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名将与名战: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著名将领和战役
9208200000036

第36章 盟军远征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

———突破希特勒大西洋壁垒的诺曼底登陆战役

〔人物剖析〕

艾森豪威尔,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在美军历史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曾获得很多个第一:美军历史上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晋升得“第一快”;他出身“第一穷”;他是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他第一个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最高统帅;他是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他的前途是“第一大”———唯一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艾森豪威尔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精于计划,善于协同,指挥果断,处事有方。艾森豪威尔的十字时间计划:画一个十字,分成四个象限,分别是重要紧急的、重要不紧急的、不重要紧急的、不重要不紧急的,然后把自己要做的事都放进去,先做紧急重要那一象限中的事。这样一来,艾森豪威尔的工作生活效率大大提高,此事成为美国成功学家们津津乐道的美谈。

艾森豪威尔善于守口如瓶。一次执行战略计划时,艾森豪威尔已经知道了工作部署,他的一个要好的朋友访问他,并向他询问机密。艾森豪威尔问:“我如果告诉你,你能做到守口如瓶吗?”朋友斩钉截铁地说:“我能。”“我也能!”艾森豪威尔也坚定地说。朋友只得灰溜溜而去。

艾森豪威尔1915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国内服役,任科尔特坦克训练中心主任。1925年和1927年先后入指挥与参谋学校和陆军军事学院深造。1933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副官。1935年作为顾问团成员,随麦克阿瑟前往菲律宾,帮助组建菲律宾军队。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回国,历任营长、师参谋长、军参谋长、集团军参谋长。因工作成绩优异,受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赏识,1941年9月晋升为准将。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艾森豪威尔任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副处长、处长,负责组织向太平洋战场增调防御力量。1942年6月任欧洲战区美军司令,为在法国登陆做准备。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总司令,指挥实施北非登陆战役。1943年2月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总司令,组织实施突尼斯战役,结束北非战事。随后指挥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和意大利南部战役,迫使意大利投降并对德宣战。12月任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司令。

诺曼底登陆战役

发生时间:1944年6月6月~7月18日

交战双方:美英加盟军与德军

交战地点: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

交战原因: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在欧洲西部开辟第二战场,为最终击败法西斯德国创造条件。

战例点评:周密细致的战前准备,成功的伪装与欺骗,正确选择登陆方向和时间,掌握制空和制海权。

1944年6月,艾森豪威尔组织了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战略性登陆作战———诺曼底登陆战役,指挥盟军将德军逐出法国,直捣德国腹地,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3年,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后,苏军在苏德战场转入反攻;美英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后攻入意大利半岛;意大利于同年9月投降并于10月对德宣战;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也已转入攻势。整个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同盟国的根本转变。

早在1941年7月,苏联就正式要求英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1943年1月,美、英卡萨布兰卡会议决定为在西欧登陆进行准备。3月成立以英国陆军中将摩根为首的盟军最高司令参谋部,着手制定战役计划。5月和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先后在华盛顿和魁北克会议上商定,盟军于1944年在西欧登陆,以配合苏军实施战略反攻。11月至12月,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正式商定,1944年5月由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地区登陆,同时在法国南部进行牵制性登陆。随后,美、英任命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为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司令。

1944年1月,艾森豪威尔到伦敦赴任并组建司令部:副总司令为英空军上将特德,参谋长为美陆军中将史密斯,海军司令为英海军上将拉姆齐,空军司令为英空军上将利·马洛里,英地面部队司令为英陆军上将蒙哥马利,美地面部队司令为美陆军中将布雷德利。在艾森豪威尔的指挥部到达法国前,由蒙哥马利任登陆部队前线指挥。艾森豪威尔到任后,将登陆正面由40公里增至80公里,战役第1梯队的兵力由原定3个师增为5个师。由于登陆舰艇数量不足和其他准备工作未能按时完成,登陆时间由5月初改为6月初。

