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肖凤文集(散文卷)
9650700000057

第57章 幸福家教(2)

除了书籍给予我的知识之外,生活在我周边的不少青年母亲和中年母亲们,其中有的是我的同事,有的是我的朋友,也纷纷主动热情地向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忠告。有人告诉我:怀孕时要多看大美人的照片,这样的话,生出来的孩子一定漂亮;那时候还不可能有明星照片漫天飞舞的现象,只有几名京剧女演员和芭蕾舞女演员的倩影,出现在印刷得并不精美的日历上。有人告诉我:怀孕时要多吃水果和蔬菜,这样的话,生出来的孩子皮肤白。有人告诉我:怀孕时不要吃兔肉,否则的话,生出来的孩子豁嘴唇。有人告诉我:怀孕时不要发脾气,否则的话孩子脾气躁。有人告诉我:怀孕时要尽量避免运动,否则容易流产。而另外一位又告诉我:怀孕时要尽量多运动,否则容易难产。等等。总而言之,一些热情的女人自愿地无偿地充当了我的生活导师,给我提出了以上的,还有其他许多难以一一罗列在纸上的种种劝导。

前面说过,我本人是一个在童年时代没有享受过母爱与父爱的孩子,我深知儿童对于爱的渴望是什么。在我还是一个少女的时候,我就在书籍里看到了许多描写人类美好感情的文字,看到了许多可爱的母亲和可敬的父亲,他们都把无私而崇高的爱心给予了自己的孩子。

在现实生活里,我也看到了许多特别爱护自己儿女的父母们,他们之间的深情实在令我感动。记得我在大学里读书的时候,一位同窗好友是她母亲的掌上明珠,我们同住一间宿舍,每逢周末她都回家与双亲团聚,可是在每一个星期的中间,她又都能够收到母亲的一封来信,抬头处总是写着“爱儿”,下面总是充满了爱心的话语,她大概早就习已为常,所以每次接到来信,都读给几位同窗好友听听。我每每听得心头发颤,有时不免掉下眼泪。

我曾暗自立下誓言:假如我将来做了家长,也要像她的母亲那样热爱孩子。我要做这样的一个母亲:当我的孩子想到我时,会因为拥有我对他的爱,而使他的内心感到幸福;如果他向别人谈起我时,会因为我没有辜负社会,而使他的内心感到骄傲。而假如我能够做到这些,就必须无微不至地爱孩子;同时还需要努力地工作,完成好我的社会角色。

那么,什么才叫爱孩子呢?怎么样的爱孩子才算是真正的爱呢?当我等待孩子出生的时候,我左思右想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首先,待他出生以后,我必须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引导他逐渐地成长为一个努力学习,自尊自爱的人,让他懂得,只有依靠自己的勤劳、智慧,才能学得一技之长;而只有凭借自身的诚实劳动,才能自立于社会。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并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公民。

作为母亲,能够使自己的孩子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当价值观出现倾斜的时候,更需要做母亲的,要对社会人生,抱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把正确的价值观灌输到孩子的头脑中去。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是母亲的天职。否则的话,孩子将一生受害无穷。

我是一个清贫的女书生,工资有限,于是便把所有的收入都用来果腹,喂养腹中的胎儿。我从来不遮掩自己日渐臃肿的躯体,所以决不会浪费金钱去购买孕妇服,因为设计得再巧妙的孕妇时装,也无法遮盖天然的线条,大可不必与正常的妇女比赛窈窕。有限的收入应该用在未来的孩子身上,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决不让嘴巴吃亏,而身上穿着的,却是稍加修改后的丈夫的肥大裤子。

大概是腹内的小生命有所需求,我非常想喝牛奶,每天不能少于一瓶;又想吃用白面粉烤制的小圆面包,还想吃四川风味的赖汤团,总之是又白又圆的食品。果然,待孩子出生以后,他的皮肤非常白皙。还想吃大量的水果,那时候一元钱可买三斤橘子,摊在半张餐桌上,我坐在桌子旁边,橘子一会儿就化为了乌有。孩子出生之后,果然绝少生病。事后连我自己都惊叹,当时何以拥有如此旺盛的食欲。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在一篇小说里把怀孕的女人形容为“袋鼠”,他显然是用男人的自我中心审美观念,认为怀孕的女人是丑陋的。而我作为他的读者,觉得一向在作品中反对庸俗的契诃夫,竟然用如此的俗念形容孕妇,实在令人诧异。我喜欢看见即将成为母亲的女人,因为她们在孕育着新的生命,这是一桩神圣的使命。所以,她们在我的眼睛里,是美丽的。正是因为如此,我并不以为怀孕的自己是丑陋的,不,我很自然地挺着大肚子走来走去。

