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怪谈:日本动漫中的传统妖怪
9669900000016

第16章 日本妖怪文化在艺术中的体现(1)

引言妖怪文化的古今境遇

日本的妖怪文化,并不是一种独立于生活和艺术的文化。它并非孤零零地站在一旁,供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去参考和取用,而是早已和生活、艺术融为一体。只是由于这种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影响巨大,并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有清晰可见的脉络,人们才把它作为一种专门的文化去研究。

正如前一章所说,正因为妖怪是民间信仰的一部分,而民间信仰又是民俗活动和仪式的基底,因此自古以来,那些与民俗活动有关的礼仪、妖怪神灵的图像、口耳相传的信念和传说,早已成为人们取材的宝库,被人们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着。宫家准在研究日本民俗宗教时,总结了日本民间与神灵有关的主要仪式、图像和口头传承所包含的内容。他认为,礼仪中有禁忌、祈祷、修行、占卜、巫术、咒术等,并由这些内容构成了年中惯例活动、人生特定时期的礼仪(比如成人礼、婚礼、葬礼等等)、救助礼仪(比如为人治病所施用的巫术和咒语等)和艺能等。其中的艺能,既是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与神灵有关的图像,包括图形、建筑、绘画、雕刻、祭祀用具(包括假面、服装和乐器等),哪一样不是艺术?至于口头传承所包括的诵词、祭文、神话、传说、寓言、歌谣等,又有哪些不是文学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信仰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基本生计(日常的生产和劳动)紧紧相连,因此住在山里、海边、城镇、农村、河川等不同地域人们的民间信仰也各不相同。而这些信仰,总是会通过艺术的形式绚丽多姿地展现出来。很多时候,当事人并没有察觉到这些信仰的痕迹,然而它们却无时无刻不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即使到了现代,人们也无法脱离这些民俗而生活。

日本妖怪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平安时代、室町时代、江户时代和近代五个阶段。井上圆了在《妖怪学讲义》中论说了妖怪文化是如何进入人们的思想的:“今日传于民间之妖怪,多本古来之风说旧话,新发见者甚稀。盖吾人幼少时,养育于妖怪谈之空气中,构成先入之思想。成长之后,接触于暧昧不明之事物,由思想之专制,而生预期意向,至现示种种之幻觉妄见。”井上圆了研究四百多种妖怪,将搜集到的资料加以选择,写出八部皇皇巨著,可谓广泛搜集,披沙拣金。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能有如此丰富的资料,是日本人从古至今日积月累的结果。

日本传统妖怪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很长的过程。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妖怪出现在日本的平安时代(公元794~1185年)。平安时代据说是“人神共存”的时代,可谓妖怪的鼎盛时期。因为鬼怪太多,古代日本政府还专门设立了阴阳师这个职位。平安时代的日本社会动荡,统治阶级不能安抚民心,时常会把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归咎于鬼神。于是,阴阳师受人尊敬的程度达到了高峰。他们不光能够“斩妖除魔”,还拥有很大的政治权力,甚至可以干涉天皇和将军的日常生活。那时人们在生活中有很多禁忌,十分小心谨慎,唯恐无意之中冲撞了鬼神,给自己招来灾祸。今天遗留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各种禁忌,绝大多数是在平安时代形成的。无论法力大小,妖怪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的习惯和特点。有些妖怪的行为虽然十分怪异,让人无法理解,人们却能尊重他们的这些“规则”。这种尊重和对妖怪的敬畏,恐怕就是禁忌形成的原因吧!

