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层领导读本
9204600000006

第6章 中层领导口才的锻炼(2)

第四,要体现岗位的特点。

竞选者之所以来竞争,就是对这个岗位十分熟悉,有着必胜的信念。一是业务熟,竞选者对要竞争的岗位的业务和其他方面的业务都要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在竞选演讲中应付自如,才可以对未来工作做出综合的分析和判断。二是岗位的管理特点要熟,能够主动自觉地行使组织、指挥、协调、引导等管理工作。

第五,注意语言的朴实纯真性。

1988年4月,上海市第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上海人要为自己选出一位新市长。4月25日,身穿驼色西装、系着黑红相间领带的朱镕基,信心十足地站到了上海市人民代表的面前。他说:“如果我当选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的市长,我将使上海市政府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一句话,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朱镕基的演讲风格十分朴实无华,真诚动人。由于按规定每个讲演者只有10分钟时间,全体代表就用热烈的掌声向大会申请延长了朱镕基的演讲时间。

第六,演讲的语言要情感真挚动人。

一般来说,竞选演说都比较平实,但在平实中适当地倾注感情,使听众能被感动,这样也会在情感上对你产生认同,也会提高你的竞争胜率。一位护林队长在竞选时这样说:“我是大山里长大的,是大山养育了我。每当我看见有人乱砍滥伐,从而引起水土流失、山洪暴发给我们的生产带来的灾难,我的心好痛啊!我在护林队干了很多年了,我护过的树林和我抓到的盗林贼都已经记不清了。去年,在我进山缉捕一个盗伐团伙时,我的老父亲去世了。依照乡俗,长子不在床前为老人送终是要遭人唾骂的,可我偏偏就不能床前尽孝!他老人家在临终前留话给我,他说他干了一辈子的伐木工,现在,他要我替他看好最后的林子,给子孙后代积点德。所以,我一定要干好这个护林队长,为我爹,为我,更为子孙后代!”这段演说辞,把情与爱,恩与怨都表露出来了,这样的竞选演说怎能不打动人呢?

五、讲究说话方式

领导者讲话一般都非常关键,听的人也就很注意听,并把管理者的中层领导同样中层领导讲话当做工作中的指示精神来贯彻。作为应当注意讲话的方式、方法,做到与讲话的对象、讲话的目的、讲话的效果达成完美的和谐。

第一,讲话要明确中心含义。

明确是领导者表达思想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思路清晰、言语明确、肯定无误。领导者不仅要有深刻而系统的思想体系、清晰的观点,而且还要用简明扼要、准确恰当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种表达要力争做到言简意赅、新颖精辟,语言不在多而在精。《墨子闲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禽问老师墨子:“多言有什么好处?”墨子说:“青蛙日夜都在鸣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不为人们所爱听。而晨鸡黎明按时啼鸣,天下人都被叫醒。多言有什么好处?话要说到点子上才好。”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到机场迎接。两人见面后,周恩来说:“您从大洋彼岸伸出手来,和我握手。我们已经25年没有联系了。”简单的一句话给世人留下了真切、形象、令人难忘的印象。

第二,少用模棱两可的语言。

领导者在对工作做指示时讲话一定要追求鲜明、简练、准确,不要说让人听不懂或似是而非的语言。有些领导者因为自身地位的缘故,总喜欢说一些模糊而含蓄的话,以显示自己的学问和智慧但中层领导作为一个团队里具体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着说话一是要把话说清楚,说明白。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三个读书人进京赶考,他们都没有什么把握,不知道谁能中举。半路上,他们来到一座庙里,请一位老和尚给他们三人测测前程。老和尚仔细地打量了他们半天,用手指掐算了一番,然后冲他们伸出一个手指头,神秘地说:“这,就是你们这次赶考的结果。”三个读书人将信将疑地走了。