我还常常悄悄地与腹中的小生命对话。我把自己的苦思冥想讲给他听。当他的小胳膊小腿,在我的肚皮下面用力伸展、用力踢蹬的时候,我会一面轻轻地抚摩肚皮,仿佛是在与他握手,一面在心里对他说:“我是多么爱你。”

在有限的休息时间里,在家中,我会拿出偷偷保留着的密纹唱片{那时候中国老百姓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合成音响、什么叫做DVD},为他放送肖邦、莫扎特、约翰·施特劳斯等音乐大师的作品。当时还是八亿人民八台样板戏的畸形时代,我希望自己的孩子熟悉被暂时软禁的美妙旋律,长大成人后,做一个珍视人类精神文明,热爱美好艺术的人。

在这个小生命诞生之前,我就这样一边喂养着他的身体,一边陶冶着他的情操。我想,这就是我为他的出生所做的准备,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胎教”吧。

他幼小,但他也有独立的人格

一个隆冬的拂晓,我的儿子诞生了。

此前两天的早晨,我还准备去上班。那时正是“清理阶级队伍”的高潮时期,不许请假。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都是很早就起床,去赶公共汽车的头班车,一来学院离家很远,二来头班车不挤,为了腹中的孩子不被撞伤,只能自己多吃点苦。

可是头几天下了一场大雪,我住的楼门开在背阴的一面,门外的地面上冻结着厚厚的冰凌。我走出楼门的时候,天空还是漆黑一片,我挺着一个即将临盆的大肚子,双腿和双脚又都肿着,一不留神,我就摔了一个大屁蹲儿。这一摔不要紧,我费了很大的力气才从地上爬起来,班是上不了了,只能艰难地爬上楼梯,走回家中。

摔跤之后的第三天清晨,我的儿子就出生了。

我对他的第一个印象,是耳畔传来的嘹亮的哭声,这是一个新生婴儿向全世界宣告,他已经诞生了。

我疲倦地睁着眼睛,只见接生的中年女护士,高高地举起了一个高声哭叫着的婴儿,扭过头来对我说:“看看,你的儿子!”

灯光很暗,我看不很清楚,只看见护士托举着的婴儿,一边大声地啼哭着,一边用力地踢蹬着自己的小腿和小胳膊。还没有等我看够,护士就给他洗澡去了。

我被命令着,从产床上挪到了有轱辘的活动床上。我刚刚躺定,护士就把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襁褓,放到了我的两条腿中间,说道:

“注意!这是你儿子!小心!”

我被推到产妇们的集体病房里,并被安排好床位以后,天色已经亮了。可是,在这整整的一天里,我都没有看见自己的儿子。原来,在把我从产房转移到病房的路上,他已经被送进婴儿室了。

直到第二天的中午,护士才把他送到我的怀中。我端详着这个小小的人儿,他的脸上一条皱纹都没有,胖嘟嘟的,大概是我怀孕时注意营养的关系。他的左手腕上,勒着一条松紧布圈,上面写着我的名字,名字后面还加上了“之子”二字。我看着这个写字的布圈,觉得很有意思。

卢梭早在二百多年以前就说过:“人人生而平等。”

我想,虽然这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曾经是我身体里的一部分,但是,既然他现在已经脱离了母体,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了,一个在人格上与母亲具有同等尊严的个体了。

虽然他还没有学会直立起来自己走路,虽然他还没有学会睁开眼睛观察世界,虽然他还没有学会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但是,他的确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逐渐长大,成长为一个有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和自己的性格的“这一个”人。

不论是哪一个民族,不论是哪一个国家,不论是出生在世界上哪一个角落的孩子,从他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一个在人格上与父母完全平等的人了。

应该尊重生命,尊重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的生命,这是最起码的常识。

虽然九月怀胎、一朝分娩使我在肉体上承担了很大的痛苦,但是,如果从此以后,我就把这个孩子仅仅看做是自己的“私产”,一切都以我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来要求他,而不顾及他的社会属性,以及将来他长大成人以后将要承担的社会角色,那么,我就很可能,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方面,犯错误。

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发生的那一年,就写过一篇题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文章,他在那篇文章中提出:“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今天读来,他的这一观点,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仅适用于做父亲的人,同时也更适用于做母亲的人。

