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延安女兵(第一卷)
9860500000022

第22章 胸怀高洁团结奋进

王定国

林伯渠同志是“延安五老”之一。我第一次见到林老是在60年前的长征路上。当时他是年过半百的老兵了,头发斑白,经常提着一盏小马灯,像年轻战士一样,胜利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今年是长征胜利60周年,回忆他在革命事业中的光辉业绩,难以忘怀。

工作中的密切配合和支持

1937年12月,谢老在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工作。马鸿逵俘去我西路军战士1000多人,改编成新兵团,要送到洛阳卫立煌部队去。路过兰州时,谢老要我去看看是不是西路军战士,了解编队及领导。我到那里见了许多认识和熟知的战士,问了情况,除团、营、连的领导是国民党外,其余都是西路军。谁知他们当夜就开走了。谢老马上发电报告知林老,说明这个新兵团成员是我西路军战士,希望密切配合,争取把这支队伍拉回来。林老收到电报,立即同伍云甫同志作了周密安排。当新兵团刚抵西安,伍云甫同志便到新兵团去讲话,安定部队的思想情绪,同时要求天水行营批准就地武装这支部队,然后开往抗日前线。天水行营星期天不办公,为此林老精心安排,故意在星期六下午将“就地武装”的报告送给天水行营,并连夜将新兵团开往距离我方很近的三原地区,待到星期一天水行营将报告批下来时,一切都已经成为事实,新兵团已回到我方,国民党还不得不供应衣服。由于林老与谢老密切配合,这件事处理得很成功,连国民党安排的团、营、连领导干部也都随队开到延安去了。

三三制政权初建时,一部分党员在和李鼎铭等民主人士相处中,表面上以礼相待,骨子里还是讨厌的心情多。而李鼎铭等民主人士,对是否有职有权,则拭目以待。当感觉到有人把他们当“花瓶”摆设时,就产生了消极和不满情绪,该李鼎铭签发的文件,他也不签字。在讨论会上,林老主动问:“李老,你还有什么意见吗?”他总是说:“俺没意见。”但到批发行文时,他又不肯划行,林老意识到他的“没意见”,就是“有意见”,就叫李维汉秘书长找他们谈心,李鼎铭等才把心里话倒出来:“我本来不愿出来做事的,是在毛主席参议会上的演说感召下出来的。但任职后,政府开会时,只给我一个条子,什么都不给我读,我怎么发表意见呢?政府要下达命令、指示,有的内容我事先一点也不知道,我怎么好划行呢?同级把我当客人,下级把我当摆设,啥事都是你们党上决定了,我这个副主席也不想当了。”林老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不利于团结民主人士一道工作。他即召开党组会议认真讨论,商定四条改进措施:一、各厅、处、院定期向政府正副主席和参议会正副议长汇报工作,秘书长参加;二、每次政务会议前提交会议的议题,除交党组织研究外,还需向李鼎铭副主席汇报,取得同意后再交给会议讨论,如有意见便缓期开会;三、某些要由李鼎铭签署下达的文件,必须由主管负责人事先说明内容征得同意,然后再办理划行手续;四、平时多接近,多谈心,多交换意见。这样对团结党外民主人士共同政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

我难忘的是林老对谢老的关心。1940年,谢老在边府任秘书长兼党团书记,身体很差,血压很高。林老当时是边区政府主席,工作负担很重,身体也不太好。但他很少顾及自己,而经常叫李经医生给谢老看病,教谢老做保健运动,还叫张医生每隔二至三日向他汇报一次谢老的健康情况。我亲眼看到这样一个场面:1941年林老在边府的平房里召开县长联席会议,突然电闪雷鸣,下起大雨来,正在开会的房间受到雷击,参加会议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同志被击身亡,九位同志被击伤,林老也满脸被烟火熏黑,负了伤。在这危急时刻,大家叫林老赶快离开,他不肯,坐在地上安排抢救措施。当时我和几个同志在隔壁房间,立即从会议室侧旁的防空洞跑进去,硬将林老架住,从防空洞中走出来。但是林老仍然担心其他同志的安全,亲自办完伤亡同志的一切善后事宜。1945年续范亭同志在川口休养所治病,他比林老年岁小,而年近六旬的林老知道后,特地从很远的地方去探望他,续范亭同志很受感动。

