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
9657100000072

第72章 王贵与李香香(节选)/李季

第一部

(三)李香香

白灵子雀雀白灵子蛋,

崔二爷家住死羊湾。

大河里涨水清浑不分,

死羊湾有财主也有穷人。

死羊湾前沟里有一条水,

有一个穷老汉李德瑞。

白胡子李德瑞五十八,

家里只有一枝花。

女儿名叫李香香,

没有兄弟死了娘。

脱毛雀雀过冬天,

没有吃来没有穿。

十六岁的香香顶上牛一条,

累死挣活吃不饱。

羊肚子手巾包冰糖,

虽然人穷好心肠。

玉米结子颗颗鲜黄,

李老汉年老心肠软。

时常拉着王贵的手,

两眼流泪说:“娃命苦!

年岁小来苦头重,

没娘没大孤零零。”

“讨吃子住在关爷庙,

我这里就算你的家。”

刮风下雨人闲下,

王贵就来把柴打。

一个妹子一个大,

没家的人儿找到了家。

(四)掏苦菜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材长得好!

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

二道糜子碾三次,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地头上沙柳绿蓁蓁,

王贵是个好后生!

身高五尺浑身都是劲,

庄稼地里顶两人。

玉米开花半中腰,

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小曲好唱口难开,

樱桃好吃树难栽。

交好的心思两人都有,

谁也害臊难开口。

王贵赶羊上山来,

香香在洼里掏苦菜。

赶着羊群打口哨,

一句曲儿出口了:

“受苦一天不瞌睡,

合不着眼睛我想妹妹。”

停下脚步定一定神,

洼洼里声小像弹琴:

“山丹丹花来背洼洼开,

有那些心思慢慢来。”

“大路畔上的灵芝草,

谁也没有妹妹好!”

“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

人里头挑人就数哥哥好!”

“樱桃小口糯米牙,

巧口口说些哄人话。”

“交上个有钱的花钱常不断,

为啥要跟我这个揽工的受可怜?!”

“烟窝窝点灯半炕炕明,

酒钟钟量米不嫌哥哥穷。”

“妹妹生来就爱庄稼汉,

实心实意赛过银钱。”

“红瓤子西瓜绿皮包,

妹妹的话儿我忘不了。”

“肚里的话儿乱如麻,

定下个时候,说说知心话。”

“天黑夜静人睡下,

妹妹房里把话拉。”

“——满天的星星没月亮,

小心踏在狗身上!”

1945年12月于陕北三边(原载1946年9月22—24日《解放日报》)

作品导读

李季(1922—1980),原名李振鹏,河南唐河县人。1942年冬,李季来到陕北三边工作,先后当过小学教员、县政府秘书和地方小报编辑。这段生活使他接触了各种人,了解了许多感人的革命故事,熟悉了陕北人民的思想、性格、语言及其所喜爱的文艺形式,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1945年底,长诗《王贵与李香香》在《解放日报》上连续刊登。这首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诗歌,堪称这一时期歌谣体新诗的代表作,给诗歌大众化运动打开了新的局面,茅盾因此高度评价它“是一个卓绝的创造,说它是‘民族形式’的史诗,也不过分”。

《王贵与李香香》全诗近八百行,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土地革命在三边地区获得成功后,相爱已久的王贵与李香香终于结婚。但游击队转移后,恶霸地主崔二爷抓走了王贵,并逼李香香改嫁。游击队打回后,活捉崔二爷,王贵与李香香重逢。作品通过这个故事,热情歌颂了陕北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翻身闹革命的斗争事迹,成功塑造了敢于反抗、争取自由幸福的青年形象。

李季在陕北三边工作期间,曾经广泛地收集民歌。在创作《王贵与李香香》之前,他还曾写过《老阴阳怒打虫郎爷》等通俗文学的作品。对陕北民俗风情和民间文化的熟悉与热爱,在《王贵与李香香》的创作中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全诗以“公元一九三〇年,有件伤心事出在三边”开篇,明显是在学习陕北民间说书的叙述语调。第一部中的许多段落,都可以感受到“信天游”的民歌形式以及比兴手法对作品的影响。但革命意识毕竟已是此时陕北文艺的主流话语,《王贵与李香香》虽然是以爱情为主线,但“人人都说三边有三宝,穷人多来富人少”等诗句,为传统的陕北情歌添加了阶级矛盾和斗争的新观念。“不是闹革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革命救了你和我,革命救了咱庄户人”等主人公发自内心的歌唱,更是作品所力图表达的核心主题。

爱情的磨难是缘于革命的曲折与艰难,对爱情的坚贞也就是对革命的坚贞,爱情的团圆是因为革命的最终胜利,李季在传统民谣的模式下,构建了一个“在斗争中成长”的革命爱情故事。而“信天游”体式的娴熟运用,使得全诗具有朗朗上口、易于传唱的鲜明优势。可以说无论是在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学影响现代新诗发展,还是在利用民间形式进行革命宣传和启蒙教育等方面,《王贵和李香香》都具有启示意义,并对之后的现代诗歌、尤其是新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深远影响。

拓展阅读

李季:《玉门诗抄》、《菊花石》、《杨高传》

(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