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肖凤文集(散文卷)
9650700000055

第55章 欧洲文化觅踪(11)

纳粹在德国是怎样崛起的,又是怎样覆灭的?为什么产生过康德、莱辛、歌德、席勒、巴赫、贝多芬等等这些人物,对西方文明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伟大的德意志民族,会屈从在这样一个疯子的脚下,容忍这样一个疯子统治他们达13年之久?为什么希特勒对民主政治和人权充满那么刻骨的仇恨?希特勒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究竟对人类犯下了多少骇人听闻、令人发指的罪行?这场战争在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多么巨大的灾难?为什么德国人民的优秀儿子施道芬堡伯爵等人发动的暗杀希特勒计划,总以失败告终?为什么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及其党羽,终究逃不过彻底失败的命运,最后不得不接受正义的审判?等等,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威廉·夏伊勒都用大量的真实史料作依据,给出了详细的叙述分析和严肃判断。

读过这部书后,我就一直梦想着,什么时候,我能够站在这座法庭的面前,向它行注目礼。这在当时的情境下,只能算是痴心妄想,想入非非,胡思乱想。当时的我,绝对不曾预料到,三十几年后的今天,这个梦想,居然能够变成现实。

我站在法庭外面的院子里,怀着虔诚的心情,仔细地端详着这座驼色建筑物,心绪又回到了威廉·夏伊勒的书中,想着世界历史给予我们这些后人的经验和教训。不仅如此,我还准备去看看另外一个地方,那就是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最后审判的地点。可以这样说:我在阅读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名著《南京大屠杀》时,愤怒的心情,比阅读《第三帝国的兴亡》时,更为强烈;因为那里面记录的,是我的民族和我的同胞们遭受的苦难。以后我如果到了东京审判法庭,我的情绪一定会比此时还要激动。

我就这样呆呆地站着,呆呆地想着。忽然,仿佛从这座古老大楼的每一扇窗户里,每一根线条里,都飞出了刚毅的声音,像贝多芬的音乐一样,撞击着我的耳膜。这个声音对我说:你,人类中的一份子,一定要坚强地生活着;你,一定要相信,“善”一定能够战胜“恶”;你,一定要相信,法律是公正的,法律能够做到抑恶扬善,法律可以保障,让普通的平民百姓,拥有和平宁静的生活。

鹰巢

盛夏的一天,我来到了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上萨尔斯堡,这里有个贝希特斯加登小镇。这座小镇,不如同样属于巴伐利亚州的慕尼黑市繁华,也不如同样属于巴伐利亚州的新天鹅堡浪漫;但是,它具有另外的一种风格:它就坐落在神秘的阿尔卑斯山脚下,安静清幽,干净如洗。

我的目的地并不只是这座小镇,我的目的地是从这里上山。因为山顶上,有一座特殊的建筑物。

我们的汽车沿着一条蛇形的盘山公路蜿蜒向上,山势极为险峻,其陡峭的程度,感觉比从九江至庐山还要厉害。坐在车上,望向窗外,眼下是一片望不到边的茂密森林,翠绿欲滴,森林中间镶嵌着湖泊,水色湛蓝,明亮如镜。放眼四周,美景如画,宛如人间仙境。

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犹如世外桃园般的地方,曾经存在着一个魔窟。

山顶上的那座特殊的建筑物,就是被称为“鹰巢”的地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鹰巢”是希特勒的第二“大本营”。

直到如今,要想进入“鹰巢”都很难:必须在一个大平台上下车;之后,再穿过一条如隧道般的阴森森的山洞,里面冷风习习;在山洞的尽头,还需乘坐一辆电梯,只有这辆电梯通到山顶;电梯抵达山顶后,走出电梯门,是一间屋子;还要从屋顶下走到露天的平台,下台阶拐弯;之后,才能看见“鹰巢”的真面目。

这里本是1834年建成的一座古堡,二战时,法西斯特务组织的头子希姆莱,为了讨好希特勒,把此地改建成了后者的别墅,还在制高点上建造了一个供直升机起降的停机坪。希特勒除了在这里与他的情妇爱娃·布劳恩相会之外,他还把这里当成了他的第二“大本营”。正是在这里,他制定了征服欧洲各国的计划,也制定了野蛮的种族灭绝计划。

