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生活时尚心理学365夜
267800000004

2008年01月04日我谈心理学与创作之一:深挖灵感

2008年01月04日

我谈心理学与创作之一:深挖灵感

孕育在艺术家心中的作品是一种自然力,它以自然本身固有的狂暴力量和机敏狡猾去实现它的目的,而完全不考虑那作为它的载体的艺术家的个人命运。

——卡尔•荣格《心理学与文学》

只是本书的导读,我却已产生很强的共鸣,有机会一定要找来此书细细阅读。学习了《心理学史》与《人格心理学》之后,对历史上走过的心理学家们有了一定了解。我和很多人一样,在其中会对精神分析流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能这门学科本身就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后发展的其他流派虽然多数批评精神分析,但是它们本身其实也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多数心理学家都了解精神分析,然后建立支持或反驳它的、属于自己的学说。

当今心理学科中门派各立,且精神分析占的比重并不大,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它除了对于心理学本身产生巨大作用外,对影视、文学等艺术学科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将二十世纪的作品,深深打上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的烙印。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发泄欲望,并且升华的过程。荣格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无意识的产物。只有真正进入无意识之中,天才方可成其为天才。

记得很早之前阅读的郑渊洁的《智齿》,至今对里面一句话记忆犹新,记得他用“被一匹驰骋的马拖着在雪地里奔跑,留下深深的雪痕”来描写天才作家创作作品的过程,他用“回过头看自己作品,完全不像自己写的”来描写天才作家阅读自己作品时的感受:那行云流水的文字,只要将我的双手放在键盘上,无需刻意思考,就会自动敲打出来,出现在电脑屏幕之上。这是高峰体验?还是无意识创作?无独有偶,弗洛伊德曾说过本我是一匹野马,自我是操控马的骑手,但是马有时候就是不听骑手的指挥,胡乱奔跑。这些形容多么形象啊!

而本人心目中的天才作家,应该是这样的:孤独、寡居,但不是等于没有朋友,他们会参加一些日常活动且万分珍惜每一次机会——当然,这要在他们有兴致的情况下。其实他们不与人接触,其无边无际的幻想与天马行空的想象也足够带来涌泉似的灵感。不用太费脑构思什么,就能洋洋洒洒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文字。描写的事物,作家并没有一一亲历过,但头脑中有清晰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脉络,写出来的文字比真事还要真实,让无数读者为之共鸣,为之流泪,为之震撼。用荣格的想法来说,这些文字涉及到了集体潜意识,触碰到每个人脑中的“原型”。它们,其实早就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存在于大自然、社会之中,存在于创世纪之时,只是,从未有一位天才,将其点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