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西天女杰冯僚(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12542700000002

第2章 声声霹雳剑穿心(2)

冯嫽为他们端来水果、点心等精美的小吃,又为他们每人沏了一杯香茗,便站在一旁。解忧让她坐在自己身边,她看看楚王,楚王并无反对的表示,她也就悄然落座。

楚王极其伤心地说:“我的孙女解忧自寄养我府上, 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我。她的父母远在异乡,自顾不暇。加之朝廷有人陷害,他们只好安居避祸,很少进入我府。所以,这照顾孙女的义务只好落在我的身上。自王妃归天后,我和解忧相依为命。我如今老了,活不了几年了,更感到一刻也不能离开她。如今解忧长大了,出落得如花似玉,令人垂羡。可是好景不长,猛然间皇上要让她远去乌孙,嫁给异国昆莫,我怎能放下心来? 朝廷多陷阱,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风波十分险恶,令我不安。自从皇太后内宫事变发生后,我被牵连,几乎丧生。自那以后,我谨慎小心,安度晚年,从不多事。不幸的是我的王妃离我而去,使我更感孤寂,唯有这孙女才是我的精神安慰。想不到她又要奉旨离我远去,这怎么让我想得通啊! ”

楚王越说越激动,说到后来哽咽不语,老泪横流,引得在场的人也不禁抽咽起来。

解忧见楚王如此悲痛,如此垂泪,于心不忍,急忙强压满腹怨情,擦去脸上的泪珠,装出一副豁达的神态,一边为楚王擦拭眼泪,一边劝慰,让自己的爷爷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解忧怕楚王太过悲痛,一蹶不振,极力宽慰。然而带愁劝泪人,越劝越伤心。爷孙二人竟然抱头恸哭起来。

面对两位断肠人抱头痛哭不已的惨景,冯嫽实在忍不住了,她不停地哭着,劝着,一心想把这一老一小分开来,好让他们静下心来,免去伤身的痛苦。

但是没有用。她只好以目求助李志相想法劝阻。沉浸在悲哀之中的李志相毕竟见多识广,他擦去脸上的泪痕,不动声色。待冯嫽情急无奈,再次要他设法劝阻时,他却轻轻地对冯嫽说:“你别急,让他们哭个够,等怨气出完了,苦水流够了,再劝不迟。不然他们憋在心里不好受,说不定还会憋出病来。”

冯嫽觉得他的话有道理,要想劝哭,首先自己不哭。于是她止住哭泣,悄悄地在李志相的耳朵边说出几句话。李志相颔首示意,表示照办。

眼看他们哭声渐弱,李志相站起来往门口走。冯嫽情急大喊一声:“王爷! 李大人要走啦! 快起来送送。”

楚王一听说李志相要走了,立刻站起来,止住哭泣,说:“李大人慢走! ”

李志相停在门口不动。楚王赶忙走过去,挡住李志相,往座椅上让。李志相扭头回身,望着冯嫽,示意她的主意好。

解忧也慢慢止住悲声,边擦眼泪,边让李志相就座。

一场伤身的恸哭总算结束了,冯嫽的心也就放宽了。看到李志相向她投来赞许的目光,她反而觉得不好意思起来,赶忙又为他们沏上新茶。

李志相眼见情势缓和了,放下心来,呷口茶,润润嗓子,对楚王说:“请王爷和公主不必太伤心,保重贵体最好。此事依我看利多弊少,应该往好处想,不可想得过于可怕了。想的和现实毕竟不太一样啊! ”

楚王依然悲愤地说:“这都是和亲老儿楼敬出的坏点子。和亲挨不上他的女儿孙儿,倒让刘氏宗室的女儿们远嫁异国,到时吃尽苦头不说,或身遭不幸,或去向不明的事都有可能发生。匈奴中的言战派、顽固派视和亲当儿戏,翻脸一句话,说犯就犯,照打不误,依旧是兵祸不断,和而不亲,枉送公主,令人心寒啊! ”

李志相曾为尚书侍郎,专门掌管外事事件的文案,对于这类事件的始末是比较熟悉的。因此他胸有成竹地说:“想当初我朝立国伊始,内乱尚存,外边不宁,尚须振兴。而当时的匈奴恃强凌弱,好战成性,不时侵扰我朝,以公主和亲图谋安宁,出于无奈。匈奴中的野心家得寸进尺,以力和亲,不是以亲和亲,所以和亲的结果往往难以阻止不规之徒的继续入侵。正因为如此,皇上振兴武备,狠下决心,派卫青和霍去病一举打败了匈奴,又派张骞出使西域,历经劫难,终于沟通与西域三十六国的贸易往来,孤立了匈奴。如今的形势与往年大不一样。”

楚王刘戊心有不平地说:“既然今非昔比,内外安宁,为什么还要以宗室的少女外嫁和亲呢? ”

于是李志相便将汉武帝的想法与做法不折不扣地和盘端出,借以打动楚王的心。

李志相作为朝廷重臣, 接受了汉武帝要他劝说楚王从嫁孙女的任务。事关国策,如果不能如期说服楚王和解忧遵旨行事的话,那么皇上必然迁怒于他,必然怪罪于他。那样以来,他不仅显得无能,还会导致自身的不幸。于是他跳出感情用事的小圈子,以理智的雄辩把问题的实质极力说透说深。