林老十分重视妇女工作

1941年三八妇女节,林老就提出“要发动妇女参加政权工作”。自己身体力行,推荐边区妇联23岁的邵清华同志为安塞县县长,并在边区政府民政厅和边区妇联举行的欢送会上,鼓励邵清华说:“你做妇女工作时很有魄力,对搞好县长工作也应有勇气。中央领导同志很关心和支持你,你更要以实际行动努力工作……”

林老积极鼓励我抓好妇女青年工作。1939年6月,我从延安返回兰州,路过西安时,林老对我说:“这次回兰州一定要把妇女群众工作搞得更好。听你说,那里的工作是有基础的,你去了之后,要充分利用这个好条件,把妇女工作巩固起来,使我们出去的妇女同志有个落脚的好地方。”1940年我跟周恩来同志同车回延安,路过西安时,林老又对我说:“你们兰州的工作不错,主要是妇女同志的文化宣传方面搞得不错,有成绩、影响大,但要与甘肃省委的地下组织加强联系,才会更有成效。”后来我被分配在延安边区政府做收发和青年支部工作,林老经常对我说:“支部工作是一个基层工作,把青年男女组织起来学习,参加一些活动,这是你们青年委员的任务。”在林老的督促鼓励下,青年支部的工作搞得十分活跃。在生产节约运动中,林老用实际行动带动延安妇女合作社活动的开展,发动和鼓励边区的妇女积极参加纺线、织布、织毛衣、打毛袜等生产活动,为妇女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使我最难忘的是1938年,我生了孩子,没有奶,没人照管,谢老又在陇东与国民党谈判,因此他要我带着孩子先回延安。路过西安时,林老一方面热情地为我安排住处,在生活小节上也安排得很周到。见孩子没有奶,就叫几个同志买了鲜鱼来催奶,让有奶的女同志给我孩子喂奶,真是体察得细心、周到。

生产节约运动中以身作则

1942年,边区政府号召开展生产节约运动,林老以身作则带头响应。首先在机关墙报上贴出了个人的生产节约计划:1.从农业生产上,用变工合作方式完成上交粮食局二石细粮的任务;2.收集废纸交建设厅;3.戒绝吸外来纸烟;4.今年的棉衣、单衣、衬衣、鞋袜、被单、手巾、肥皂,全不要公家供给。他还写了一首生产节约的诗:

待客开水不装烟,领得衣被用三年。

巴菰一亩公粮缴,萝卜三分私费赡。

施肥锄草自动手,整理如新不花钱。

发动男耕和女织,广辟草荒增粮田。

边区子弟多精壮,变工扎工唐将班。

林老扛着锄头在延安南川开了一片荒地,种上谷物和蔬菜,亲自锄草、浇水、施肥,管理得很精细,每年取得好收成。他还经常出去割马草,代替警卫员做各种家务事,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上山种地、修桥和做其他体力劳动。我记得1945年林老六十大寿的前一天,还同谢老等领导同志参加了修飞机场的劳动。

党性律己团结奋进

林老的党性很强,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虽是一个老革命家,担任着党和边区政府的重要任务,但始终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他常对我说:“我不能做一个特殊的党员,开党小组会时,不要忘了通知我。”每次他都参加党小组活动,始终把自己作为劳动者中的一员。

林老不但善于团结同志,而且十分注意教育同志们互相搞好团结。当时延安有些老干部与新干部互相瞧不起,老干部以为自己党龄长、有功劳;新干部以为自己有文化,年轻能干,比老干部强。针对这种错误思想,林老总是耐心进行批评教育。他曾对谢老说:“党龄也可变成包袱。”谢老也有同感。林老坚持以革命大义教育干部,许多同志加强了相互间的团结。

在延安,林老与谢老住的窑洞相连,解放以后同住中南海。住得近,思想更接近;相处的时间长,彼此的友情更长,林老是谢老的真挚战友,是我的师表,他的名字同他在长征途中备受战士爱戴的光辉形象联系起来,我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