众所周知,在二战的后期,少数清醒的德国高级军官认识到,希特勒已经把德国拖入了泥淖,于是他们开始密谋,准备暗杀希特勒。把室内策划付诸实际行动的,是他们之中最果敢、最智慧的年轻陆军军官施道芬堡伯爵。1944年7月11日,就是在这座“鹰巢”里,施道芬堡带着一颗炸弹,企图炸死希特勒。请想象一下:进入这样戒备森严的地方,只有一只眼睛和一条胳膊,这条胳膊上的手还只剩下了三个手指的施道芬堡,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智谋,以及视死如归的精神,才能带着炸弹不动声色地走进“鹰巢”啊!怪不得至今德国人民都把他视为英雄呢。听说最近美国好莱坞把他的故事搬上了银幕,由著名影星汤姆·克鲁斯扮演这位独眼军官,这个消息遭到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反对,大概在德国人的心目中,克鲁斯的形象与他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相距太远吧。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一次和后来也是由施道芬堡实施的第二次暗杀行动,都因为事先无法预料的原因而失败。事情败露后,英勇正直的施道芬堡与另外的几十名将领,其中包括有“沙漠之狐”称谓的著名元帅隆美尔,以及他们的众多亲属,都被希特勒屠杀了。

在二战结束62年之后的今天,我,一个来自东方中国的平民百姓,竟然站在了“鹰巢”的至高点上。我摸了摸头,揉了揉眼睛,知道这不是梦境,而是现实。

这里是高山之巅,阿尔卑斯山脉海拔约六千英尺的地方,空气极为清新。举目望去,层峦叠嶂,山峰显现出深蓝色和深绿色,仿佛永远望不到边;抬眼望天,蔚蓝、纯净而又广阔。这里的风景非常瑰丽壮观,令人心旷神怡。希特勒昔日的大本营,今天已经成为旅游胜地;希特勒当时的会议室,如今已成为对外营业的餐厅。山上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熙熙攘攘,有老人,也有推着儿童车的妇女和孩子。有的人在悠闲地喝着啤酒;有的人在欣赏阿尔卑斯山的风景;年老的人安静地坐在靠背椅上,也许在回忆;儿童们在跳跃,在嬉戏。大自然是多么慷慨,它为人类贡献出了多少美景,可是这里,曾经只被一个独夫民贼独占和独享。

历史再一次证明,不论独裁者如何不可一世,横行霸道,因为他祸盈恶稔,是反人类的,所以他的结局,一定是自取灭亡。对于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和弱小者来说,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最大安慰。

回到北京,再拿起《第三帝国的兴亡》这部书,重新阅读和领悟威廉·夏伊勒给予全人类的警示,我深深地折服于作者目光的远大,同时也感谢本书的译者诸君,给了我们思想上的营养。

20世纪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当我们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人类早已经发明出了原子弹、核弹、氢弹、导弹、火箭、无人驾驶武器等等大规模的杀伤性工具。半个世纪前,威廉·夏伊勒就在他的不朽名著《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前言”中,告诫过所有的人:如果再有一个像希特勒这样的疯子出现,那么新的大规模战争,只需这个疯子按一下电钮就能发动。不过,“这种战争的结果不会有征服者也不会有征服,而只有烧成焦炭的尸骨堆在一个渺无人迹的星球上。”

我的问题是:还会有这样的疯子出现吗?能够保证永远不会有这样的疯子出现吗?

大概因为是平民百姓属于弱势群体的缘故,我平生最厌恶侵略成性的人。假如这个人也是平民百姓,他不过狐假虎威仗势欺人,他能伤害的,也许只有几个人。可是如果这样的人攫取了权力,尤其是攫取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像希特勒,那么,他就会给广大的民众,甚至是全世界的人民,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于是,我想起了牺牲在二战时期的捷克作家伏契克的那句话:“人们,我爱你们!你们要警惕啊!”

(原载《海燕·都市美文》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