由于汉武帝不停地出兵追击,使匈奴一蹶不振、大伤元气,不敢轻易进犯西汉边境。然而为了扩张势力,匈奴对西域各国采取软硬兼施、恩威并用的手段。一方面拉拢西域各国,一方面又以武力征服弱小国家。汉武帝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孤立匈奴,进而达到挟制其东山再起的目的,护卫西域三十六国不受其侵犯,必须联合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令其不敢轻举妄动。这样不仅维护了西域各国的利益,也同样保障了西汉边境的安宁。在西域诸国中,乌孙的兵力最强,约有十多万精锐善战的骑兵,如果与乌孙联盟,则匈奴更不敢贸然进犯。为此才将和亲摆在重要的地位。

李志相讲完关于和亲的宗旨后, 楚王刘戊流露出茫然的眼光。他又问:“谁能保证乌孙王娶了我刘氏宗亲的姑娘后不变脸为敌呢? ”

“是呀! 那时动起干戈来,受害的还不是我们这样远嫁出去的女子吗? ”解忧热泪盈眶地说。

李志相说:“乌孙不比匈奴。它虽然在西域三十六国之中国力最强,但比匈奴还是差得远。它怕匈奴进犯,一心想和我朝结盟,得到支持,也好和匈奴对抗。所以,这是乌孙的形势决定了的,它与我朝的和亲出自一片真诚。”

接着李志相又着意提出, 乌孙国如果能与我朝结成甥舅之国,那匈奴就不敢贸然侵犯乌孙。为此,乌孙主动并急于要和汉朝和亲。

他看看楚王并不动容,又进一步讲述了乌孙求亲的事实。

他说此次乌孙求亲与以往和亲大不一样,有着根本的不同。

乌孙来了三百多人的求亲人员,带来许多礼物,光骏马就有一千多匹,作为求亲的聘礼。这些马都是最好的太极马,号称天马,是皇上最喜欢的宝马,天下少有。

他又说乌孙的使臣和随行人员已经到长安一个多月了,他们对汉朝非常敬慕,觉得处处都好,各方面都值得他们学习。他们说乌孙昆莫决定和亲之前, 就已经在乌孙的赤谷城里为未来的夫人修建起一座崭新的宫殿, 宫殿的外形式样和宫内的一应设施、屋宇布局全都和汉朝的一样。

他还说乌孙的所有来人都住在长安的上林苑, 当今皇上派出不少翻译亲临上林苑教他们掌握汉语文字和口语表达能力,教他们掌握汉朝礼仪并熟悉汉朝人的生活习惯和服饰打扮。与此同时, 皇上又派出几百名年轻人到上林苑向人家学习乌孙语言,以便将来更好地交流。乌孙昆莫主动提出公主嫁过去仍然和汉人住在一起,起居饮食和着装打扮仍旧保持汉朝人的习惯。乌孙昆莫也在学习汉语,表示极力做到和公主心仪相通。

李志相把情况介绍完, 再次征询楚王的意见。但楚王摇着头,不做肯定的答复。当李志相再三追问时,楚王突然问道:“既然这么好,为什么不让皇室的女儿去嫁? 为什么偏偏相中我的孙女, 这公平吗? 再说那乌孙昆莫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年纪有多大? ”

一连串的问题都是些实质性的问题,李志相也感到很敏感,很难解答。他想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难题,是否应该说谎,编造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再把乌孙昆莫美化一番呢?

他想来想去,觉得不妥,于心不忍,一旦事情的真相败露,岂不引火烧身,落个欺君之罪,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他以饮茶为由,默然不答,借此回避这些令他为难的问题。

楚王眼前虽然被朝廷冷落在一旁, 仅以刘氏宗亲的身份享受皇恩俸禄,但他无时不在关心当今皇朝的内外大事,对于朝政的微妙变化无不关注在心。他毕竟见过大世面,经历过许多的风风雨雨,临事也知道该怎么处置。对于乌孙的过去和现在他也是清楚的,并非像眼下这样装得一窍不通。他这样以泪洗面,极度伤心的举动一方面出自内心,另一方面也在于以情感动李志相,好让他由恻隐之情转为庇护他,进而达到收回成命,另选嫁女的目的。

他已看出李志相的矛盾心态, 所以直言不讳地提出改变既成事实的想法。他说:“李大人,你我深交已非一日,我想知我心者,非你莫属。我想请大人费心帮我一把,可否斗胆面圣,就说我孙女年幼面丑,难当皇室公主,另选其他宗室女儿以作嫁女,你看如何? ”

李志相心想:这老傢伙吃了豹子胆,发疯了,竟敢将美女说成丑女,违抗圣旨,这不是明摆着要犯欺君之罪吗?

但李志相出于圆滑,不想当面得罪这位刘氏宗室的老臣,再者也不想当着解忧的面暴露自己的真实心事,落个里外不是人。

一旦解忧将来发迹,岂不于己不利? 所以,他考虑一会,终于说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