儿子降生以后,我躺在妇产科的病床上,以及后来躺在自己家中的床上时,我把这个问题想透彻了。

作为母亲,我要无私地热爱这个孩子。考虑有关他的抚养问题与教育问题时,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觉得怎样做对他的健康成长有利,就怎样做。必须时刻记住这一点。

我一边想着,一边就仔细地观察他。我发现,他虽然刚刚出生不久,可是已经表现出他的独立性来了。

比如,他睡觉的时候,喜欢侧着头睡。我怕他把头睡歪(婴儿的头骨还没有长好),过一段时间,就为他调整一下,他原来歪向左边,我就轻轻地帮他换到右边。他并没有醒,仍然睡着,却闭着眼睛,顽强地把头再恢复到左边去,直等到他自己觉得需要转换姿势了,才把头歪向右边。别看他那么幼小,他自己调整得很好,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时而正中,等到长大后,头颅的形状睡得非常好看。

健康的身体会使他受益终生

每一位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健康,我当然也一样。

其实,只要孩子的先天是正常的,做到身体健康并不难。

首先是进食。婴儿的喂养最重要。多少位医学专家都曾经撰文指明,母乳喂养最好。因为母乳中含有免疫能力。吃母乳的孩子,半岁之内,不会生任何疾病。对母亲来说,这是既省心又省力的办法。

现在有的年轻母亲,不肯亲自哺乳,认为如此做会破坏自己的体形,为了恢复和保持窈窕,就用牛奶或奶粉哺育孩子。其实,亲自哺乳的好处很多。除了能够保证婴儿的健康之外,这样的母亲到了老年,不会患乳腺癌之类的疾病。只要注意产后的饮食平衡,并坚持每天自己柔和地按摩腹部肌肉,产后半年,身材恢复成怀孕之前的样子,不成问题。

哪一位年轻的女性不爱美呢?上面说过,儿子出生的时候,正是“文革”期间最严酷的时期,一切爱美的微弱表现,都被当成“资产阶级思想”而遭到批判,可是深藏在我内心的对于美的追求,并没有熄灭。

然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我必须做一个“利他的,牺牲的”母亲。即使“牺牲了”我自己的窈窕身段,也要给孩子的健康身体,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可惜那时候的产假只有56天,第57天必须上班。而自家所在的斗室,距离上班的学院,很远。乘公共汽车,往返一次,需要两个多小时。学院里不设“哺乳室”,孩子只能放在家里。为了哺乳,我每天中午坚持跑回家中,一边给孩子喂奶,一边匆匆地吃午餐。如此这般,除去星期日(那时每周上班六天,甚至七天),每天都在路上奔波四个多小时。因为太劳累,不到半年,奶水就没有了。这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给我造成的困难。但是,因为我努力了,付出了,所以,孩子长得非常健康,开朗,活泼。只要大人稍稍地逗逗他,他就会发出“咯,咯,咯”的笑声,让全家人都觉得很快乐。

等到孩子一周岁以后,就会跟着成年人一块儿用餐了。当然,他主要吃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豆浆、粥、鸡蛋羹,等等。

其实,最有营养的,就是咱们中国老百姓的家常便饭,五谷杂粮、鱼肉蛋、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等等。按照孩子的年龄,逐渐地由稀变稠再变干,由少加多,就行了。

现在,五花八门的洋食品,接二连三地打入我国,它们的制造商和经销商们,看中的,是我国的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各种各样的炸土豆片,炸鸡块,蓬松食品,都用花里胡哨的包装,努力地吸引着儿童们的眼光。这些食品最不适宜儿童食用,它们不易消化,营养不平衡,孩子吃惯了这样的零食,就不好好地吃三顿正餐了。尤其是膨化食品,儿童营养专家一再地告诫,要少食,最好是不食,因为这种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糖、盐、味精、香味素,却极少地含有营养必需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纤维素。其次,由于这类食品的调料里都放入了大量的味精,孩子从小吃多了味精,味觉神经就会过分敏感,久而久之,对食品的味道就会过分地挑剔,不知不觉之中就会养成“挑食”的毛病。

“挑食”最妨碍儿童的健康发育,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需要吸收多种多样的营养元素,而不同的营养成分蕴藏于不同的食物里,孩子最需要的是“杂食”,而非“挑食”。如果孩子过分热衷于花哨的零食,受损失的将是自己的健康,而鼓胀了的将是商人的钱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