在这个被称为“瞬息京华,平安如梦”的时代,宫卿贵族文化十分兴盛,能乐、和歌与俳句迅速发展。妖怪文化在平安时代的中后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阴阳道”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展完成的。可以说,妖怪文化已经从单纯的传说变成一种确实存在的信仰,并与人们的生活水乳交融、无法分离了。平安时代流传下来的妖怪大约400~600种,而且很多妖怪都有不同的分支和谱系。仅后世抄录下来的妖怪就有大约300种。

室町时代(公元1333~1600年)前期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比较安适富足,妖怪文化继续发展。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妖怪,如轮入道、山童、泥田坊等。此外,还出现了最早的妖怪画师。当时,朝廷供养着一批御用妖怪画师,其中的土佐光信便是妖怪画的开山宗师。土佐光信最著名的作品是《百鬼夜行绘卷》,对后世的妖怪画有极大的影响。

江户时代(公元1600~1868年),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和繁荣,使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百姓多了一些生路。这样的变化也反映在妖怪世界中。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妖怪。被誉为“日本妖怪画的鼻祖”的《百鬼夜行绘卷》中,出现了许多被人丢弃的旧琵琶、旧锅、旧伞等各种日常用品,这些物品都有了灵性,于是幻化成各种各样的妖怪半夜出游。原来的妖怪是在深山的,世事变迁,他们也从山里走了出来,走进了人们生活的市井,和人们一起经历浮世繁华。虽说古时妖怪文化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而且以往就有专门记载妖怪的书籍,但到了江户时代,“妖怪学”才真正兴盛起来。浮世绘画家鸟山石燕(1712~1788年)画的《百鬼夜行图》,借鉴了以往人们用文字和画笔对妖怪的描绘,把古往今来只有文字描述的妖怪们分门别类,并用画笔细细描绘出来,这可以说是“赋予妖怪以外形和生命”的壮举。

到了近代,不仅是画家和作家们对妖怪题材感兴趣,国学家、民俗学家也基于对日本民俗文化的考察,开始对妖怪文化加以特别的关注。南方熊楠、柳田国男等人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流传已久的妖怪故事做了梳理和分析,对妖怪的产生、发源地追根溯源,并论述了妖怪文化在日本民间信仰中的地位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此后,被称为“日本最后一位妖怪画家”的河锅晓斋,画了很多有趣的妖怪图。妖怪博士井上圆了虽说是想要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妖怪,破除世代流传的“妖怪迷信”,却也从多个方面道出了妖怪产生的原因,对妖怪颇有研究。战后,妖怪漫画家水木茂先生可谓当之无愧的“妖怪学复兴第一人”,至今,他所创作的《鬼太郎》、《河童三平》等妖怪题材的漫画仍被大家所喜爱。作家京极夏彦、宫部美幸、荒俣宏等人,也写了很多妖怪题材的故事。

然而不得不承认,近代以来妖怪们的日子并没有以前那么好过了。正如水木茂先生在《鬼太郎》中所描绘的那样:幽灵族只留下唯一的后裔,善良的妖怪辛辛苦苦地工作以求生存,邪恶的妖怪也只能躲在暗无天日的角落苟且偷生、伺机作恶。而在《百变狸猫》中,世代居住在山里的狸猫被人们夺去了家园,使尽浑身解数也未能挡住入侵者的脚步,只得改头换面,幻化成人类过日子。日本妖怪从古至今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浮浮沉沉,而他们的经历在各类艺术中都能大体寻到踪迹。

第一节 妖怪文化与日本文学

一、民间传说与物语文学中的妖怪文化

日本妖怪文化在文学方面的表现,首先体现在民间文学上。远在文字还没有诞生之前,关于妖怪的传说就在人们之间口耳相传。这些传说是社会传闻的一部分,在当时是被人们当做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来讲述的。社会传闻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版本。讲故事的人通常是在不同的地区和场合自由地讲述,为了引起当地听众的兴趣,往往会在故事中即兴地添加一些东西,有时就连讲述人自己也是过后即忘。这些传说被带到另一个地方之后,再经过当地人的加工,模样就又会有所改变。所以,一个传说往往会有不同的面貌,甚至还会有几个传说相互交叉的情况。社会传闻的这种不确定性在妖怪传说中有很明显的表现,我们有时会发现张冠李戴的现象,这个妖怪的故事有可能发生在那个妖怪身上。比如獭和狸的传说就有交叉的部分,它们似乎都可以变成水壶混到寺院里,最终又都会被人识破。

