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层出不穷的海洋舰船
9232800000003

第3章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1991年1月14日,一件堪称地球上最大的武器——“罗斯福号”航空母舰,由东地中海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预定“战位”,使美国在海湾地区集结的各类舰艇达到150艘左右,作战主力为六个航母战斗群。三天后的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起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空袭行动,海湾战争正式爆发。在40多天的作战中,美国海军以航母战斗群为基地,共出动飞机四万多架次,约占总数的40%,对战争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罗斯福号”是当时美国海军中最新型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它的参战引起了世人的特别关注。

“罗斯福号”属尼米兹级航母,它有三位“兄长”:尼米兹级首制舰“尼米兹号”,无疑是“大哥”,舷号cVN一68,1975年5月服役;“二哥”为“艾森豪威尔号”(CVN一69),1977年10月服役;“三哥”为“卡尔·艾森号”(CVN一70),1982年2月编入太平洋舰队。

它们的外型尺寸、战术技术性能基本相同,以“尼米兹号”为例:全长332米,宽40.8米,吃水11.3米,标准排水量86100吨,满载排水量90944吨,载机90余架。动力装置为两座A4W/A 1G型反应堆,装料一次可使用13年,续航力达80万~100万海里。

前三艘尼米兹级航母都花了七年时间才建成,每艘耗资约20亿美元。

1981年,年仅38岁的小约翰·莱曼就任美国第65任海军部长,主持制定了新的海上战略,主张建立一支以15艘航母为核心、拥有600艘各型舰艇的强大海军。莱曼的计划很快得到里根总统的首肯,并在国会顺利通过。当时,美国海军只有480艘舰艇,有的航母和相当一部分战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旧货。而其主要对手前苏联海军却在迅速发展,舰艇总数达到1200余艘。美国海军的主要优势在于大型航母,特别是“尼米兹”级超巨型航母,但造价昂贵,制造周期长。

面对不断出现的局部战争危机和冲突,美国的三艘尼米兹级航母常常捉襟见肘。当时,第四艘尼米兹级航母——“罗斯福号”刚开始建造,按原计划,七年后才能服役。莱曼部长来到纽波特纽斯船厂,同厂长、工程9币和工人们聊天,探讨让这艘“海上巨兽”提前下水的可能性。船厂组织了5000多人昼夜施工,“罗斯福号”终于在1984年10月27日——比预定工期提前18个月完工。

“罗斯福号”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比前三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更加现代化。第一艘尼米兹级航母,最初是作为攻击型航母设计,不具备反潜能力,后来才改装为多用途航母。而“罗斯福号”一开始就是按多用途航母设计的,配有专门的反潜设施和反潜飞机。该舰的防护能力也有显著改善,甲板和舰体全部用优质高强度合金钢制成,全舰设有2000多个防火防漏的隔舱,即使被多枚反舰导弹和鱼雷击中,仍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罗斯福号”安装了新研制的对空警戒雷达、导航雷达、电子对抗等电子设备,武器系统配置简洁而有效,主要有:三座MK29型八联装“海麻雀”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四座MKl5型20毫米“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每分钟射速3000发),可分别对付。7000米以外和2000米以内的来袭目标。

“罗斯福号”上的舰载机联队的编成更加科学,共由十个中队组成,它们分别是:两个战斗机中队,20架F一14A“雄猫”战斗机;两个战斗攻击机中队,配20架F/A一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两个重型攻击机中队,配20架A一6E入侵者攻击机;一个空中预警中队,配五架E一2C“鹰眼”预警机;一个电子战中队,配五架EA一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两个反潜中队,配十架S一3A“北欧海盗”反潜飞机和六架SH一3H“海王”反潜直升机。平时共86架飞机,战时可增至约120架。

“罗斯福号”航母上的第八舰载机联队的编成,被称为是一种“新概念”,成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航母舰载机联队编成的主要样式。

从外型看,“罗斯福”比以前的三艘尼米兹级航母略大些,满载排水量96386吨,比“尼米兹号”大5000吨。它的飞行甲板,相当于三个足球场的面积。从龙骨到桅顶,高达76米,相当于一幢20层的钢铁摩天大楼。作为一种武器,它的体积已接近极限的边缘。要操作它,则需近6000人。其中,航海舰员3136人(军官155人),舰载机联队人员2800人(军官366人)。

“罗斯福号”以其庞大的体积、机动灵活的应变力,以及活动范围广、攻击威力强的特点,在海湾战争中大显身手。从“罗斯福号”起飞的飞机,摧毁了伊拉克数十个导弹基地、石油贮存工厂等重要目标,而己方无一伤亡。它还同其他海军兵力一起,在短短四周内,击沉伊拉克舰艇57艘,重创16艘,使伊海军损失殆尽。

继“罗斯福号”之后,尼米兹级航母中又增加了“林肯号”(CVN72)、“华盛顿号”(CVN73)和“斯坦尼斯号”(CVN74)等。第七艘“斯坦尼斯号”,1990年12月开工建造,1994年3月下水,1995年12月正式服役。第八艘称“杜鲁门号”(CVN一75),1996年3月下水,1997年12月正式服役。第九艘定名为“里根号”(CVN一76),2001年下水试航。最后一艘尼米兹级航母(CVN一77)于2003年开工建造,2008年服役。

第十艘尼米兹航母采用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把“隐身”作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舰员减少450名,成为“灵巧航母”。与此同时,一种代号CVNX的新一代航母也在设计中,首舰计划于2006年开工建造,2013年服役,将取代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

在舰载机方面,新研制的F/A一18E/F“超大黄蜂”战斗/攻击机,从2001年开始配备尼米兹级航母,逐步补充并最终替代现役的F/A一18C/D和F一14。在21世纪初叶,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将主要依靠8~lO艘尼米兹级航母称霸世界海洋,大型核动力航空母舰仍将是美国海军远洋作战编队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