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继续实行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政策,同时,逐步放开粮食收储渠道,符合条件的私商粮贩,民营加工企业,及以粮食作为原料的企业,在取得粮食收储许可证后,可以收购农民余粮,这等于把粮站推向了市场,与诸多粮食收购主体竟争。当然,这其中,粮站还是占优势的,粮站有一批懂业务会经营的粮食职工队伍,有良好的收储设备,有标准化仓库,储藏和保管粮食能力强;有经营渠道,与外地粮食客商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更主要的,是粮食企业可以从国家农发行取得贷款,只要有粮食收购,农发行就有粮食资金供给。也就是说,粮站依然可以生存,只是比过去艰难了些,尤其是收储费用更加紧张,浪费不得,各粮站办公费、招待费明显下降,粮站原来购买的小车子,有的已毁坏报废,能动的也全部估价拍卖。
县城的粮食企业已优势尽失,两千粮食职工继续无工资可拿,靠工资吃饭的粮食职工多数陷入困境。职工们一边上访,一边想着生活门路,稍有专长的粮食职工,开始外出,走上打工之路。多数粮食职工依然呆在家里,着手做生意,有贩卖清菜的,有贩鱼贩虾的,有开小店的,有开饭店的,有开旅馆的,有在街上摆摊的。粮食职工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只能是对过去舒服生活的美好回忆了。
粮食职工上访,县委县政府给粮食局施压,要求粮食局妥善处理职工上访问题,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安抚职工,不能再出现大规模上访事件。县委县政府要求粮食局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抓紧解决粮食职工上访问题。粮食局为此不断召开各单位负责人会议。会上,粮食局长时建元对各单位没有解决职工上访一事提出严厉批评,要求各单位认真做好维稳工作。时建元说是这样说,其实他心里很清楚,局直各单位领导班子几乎陷于瘫痪,职工已不能上班,经年领不到工资的职工,生活已陷入困境,单位负责人们已无力解决这一难题。时建元现在还不能把在座的这些负责人一脚踢开,这些人还有用,解决粮食部门的遗留问题,还要依靠这些人的努力工作,如果这些人现在不做了,离开现有岗位了,将对粮食局解决遗留问题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之,时建元在批评大家的同时,也在稳定大家。时建元安慰大家说:“在座的请放心,粮食企业无论如何改革,也要保证在座的同志有饭吃,都下岗,也不能让在座的下岗。”与会人员一阵苦笑,时建元已不是第一次讲这话了。时建元第一次讲的时候,大家深信不移,现在再讲这话,相信的已没有几人。其实,大家明白,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粮食部门的垄断地位已被打破,放开粮食经营是大势所趋,除粮食局本身这个宏观调控的管理机关外,粮食局的下属单位不可能像粮食局机关那样继续吃财政饭,下属单位要走向市场了,下属单位的职工再也没有了铁饭碗。粮食局机关那几十号人是铁饭碗,除此,粮食职工一切只能靠自己了,跟着单位走也罢,自己干也罢,都是一种艰难的选择,且必须做出选择。躺着过日子的年代结束了。
为使粮食职工上访事件尽早结束,让职工不再对粮食局抱有幻想,时建元决心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让城乡粮食职工尽快买断工龄,与粮食局一刀两断,年龄到了,可以退休的,申请退休,年龄不够退休的,工龄买断,与粮食局彻底脱钩。从此,这些粮食职工再也不是国有企业职工,他们要到市场上去,自谋生路,自生自灭。
关于粮食职工工龄买断的文件下发后,粮食职工一直不愿意买断,认为在粮食部门干了十几年,几十年,现在买断工龄,一万多块钱粮食局就把自己打发了,实在太便宜了,职工想不通,上访潮仍然不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幻想着局里不行到县里,县里不行到市里,市里不行到省里。生活本就拮据的职工们,选好代表,你出一百我出五十,为上访代表筹集路费,如果上访代表被抓,代表的家人孩子由其他职工凑钱养活。
