发挥双方共同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支持联合国的中心地位和提高欧安组织和欧洲议会的威望。为了应对全球和地区的挑战与威胁,诸如臭名昭著的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双方将增进在危机处理与安全方面的合作。在如何处理与新入盟的中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关系问题上,双方都不将这些国家看做是自己的既有“势力范围”,并愿意与它们发展公开、互利的合作。双方还将特别关注临近俄罗斯和欧盟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跨德涅斯特河、阿布哈兹、南奥赛梯和纳卡地区等冲突热点)。
统一科学教育文化空间(又称人文空间)是存在分歧和问题最少的领域,包括在教育和文化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青年当中加强科学文化联系和联合科研活动、成立联合教学和科研中心等。欧盟希望通过让更多的俄罗斯人参加具体欧盟项目来扩大教育﹙主要是高等教育和大学教育﹚和文化交流,同时欧盟也把这种交流看成是加强共同欧洲身份、促进俄罗斯民主法制社会的发展、增强“共同欧洲价值观念”和实现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有效途径。欧盟希望扩展同俄罗斯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方面的传统合作,所设定的科技优先合作方向包括宇航、新材料、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等。
这个空间是在俄罗斯已经参加欧盟研发活动,以及俄罗斯参加了第六届FPRD大会和TEMPUS计划的基础上筹建的,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统一大学课程和采用相同的资格认证标准等措施密切教育合作,加大对欧盟和俄罗斯研究机构的资助,加强双方对文化和精神遗产的研究并为双方在文化领域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双方联合资助的欧洲研究学院将于2006年7月在莫斯科成立并招收第一批学生。
四大合作空间“路线图”详细规划了欧俄战略伙伴关系发展的目标和行动计划,涵盖经济、文化、安全、科技等各个领域。毫无疑问,该“路线图”计划是继《俄欧伙伴关系和合作协定》之后,欧俄关系发展中的另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俄罗斯欧盟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普京表示,统一空间“路线图”协议的通过是俄欧此次峰会的重要成果,“路线图”的实施将大大推动统一欧洲的建设。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接受“莫斯科回声”电台采访时也称:“尽管有许多细节问题双方还没有达成妥协,但最主要的是,双方找到了一种重要的也是符合现实的形式来实现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三、俄欧关系的未来
随着欧盟历史性东扩的顺利完成和俄欧四大合作空间“路线图”计划的通过,人们再次开始对俄欧关系的未来走向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俄罗斯是否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像东欧国家一样,也加入欧盟而正式成为“西方大家庭”的一员,从而实现自彼得大帝以来的“欧化”梦想。
不可否认,欧盟作为当今世界最为成功的区域经济、政治组织,曾多次公开表示自己对所有的欧洲国家开放。而在俄罗斯方面,从当年的叶利钦和普里马科夫到今天的普京总统,都讲过希望俄罗斯成为欧盟一员的话。普京在会见施罗德时说:“如果有一天布鲁塞尔成为我们共同的首都,我也不会反对。”
尽管如此,但无论从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的国家利益来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欧盟都不会吸收俄罗斯入盟,而俄罗斯也不会真正去寻求这种机会。
(一)历史的沉重包袱
毋庸置疑,“融入欧洲”是彼得大帝以来很多对欧洲(主要是西欧)有着强烈认同感的俄罗斯人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对此,列宁曾说道:“俄国无疑地正在欧化,也就是说,正在按欧洲的面貌改造自己。一般说来,这种欧化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进行了。”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之间地带的独特地理位置所形成的特殊文化,促使俄国的思想家一代一代地以民族方向和民族目标这一基本问题来烦扰自己。
从起源上说,俄国是东罗马帝国和保加利亚之东正教文明的“卫星文明”,而后又成为西方文明的“卫星文明”,正是在这个文明影响下,俄国才使自己的文化跃出先前未开化的阶段,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君士坦丁堡是东西方之间的一道金桥,西方文明好比太阳,不经过这道桥就不能照亮世界,而不同俄国进行斗争就不能通过这道桥。”总体上,俄国同西方的关系通常一直是被动地接受。“只是在过去一个半世纪里,俄国才能报答以俄国伟大的作家和作曲家的作品,以后又报答以由布尔什维克的革命产生的经济计划技术和社会促进手段。但是,20世纪以前,欧洲对俄国的影响比俄国对欧洲的影响大得多,而且这种影响一直是俄国发展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从接受分裂于西欧的拜占庭基督教到彼得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再到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伟大实践,都能清晰地看到西方对俄罗斯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俄罗斯不仅没有成为像西欧那样的基督教国家,反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东方东正教文明。随着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占领以及俄罗斯人摆脱蒙古人的统治,俄罗斯这种东正教文明已经明显显露出与西欧文明的不同。对此,尼·别尔嘉耶夫一语道破:“在西方,在天主教中基督是客体;在东方,在东正教中基督是主体、内在的事实。”两种文明的主要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这种区别最明显的表现于教会和世俗政权的关系上:西方教会是普照尘世的太阳,是一个超然于世俗政权的特立独行的政治意识形态机构;东正教的教会却是追随于王权的阴影。同时,俄罗斯的东正教也承袭了拜占庭式的“帝国崇拜”
观念,从自身发展出发提出了所谓莫斯科——“第三罗马”理论。有人甚至认为俄罗斯文明患了“政教合一的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