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中后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连发通知,对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做出全面部署。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风起云涌,全面推开。********主持召开全县乡镇和县直各部办委局负责人大会,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并亲自召开粮食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大会,做改革动员。
********的讲话至今在蔡鸿雨的脑海里清晰可忆,他说:“粮食系统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一刻也拖不得了。”********说这话时,用的不是平常口气,语调高,有些愤怒,恨不得立马拉一个粮食干部出去,就地正法似的。“一个粮站,屁大一个单位,一年招待费三四十万,一个月招待费二三万,一天大几百上千元,你有多少业务要做,你是怎么花的?你收购了多少粮食,你销售了多少粮食,你实现了多少利润?手里拿着大哥大,出门开着小车子,排场得很,威风得很。粮食部门全系统一年招待费几百万,一年小车费几百万,一年亏损几千万甚至上亿。现在,粮食局欠农发行货款十五亿,十五亿是个什么数字,是个什么概念,我们的厂站公司经理到现在还没有危机意识,花起钱来仍然大方得很,天天下饭店,泡桑拿,进舞厅,晕晕乎乎,浑浑噩噩,酒酒不醒,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你们自己心里有数吗?有打算有计划吗?”
********是把大家召集在政府招待所的大会议室里说这番话的,********讲这番话时,是越说越生气的,“有的粮站,站不大,花钱如流水;粮站就像一个印钞机一样,钱哗哗地印出来,不断地花掉。不管是什么钱,都敢花,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也不知明天是个什么样子,今天有钱今天花,没有钱借钱也敢花,反正钱是国家的,是农发行的,仔卖爷田不心痛。粮食企业再不改革,就彻底地完了,到时候,想扶也扶不起来了。”
说到粮食局领导班子,********给予点名批评:“粮食局在费用管理上,失之于宽,管理不到位,管理力度不够,要马上把管钱的权力收到局长手里。局长一枝笔审批费用。一个局,管理不好,那是局长的责任。”说到这里,********看也没看坐在旁边的时建元局长一眼,就接着说,“局长做不好,想做粮食局长的人多得是,你做不好,可以写辞职报告,你辞职报告一写,我马上就批,你不做,就让别人做,不要尸位素餐。现在,招商引资不好做,找个人做粮食局长,容易得很。”********这样说,时建元局长已颜面尽失。不过,他知道,这个时候,********正在气头上,自己是一句话不能讲的。时建元清楚,自己来粮食局当局长不到一年,粮食局存在这么多问题,大部分不是我时建元造成的,但他不敢反驳。********是掌握他命运的人,他时建元敢赌气,说“这局长不干就不干,谁稀罕?”如果他胆敢这样说,********会立马免去他的局长职务。时建元清楚,这局长职务一免,他就得呆在家里,接下来,县委可能会再次给他安排职务,但最多是个闲职。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虽然,这个屋檐不是他********的,但********现在就住在这个屋里,这层檐就是他的了。聪明的时建元明白,只要********不直接拿掉他的乌纱帽,他就坚决不辞职,这抗上的英雄,为了一时的面子而丢了长远的英雄,他时建元决不当。时建元知道,自己一家五口人,老婆无业,三个小孩都在上学,如果自己放弃了这个局长位子,凭着自己这一月两千多块钱的工资,别说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了,连吃饭都成问题。
