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生活时尚心理学365夜
267800000005

2008年01月05日我谈心理学与创作之二:孤独

2008年01月05日

我谈心理学与创作之二:孤独

仍然想写写关于文学创作与心理学。最近刚接触荣格的《心理学与文学》,感触颇深。昨日谈到个人灵感与文学创作、集体潜意识与文学创作,今日想说说文学创作除了天赋的灵感之外,还有作家本人对外界事物的敏感性。这两者,几乎也就是对于创造能力高的人的普遍的要求。

根据心理学家卡特尔毕生的研究,孤独、敏感、好幻想、不惧权威,是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这里的孤独指的并非因为心理疾病而躲在角落不想见人,而是指真正有机会一个人独处,思考自我,思考社会,思考人生的过程。其也不同于坐禅、隐居。这种孤独的人,应该会找一个时间,好好地与自己的内心对话一番。

现代社会每日进入大脑的信息是海量的,如果你不去整合它们,它们就像流水一般,与时间一起逝去。但是不论正在学习的学生或是已经工作的职员,平时独处的时间并不多。以学生为例,特别是住校生,每日一早睁开眼睛,就看到室友(或许,根本就是他们早起发出的声音打搅了你呢)。你接收了他们早起抱怨的声音,接着去上课,接收了老师上课的内容。中午在食堂吃饭,接收了某个同学和你闲聊八卦的内容,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晚上上网时又看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睡觉前与室友们畅谈情感话题。这只是一名普通学生的生活,如果一名外界看似“孤僻”的同学呢?一起床自己默然一边,从不理睬室友,但那边厢,室友们叽呱叽呱,在不经意间仍接收了不少信息;上课—吃饭,看似孤僻的他孑然独行,但是他仍活在嘈杂的人群中且不能避免地接收了大量信息;睡觉前还要和某位看不惯的室友大吵一架。孤僻之人,虽不和外界主动交往,但是仍接收不少信息,如此自己的负面情绪积聚多了,自然对心理健康不佳。不论是普通同学还是自诩“孤僻”的同学,都不是真正孤独的人。

孤独的人,应该在自己独特思维出现时,就善于捕捉到它们,并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停下一切繁复的事,待在属于自己的地方,整理自己的思路,然后灵感大幅闪现,一切创作皆不似出自自己,但却是自己所作。孤独一人,思路会变得额外清晰。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对于我本人来说,寝室就不是一个可以写东西的好地方。我真正喜欢的是,几天足不出户,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有时一些好的构思,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前几日一位非独生子女同学对我说不明白我作为独生子女,常常一个人呆着的感觉,这种孤单的滋味肯定不好受。其实我还同情非独生子女在家里也没有真正独处的时间。人是社会性动物,这不错。可是当你疲乏于整天混迹于人群之中,偶尔,单独呆着别有一番滋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