德军西线守军为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B、G两个集团军群,共58个师(其中33个为机动能力很差的海防师)。B集团军群由隆美尔元帅指挥,防守法国北部、比利时和荷兰沿海一带,主力配置在加来地区,诺曼底地区只有6个师(含3个海防师)。德军当时已丧失海空优势,海军用于抗登陆的兵力仅有中、小型水面舰艇500余艘和驻泊在比斯开湾各港口的潜艇49艘。防守法国的第3航空队名义上有500架飞机,实际上只有90架轰炸机和70架战斗机。

为对付盟军登陆,希特勒早在1941年12月就下令以最快速度构筑“大西洋壁垒”,在从挪威到西班牙的大西洋沿岸构筑一道由坚固支撑点和野战工事构成的、设有地雷场和水中障碍配系的永久性抗登陆防线。到1944年,“大西洋壁垒”虽远未完成,但仍属较难攻破的防线。设防重点在加来地区,诺曼底一带防御较薄弱。德军最高统帅部预料美、英军队将在西欧登陆,但对登陆地点的估计从未取得一致看法。希特勒认为在加来地区登陆的可能性最大。海军将领根据美、英军队在英吉利海峡布雷的情况,曾认为可能在诺曼底登陆,但未引起希特勒和陆军高级将领重视。盟军登陆前不久,希特勒曾估计可能在诺曼底登陆,并对该地区的防御有所加强。登陆开始后,希特勒又认为诺曼底登陆是牵制性的,大规模登陆仍在加来。德军高级将领在作战指导上一直存在分歧。隆美尔主张依托抗登陆防御阵地歼敌于水际滩头,伦德施泰特则主张以反突击歼敌于纵深地区。这些给德军抗登陆防御的组织指挥均带来了不利影响。

为隐蔽战役企图,美、英对登陆地域的选择进行了周密的分析比较,认为加来地区距英海岸仅20海里,便于航渡和支援,但德军防御很强;诺曼底地区距英海岸64.8海里,缺少良港,科唐坦半岛东部又有河网沼泽地和遍布灌木树篱的田块,不利于部队行动,但距英国的上船港口和战斗机基地较近,且德军防御薄弱,海滩和内陆条件较好。因此,最后选定奥恩河口至科唐坦半岛南端为登陆地域,由西向东分为5个登陆地段,代号依次为“犹他”(美军)、“奥马哈”(美军)、“哥尔德”(英军)、“朱诺”(加军)和“斯沃德”(英军)。

登陆部队编成第21集团军群,辖美第1集团军、英第2集团军和加拿大第1集团军。海军编成西部和东部两个特混舰队:西部特混舰队分为U和O登陆编队,输送美第1集团军2个师上陆,由美战术空军第9航空队担任空中支援;东部特混舰队分为G、J和S登陆编队,输送英第2集团军 3个师(含加拿大1个师)上陆,由英战术空军第2航空队担任空中支援。每个登陆编队各有一个舰炮火力支援队,担任炮火准备和炮火支援。两个特混舰队还各有一个后续登陆编队(B和L编队),输送第二梯队上陆。另外,在登陆之前,计划在美、英登陆地段分别空降2个师和1个师。为实施登陆战役和发展陆上进攻,要求在英国集中近300万人的部队、5000余艘舰船(登陆运输舰艇4000余艘、作战舰艇1000余艘)和1万余架飞机,以保证登陆后增加兵力的速度超过德军调动预备队的速度。

战役前的准备工作周密而充分。盟军用飞机和舰艇进行长时间侦察,查明了登陆地域内德军的防御配系,掌握了较完整的情报资料。在登陆前几个月内,战略空军和战术空军对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铁路枢纽、桥梁、公路及其他重要目标进行了持续的大规模轰炸,塞纳河上的24座桥梁被炸毁18座,使德军运输系统瘫痪,部队机动受到极大限制。登陆前三周,对诺曼底周围机场进行轰炸,使其85%遭破坏。登陆前一周,英空军袭击德远程雷达站并使其大部受损,因此盟军登陆时基本未遇到德空军的抵抗。盟军还采取了一系列战役伪装措施:在英格兰东部虚设一个由巴顿中将任司令的“美第1集团军群”,原驻该处的部队调走后,营地仍伪装成和往常一样;在德机能侦察到的地方设置许多假登陆舰艇、坦克和滑翔机;飞机对加来地区的投弹量比诺曼底地区多一倍;登陆日前夜,小型舰只和飞机进行佯动,利用电子干扰器材模拟庞大登陆编队和机群。此外,还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上述措施旨在使德军在登陆日前后一直认为盟军将在加来登陆并将大量预备队部署在该地区,从而为登陆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保证大量后续部队登陆,盟军还设计、制造了在登陆海滩由空心钢筋混凝土沉箱构成的人工港,并制定了铺设海底输油管计划。同时,在英国本土储备大量作战物资,部队反复进行近似实战的训练和陆海空三军模拟登陆联合演习。

