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名将与名战: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著名将领和战役
9208200000035

第35章 血胆将军巴顿(2)

5月13日,美英参谋长联合委员会批准了代号为“爱斯基摩人”的作战计划。计划规定:巴顿中将所率美国第7集团军(3个步兵师)由美国海军中将休伊特指挥的西部特混舰队输送,作为第一梯队在西西里岛南部宽约64公里的地段登陆;第82空降师在杰拉东北地区空降,控制通往杰拉的公路,以阻滞德军的增援;第2装甲师和第1步兵师的第18团为留船预备队,随时准备上岸增援;第9步兵师为集团军预备队,在北非待命。蒙哥马利中将所率军第8集团军(4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由英国海军中将拉姆齐指挥的东部特混舰队输送,作为第一梯队在西西里岛东南正面宽约70公里的地段登陆;第1空降师在锡拉库斯以南地区空降,夺取附近的桥梁和公路,保障主力推进;英军第78步兵师为预备队,在北非待命。登陆时间选在7月10日2时45分。

西西里岛位于地中海中部,北面隔着墨西拿海峡,与意大利本土相望。墨西拿海峡非常狭窄,最窄处仅3219米,南面隔着约170公里宽的突尼斯海峡,与突尼斯遥遥相对,是意大利南部的重要屏障。1943年7月,在西西里岛的德意守军共12个师(德军2个装甲师,意军6个岸防师、4个步兵师),另有意军2个岸防旅、1个岸防团、6个炮兵群,加上要塞守备部队,共约26万人。意军士气低落,战斗力差。岛上还有德军第15摩托化师和党卫军戈林装甲师,共约4万余人。这两个师都是德军的精锐部队。这些部队名义上属于意军第6集团军,但实际上直接听命于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其防御部署在南岸200公里的海岸线上,只配置了2个海防师,每师防御正面多达百余公里,而且只构筑了少量工事。这2个师只装备轻武器,又没有足够的机动车辆,战斗力和机动力都非常有限。守军主力位于岛西北,准备在盟军登陆时实施反击,将盟军赶下海;如果反击不成,就凭借纵深山地,进行持久战。轴心国军队原在西西里岛部署有1400余架作战飞机,但在盟军的猛烈攻击下,大部撤回意大利本土,只留下500余架飞机为守军提供空中掩护。

登陆前近两个月,美英空军开始轰炸西西里岛、撒丁岛、希腊和意大利本土的机场、港口等军事设施。登陆前一个月内,轰炸几乎每天进行;登陆前一周,轰炸达到高潮,摧毁大量飞机。至登陆前,盟军已完全掌握制空权,并派出水面舰艇编队和12艘潜艇担任战役掩护,以免遭到意大利水面舰艇编队的截击。为隐蔽战役企图,美英采取一系列欺骗措施。例如,代号“特洛伊木马”后改称“肉馅计划”的战役欺骗行动,把一具带有对希腊和撒丁岛作战计划文件的“马丁少校”尸体空投到西班牙海岸附近,以误导德军决策层。希特勒误认为盟军将在撒丁岛或希腊登陆,因此将驻法国南部的第1装甲师和2个从苏联战场抽调下来的装甲师调到希腊。而西西里岛的防御丝毫没有得到加强。

在西西里岛登陆作战发起前,巴顿在对第7集团军官兵的讲话中说道:“记住,我们是进攻者,拥有主动权。我们必须始终迅速、猛烈、无情和不间断地进攻敌人,保持我们拥有主动权这一极大优势。你们可能会极度疲劳和饥饿,但敌人只会更加疲劳和饥饿。坚持战斗,我们必胜……”他要求部队“前进,不断的前进,一直到最后一颗子弹和最后一滴汽油用尽”。尽管按照作战计划,美军部队担负的是辅攻任务,与实施主攻的英军相比,有着预定登陆地域地形开阔、易遭敌毁伤、陆上进攻路线漫长等不利条件,但巴顿毫无畏惧,而是以更强烈的战斗热情投入作战。

7月10日3时45分,美英盟军在风浪中登陆。由于夜暗和风暴的掩护,登陆达成突然性,当日攻占纵深5~15公里的登陆场。巴顿在美军稳固占据登陆场后,立即率部快速向前突击,并创造性地运用步、炮、坦密切协同的新战法,在空中火力的全程支援下,以步兵突破敌军防线,打开缺口,后以优势坦克集群向敌大纵深高速发展进攻。在战役发起的第一天,巴顿亲临火线指挥十几小时,率部迅速攻占登陆场。在先后面临德军两个装甲师的反击时,他没有命令部队全面转入防御以固守登陆场,而是以攻对攻,密切协同海军火力,粉碎了德军反击企图;而后充分发挥装甲部队优长,果断实施高速突击,采用穷追猛打的战术,使德意军队来不及组织有效防御,逐渐形成溃散之势。