上访到省里的职工,很快被市县两级政府****办人员接回,接回后,继续上访的,地方政府本着抢打出头鸟的原则,以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罪名,抓进去三五人,这样总算把上访者上访势头打了下来。
时建元虽然不敢面见拿不到工资的粮食职工,但对解决粮食职工对企业的依附,还是有办法的,在这方面,时建元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工作魄力。他要把粮食职工买断的事一并解决掉,无论是单位在县城的粮食职工,还是乡镇粮站的粮食职工,一律不再发放工资,你这个单位有钱也罢,没钱也罢,均不得继续再发职工工资。
关于停发职工工资的话,时建元不好在大会上说,私下里分别找各单位一把手谈话,告诫各单位一把手,此后,一律不再给职工发工资。有的粮站手里有钱,没有领会时建元局长的真正意图,觉得年底了,马上要过年了,不忍心让职工过个穷年,就给职工发一个月工资。结果时建元局长很快就知道了,把那个粮站站长叫到局长室,大骂一顿,时建元局长说:“你这个行为严重影响职工买断进程,是与粮食局解决职工工龄买断问题背道而驰的,这是破坏粮改。你发了职工工资,就给职工留了后路,会让他们产生幻想,以为还可以继续在粮站呆着,就不会主动来买断工龄,就不会主动离开企业,这样下去,职工工龄买断要拖到什么时候?”局直单位已没有能力给职工发工资了,原来拖欠的工资自然更不会补发。粮站由于是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手里有粮食收储费用,也即手里有钱,可以发职工工资,但时建元不许。
时建元很清楚,给职工发工资,就是给职工希望,职工看到这个希望就不会去买断工龄,就想继续呆在企业。时建元要切断职工的这个希望,要求各单位,不管有没有钱,一律不再发职工工资;年底了也不能发,要迫使职工尽快买断工龄。职工工龄一买断就意味着粮食局与职工撇清了关系。有的粮站站长向上反映,说:“一家几口都在一个粮站上班,这一不发工资,这家人就没办法生活,粮站手里有保管费,有钱,能否少发点?”结果被时建元严正警告,再不与县局保持一致,立马撤掉其站长职务。为预防站长顶风违纪,时局长责令局财会科,把粮站账面上尚有的现金一律收到局里,由局里统一管控,以防各粮站私发职工工资。
时局长站得高,看得远,他的着眼点是尽快解决问题,时建元明白,不把职工逼到绝路,职工不会买断工龄。为此,时建元再也不容许给职工发一分钱工资。为做到令行禁止,时建元生怕有的粮站想着法子为职工发工资,派出三个粮食纪检督查小组,分片督查,发现哪个粮站再给职工发工资,站长就地免职。
时建元局长的办法很快奏效了。职工再也撑不住了,他们要吃饭,他们有家室,有子女,每天都得花钱,每天都要开支,巨大的生存压力把下岗在家的粮食职工压得喘不过气来,有的粮食职工一夜愁白了头,有的粮食职工吃饭已成问题,尽管省吃俭用,马上也有断顿之险。粮食局确实不再管他们吃饭的事了,与其这么干耗着,不如把这万把块工龄钱先拿走,以解眼前生活之急,至于今后的生活之路怎么走,只能是走一走看一步了。
撑不下去的职工开始到粮食局领买断工龄钱。一旦有带头的,事情就好办,一批接着一批,职工买断工龄的人越来越多。
拿着工龄买断钱的职工永远离开了粮食局,再也不会给粮食局添麻烦了,也再也不会找时建元局长说理了,再也不会上访了,职工们只能另谋出路了。这些粮食职工们彻底放下了架子,开个小饭馆,开个水饺店,下个面条,贩个青菜什么的,也不怕丢脸了,吃饭要紧。那些原先的法人代表们,时建元在粮食系统中层以上干部大会上曾保证他们不会下岗的法人代表们,在职工全部买断工龄后,时建元不再兑现他的承诺了。大环境使然,时也是没办法。时建元把法人代表中的五分之一留在局里,做国有资产管理员,五分之四的法人代表在职工之后走进了失业人群的队伍,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与一般职工相比,这些原来的法人代表们更难走进市场。原先当个小干部,当惯了,媚上技能倒有,但现在不能当饭吃了,其它技能少得可怜;要说做小生意糊口,不如普通职工,爱面子,放不下架子不说,也确实做不好小生意。看来,匆忙离开公权的人,官又没做大,立即转岗单干,自谋职业,还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那些做财务,搞销售,做粮油保管化验、粮油加工技术的职工,倒是很好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