后来,随着文字的出现,妖怪的传说渐渐有了固定的版本。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文化的影响之下,一些文人将在日本流传的妖怪传说搜集起来,编纂成类似于中国的《搜神记》、《述异记》等的志怪小说和物语文学,如《日本灵异记》、《今昔物语集》、《丹后风土记》、《日本风土记》、《本朝文粹》等。这些作品虚实结合,常常是在记述某地的历史和地理状况时夹杂一些怪异传闻和历史传说。不少研究日本志怪文学的学者认为,如果要追根溯源,寻觅日本志怪文学的源头,那么当推《日本灵异记》和《今昔物语集》等作品集。当时,这些作品是作为“佛教说话集”出现和流传的,其中穿插了许多劝善惩恶、宣扬因果报应的情节和思想,用以弘扬佛家教义。

随着历史和演进和妖怪传说的发展,在有些妖怪故事中,妖怪们和历史人物渐渐有了密切的关系。有一些历史人物,更是因为斩妖除魔而闻名天下。大名鼎鼎的阴阳师安倍晴明和斩杀酒吞童子的源赖光就是其中的典型。再到后来,中国的志怪、传奇、话本小说继续向日本输入,对日本文学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这在《今昔物语集》、《平家物语》、《雨月物语》等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切实的证据。日本从江户时代开始,才将妖怪赋予具体而固定的形象,并且创造了完整的说明体系。据《大江户化物图谱》分析,这是因为当时幕府统治下的社会新旧交替、政局动荡不安,百姓言论自由受到限制,只好在私底下创作各种妖怪传说,以解释社会上出现的怪异现象或表达内心的不安与不满,其中也免不了对当时社会事件的影射。

在这些流传到后世的作品中,专门以记述妖怪传说而闻名于世的有上田秋成(1734~1809年)的《雨月物语》和龙泽马琴(1767~1848年)的《南总里见八犬传》。《雨月物语》包含九个故事,被视为日本最杰出的志怪小说。另外,国学家平田笃胤(1776~1843年)也写过一些妖怪故事。在此之前,儒学家林罗山(1583~1657年)著有怪谈集《狐媚抄》和《怪谈》。这两部作品于1698年以《怪谈全书》为名刊行,这些作品被人们称为“怪谈文学”或“怪奇文学”,内容多是搜奇集异,记录流传在乡野市井之中的妖怪传闻。

战前的“怪谈文学”作家有小泉八云、泉镜花、芥川龙之介等。小泉八云的《怪谈》,被誉为“日本的《聊斋志异》”。作者搜集了几十篇在民间流传多年的妖怪传说,并在此基础上加工润色,增添了不少富有文学色彩的细节,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情节也更为曲折离奇。导演小林正树曾因拍摄《怪谈》而破产,这部耗资巨大的鬼片,就是改编自小泉八云书中的四个故事。

说到日本的物语文学,最著名的当推《源氏物语》。然而在《源氏物语》之前,日本就已经出现了多部物语文学作品。“物语”的原义是“讲故事”或者“被讲的故事”,是在日本出现的最早的小说模式,它的产生与民间文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最初,物语文学可以分为传奇物语和歌物语两种,这两种物语都是在神话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加工润色而成的。传奇物语一般来说都是浪漫的虚构故事,“日本物语的鼻祖”《竹取物语》就是传奇物语的代表。歌物语是用歌与散文相结合的方式来讲故事,日本第一部歌物语《伊势物语》,由125篇故事和206首和歌组成,以原业平的故事为主线展开叙述。物语文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口耳相传到形成文字的过程。著名的《今昔物语集》就是一个收录口传物语的集子。后来,物语文学的形态变得越来越丰富,渐渐出现了传奇与写实相结合的《宇津保物语》、以写实为主的《落洼物语》。而平安时代《源氏物语》的诞生,标志着物语文学又进入了新的境界,一个新的物语品种——创作物语形成了。创作物语结合了虚构物语与歌物语的特点,兼用写实与浪漫的手法,在叙述虚构故事的同时插入诗歌,是日本古代长篇小说的成熟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