这次大会后,********还到粮食局开过几次粮食管理干部大会,每次都对粮食局提出批评,也同时对时建元提出批评。时建元感觉到压力空前。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也即粮站收购的粮食,比一些私商粮贩收购价高,让农民得到实惠。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的钱,农发行提供,粮站收储保管费用,仍是农发行拨付。粮食部门在收购农民余粮的资金上是有保证的,与此同时,农发行对粮食收储企业的管控也空前严格起来,农发行向每个粮站派驻信贷员一名,严格控制贷款流向,绝不允许粮站坐支收储资金,收储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为防止粮站私自处理销售收储粮,农发行信贷员甚至与粮站保管员共同持有粮仓钥匙,保管员与信贷员必须同时到场才能打开粮库大门。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初期,有资格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的,只有粮站和国有粮食仓库,私商粮贩不得收购农民余粮。为此县里专门成立了打击私商粮贩执法小组,由工商,公安,税务,路政,粮食等部门组成,一旦发现非粮食部门收粮行为,一律予以没收,同时处以罚款。粮食加工厂只能到粮食收储企业购粮,不能私自收粮。就是这样,私商粮贩仍然不止,有的乡镇还异常活跃。他们利用夜晚,走偏僻小路,贿赂执法人员等多种手段,绕开大路,远离检查人员,到农户家中收粮,往外运粮。
既然粮站收购农民余粮实施保护价,价格高于私商粮贩,那么,那些私商粮贩怎么还能收到粮食呢?农民难道不想卖高价,宁愿低价卖给私商粮贩?这其中,确实让人不解。后来经过了解才知,原因其实很简单,粮站多年的官商作风使然。不错,农民到粮站卖粮可能卖的价格稍高,高几分钱一斤是有的,但农民要把粮食整理得很干净,晒得很干,到粮站才能卖掉,即便这样,粮站收购时,也会按比例扣除杂质,不完善粒,水份等,三下五除二,农民费力费时把粮食拉到粮站,卖掉粮食后,实际算起账来,与卖给私商粮贩相比,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还有,粮站收购农民余粮,有些属于应交乡镇的提留,把粮食卖给粮站,拿不到现钱,或只能拿到一部分现钱,其余要做为提留上交。而私商粮贩收粮,会把车子开到农民家或田间地头,就地收购,对杂质,不完全粒,水份等,不像粮站要求那么苛刻,因之,农民甘愿少卖点钱,也愿意把粮食卖给私商粮贩。何况,在九十年代末,农村中的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农忙季节回来,也是忙活几天,马上回去,在时间就是金钱的打工者看来,把粮食拉到粮站,不如就地卖给粮贩,省事,省时,又省力,再说,打工的农民早已不把种地收入当作自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了。如是,午秋收购大忙季节,粮站门口第一次出现了无农民排长队交粮景观,县城的粮食大库,坐地收购农民余粮,就更加艰难了。
粮食部门收不到足够的粮食,就拿不到足够的收储粮补贴,职工工资发放就成了问题。呆在县城几厂,粮店,粮贸,甚至大库的职工,已经几个月发不出工资了。原先上不上班都可以领到工资的粮食职工们,预感到粮食部门的冬天已经来临。一些有头绪进来的员工,现在想着法子,准备调出了。县城的国有企业,好单位已经不多,原先红火的商业、供销、外贸、物资、水利、农机等系统,早已改制,员工已与企业脱离了关系。
没有法子调出粮食系统的,则主动要求下到乡镇粮站,因为,比起县城的企业,乡镇粮站职工工资多少有些保障。原先打破头要调到县城的职工,现在又不得不想着法子调往农村。
这个时候呆在粮食局机关,与呆在下属企业的职工,差别明显了,工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不说,局机关员工可以按月领到工资,下属单位职工则朝不保夕,连月发不出工资的粮食职工,特别是一家几口都在粮食部门的,有的家庭已陷入困境。当然,局机关的工作人员是旱涝保收的,只是下属单位年节期间向局机关科室送的礼明显少了,局机关一些科室明显感到灰色收入在减少。
当然,由于有国家的保护价收购政策,粮站依然可以生存,相比县城粮食企业,仍是好单位,乡镇粮站法定代表人依然是个热门岗位,想做乡镇粮站法人代表的职工大有人在,粮食局依然可以时不时调整乡镇粮站法定代表人,粮食局依然是个比较有钱的大局,粮食局机关一点不必有危急感,粮食局长依然是热门岗位。
现在,粮食流通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原先,粮食系统政企分开只是形式上的分开,实际上,一天也没有分开。那种一个机构,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政企分开,已经难以为继了。现在,真的要政企分开了,粮食企业再也不能躺在国家的怀抱里过自在日子了,要走向市场,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