7月16日起,英军在卡塔利亚受阻,无法迅速攻占墨西拿,蒙哥马利指挥英军第8集团军主力被迫向西迂回,以绕过埃特勒火山德军防线。巴顿敏锐地捕捉到战机,说服盟军集团军群指挥员改变主攻方向,由他率美第7集团军沿西西里岛西海岸向北直插,第1步兵师于7月20日攻占交通中心安纳,第2装甲师和第3步兵师于7月22日攻克西西里首府巴勒莫。四天之内美军推进200英里,俘敌4.4万人,一举将德军压迫至墨西拿的狭窄地区,也使原来英军主攻、美军掩护其侧翼的作战计划,演变为英军掩护其侧翼、美军主攻的战局。这一行动极大地震撼了意大利政府,直接导致墨索里尼政权的倒台,巴顿用行动为美军赢得了荣誉。

8月1日,盟军发起了全线总攻,在猛烈的航空兵火力和地面炮火的支援下,英军于8月5日攻占了东部重镇卡塔尼亚,美军推进到尼科西亚,形成对德军的合围之势,德军后撤。巴顿为率先攻占墨西拿,精心计划组织了两次敌后登陆作战。8月7日夜晚,美军以1个营的兵力在墨西拿以西的圣阿加塔地区登陆,迂回包抄德军侧后,迫使德军后撤12英里。8月15日,美军又以1个营在布加罗登陆,迂回德军侧后,与正面部队形成夹击态势。德军为避免被围歼的结局,8月17日,将4万多德军和6万多意军,以及47辆坦克、94门火炮、9600余辆汽车、2000吨弹药和1.5万吨其他补给物资,经墨西拿海峡撤出西西里岛,返回意大利本土。8月17日晨6时,巴顿率领的美军第7集团军抢在英军之前,进入墨西拿。历时38天的西西里岛战役结束。

此役,德军约8000人阵亡,被俘约5500人。意军约有20万人投降或被俘。德意军损失潜艇10艘、飞机约740架。盟军缴获坦克250辆、火炮500门、飞机110架,损失驱逐舰2艘、坦克登陆舰4艘、医院船1艘、运输船11艘、飞机375架、火炮250门,阵亡7800余人,伤1.44万余人,失踪2870人。

这次战役美军能取得如此大的战果,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巴顿独具特色的战役指挥才能。巴顿在作战中崇尚进攻,把进攻看作是赢得胜利的唯一途径。他说:“我对防御毫无兴趣,我打仗的座右铭是‘进攻’。”“无论是在肉搏中还是在战斗中,总是进攻者取胜,被动防守是不能打胜仗的。”在指挥进攻作战中,巴顿竭尽全力,使部队始终保持高速的进攻速度,以突然迅猛、持续不断的进攻行动,夺取并保持战场主动权,力求速战速决。巴顿认为:“只有一条战术原则是永恒不变的,这就是:‘用手中的一切手段在最短时间内给敌人造成最大的伤亡和破坏。’”战役后期,巴顿在组织部队向墨西拿的进攻作战中,面对依托坚固阵地防御之敌,灵活运用多种战法,连续实施数次小型两栖登陆,绕过德军防线,以海上侧翼实施包围,动摇敌防御体系,加速了德意军队溃逃之势,最终先于英军攻占墨西拿。西西里岛战役因而成为体现巴顿作战指挥艺术的经典范例。

虽然在这场英美两军相互竞赛的战役中,巴顿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他的荣誉光环却因一件不幸的事件蒙上了阴影。当美军进攻墨西拿战火正酣之时,8月3日,巴顿视察第15后方医院,他突然看见一个未负伤的、从印第安那州米沙瓦加来的26岁的二等兵。他询问这个二等兵在这些真正因战斗负伤了的人们中间干什么。二等兵回答说:“我感到很恐怖,我再也受不了了。”巴顿听后勃然大怒,骂他是胆小鬼,然后用手套扇了这人一记耳光,接着把他踢出了收容伤兵的帐篷。

一个星期之后,在第93后方医院,巴顿又看到一个外形看似没有什么伤情的士兵,于是问他:“你怎么了?”那个士兵抽泣地回答:“我害怕,我再也受不了炮轰了。”巴顿又一次怒不可遏:“你害怕了?见鬼!你他妈的不过是个胆小鬼,你这个狗娘养的。”他扇了那个士兵耳光。“不许他妈的再嚎了。我不想让这些负了伤的勇士看着你这个狗杂种在这里哭喊。”他冲这人的头部狠击一拳,并对医院里接待他的官员大叫道:“是你收留这个黄毛杂种的吧?他在装病,我不允许这些没有勇气上战场的狗杂种把医院塞满。”最后,巴顿又转向士兵说:“回到前线去,你也许会阵亡,但你必须到前线打仗去。如果你不去,我就让你靠墙站着,命令执法队把你枪毙。”他一边掏出手枪,一边补充说:“我本该亲手打死你,你这个该死的、哭鼻子的胆小鬼!”事实上,这个士兵确实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这两次事件后来被记者报道后,引发了政界和民间的广泛声讨,使巴顿差一点就此解甲归田,巴顿不得不为自己急躁粗暴的性情付出昂贵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