6月1日,登陆部队开始分别在英国南部15个港口上船。原定登陆日为6月5日,由于天气恶劣推迟24小时。各登陆编队从上船港驶抵怀特岛东南会合区后,沿五条航线航渡,由扫雷舰作先导,火力支援舰和飞机担任掩护。通过海峡中心线后,各登陆编队的航道由一条变为二条,分别供快速和慢速舰船使用。

6月6日凌晨,美第82、第101空降师和英第6空降师第一梯队共1.7万人,乘1200架运输机分别在科唐坦半岛南端和奥恩河口附近伞降着陆,任务是夺取海滩堤道和主要桥梁,占领主要登陆地段翼侧要点,阻止德军增援,保障登陆部队突击上陆。空降兵后续梯队使用滑翔机机降。伞降按计划完成,机降损失较大。

5日午夜至6日5时,由2500架重型和中型轰炸机实施航空火力准备,投弹约1万吨,轰炸登陆地域及其附近地区。登陆舰艇抢滩前,由大量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对德军防御阵地进行轰炸和扫射。5时30分,100余艘火力支援舰对80公里登陆正面实施舰炮火力准备,随即转入火力支援,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登陆后的纵深战斗中,舰炮继续实施有效的火力支援。登陆部队按各自的登陆时间(6时30分至7时45分)分别在5个登陆地段突击上陆,至9时基本突破德军阵地。除“奥马哈”登陆地段外,各登陆部队均已夺取较稳固的立足点。美军在“奥马哈”地段遭到德军顽强抗击(隆美尔在盟军登陆前下令加固该地段防御工事并调去第352师),至日终前仅前进1.6~2.4公里。德军的抵抗主要集中在卡朗唐和卡昂。6日至7日,盟军上陆部队达17.6万人,车辆2万台。两个人工港构件已拖过海峡,于16日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19日遭风暴袭击,损坏严重)。

至6月12日,各登陆地段连成正面80公里、纵深13~19公里的登陆场。17日,希特勒飞赴西线,命令伦德施泰特和隆美尔从巴约向海岸发起反击,分割盟军部队,并不惜代价守住瑟堡。18日,美登陆部队切断科唐坦半岛,21日在舰炮火力支援下向瑟堡发起总攻,迫使德国守军于29日投降。但是,由于在遍布灌木树篱的地形上作战,进展缓慢。英军预定30日夺取卡昂,因遭德军装甲师顽抗,至7月9日才攻克该城奥恩河北岸部分,19日占领全城,吸引德军大量预备队,有利于卡昂以西地区的美军作战。

德军损兵折将,处境危急。6月10日,德西线装甲集群司令施韦彭堡被盟军空军炸伤;28日,德第7集团军司令多尔曼因心脏病发作猝死前线;7月3日,伦德施泰特被免去西线总司令职务,由克卢格接替;7月17日,隆美尔被英国飞机炸伤,返回德国,其职务由克卢格兼任。

至7月初,美、英、加军已上陆100万人,车辆17万余辆,补给品近60万吨。因登陆场过小,盟军展开扩大登陆场的作战。7月18日,美军攻占交通枢纽圣洛,分割德军B集团军群。美、英、加军抵达卡昂、科蒙、莱赛一线后,形成正面150公里、纵深13~35公里的登陆场。至7月24日,地面总攻的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攻占法国的第一阶段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结束。此役,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4万人。

诺曼底登陆战役,对于盟军在西欧展开大规模进攻,加速纳粹德国的崩溃具有重大意义,为组织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提供了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