待三人走了以后,身旁的小和尚问老和尚伸出一个手指是什么意思?老和尚微微一笑,解释说:“我这一个指头把他们三人赶考的结果都包括了。如果他们当中有一个中了,我就测对了;如果他们中有两个中了,一个没中,我也测对了;如果他们全都考中了,一个手指可以理解为一起中,我还是测对了;反之,一个都没中,我仍然是测对了。”小和尚茅塞顿开,老和尚仰天大笑。

测命运老和尚可谓左右逢源,但作为中层领导如果像老和尚一样的“圆滑”,尽说模棱两可的话,对工作绝对是百害而无一利。

第三,多用幽默和风趣的语言。

说话幽默富有风趣是现代领导的应当具备素质之一,幽默的语言能有效地传情达意,增进相互的了解和亲密感。中层领导谈笑风生,可以使别人解除拘束感,缩短心理上的距离。幽默的语言也会使讲话的现场相当出彩。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领导在宴请清朝皇族成员时,溥仪在入席时感觉很拘谨,不肯入上席。周恩来总理见状,笑着说:“你是“陛下”嘛,你不入座,大家就都不好坐了!”一言既出,顿时整个宴会厅里扬起善意的笑声,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位末代皇帝也深受感动。

第四,适当的委婉含蓄的语言。

当出现不好说或者不应该直接说出的话的时候,中层领导要多利用相关的同义词委婉而含蓄地表达出来。这种时候往往在批评时运用较多,或者是开除员工,或者是通知坏消息时,对于不是特别严重的错误,领导在批评时要尽量使用委婉的词句。1954年,国务院讨论拆除北京市街道上的牌楼这一问题时,一些同志以其艺术价值为由,主张原地保留,周恩来总理并不赞成这种意见,就借鉴古诗中的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就击中了问题的要害。

第五,要注意用词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情感色彩是非常精妙而细致的,同样的一个词有两种或几种不同的解释,同样的一个意思,又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和词汇来形容。比如表示一个人死了,就会有“牺牲”、“去世”、“谢世”、“逝世”等褒义的词语,还有“死了”这样的中性词,也有“完蛋了”、“报销了”等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由于它们的感情色彩不同,就需要我们从词库里进行缜密的选择。

六、顺势而击巧辩答

在太极拳中,最常用的就是借对方之力来攻击对方,这不仅要化解对方来招,还要用对方的力伤来其自身。对方使出的力越大,伤得就越重,人们称它为“四两拨千斤”。在辩论中常常遇到非常令人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就可以运用太极拳的方法,顺势而击,以巧破敌。

有一次,一位英国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中国作家梁晓声。记者非常老练机智,在与梁晓声交谈了一些其他事情后,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您看来究竟是好呢,还是坏呢?”梁晓声听后略微一怔,未料到对方竟会提出这样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他灵机一动,立即反问:“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着名的作家,那么您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还是坏?”对于“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事情,特别是它与青年作家之间的关系,不是用一两句话或是简单的说明就可以说明白的。如果围绕着这样的话题发展下去,一定会使人尴尬。梁晓声借着英国记者的话题打了一个非常好的“顺势而击”,让对方无言以对。其实,他也无法说明二战与作家之间的关系。

所以,运用顺势而击要把握住“击”的时刻,反映要快,就像打太极拳,如果反应太慢,就会让对方打到自己,而这时再用“顺势”就已经为时已晚,或已经丢人或不自主地上了“贼船”。因此要把握好运用的时机。

当你的言辞有顺着对方的逻辑发展时,对方一定很高兴,因为你快要掉进他设的陷阱,这时,你突然出现逆转的言辞,在那一瞬间,对方将会从暗自欣喜到大惑不解,然后再到当头一棒,蒙头转向,陷入欲辩不能的尴尬境地。这时,你就像在他设置的陷阱边上一把将他推下了他自己铺设的陷阱,然后,你就可以轻松地站在陷阱边上看他在那里痛楚了。

扎伊尔总统蒙博托曾经在接受一位记者的采访时有这样一段精彩的对话:

记者:“总统阁下,以您的为人,向您请教个问题该不会拒绝赐教吧。”

蒙博托:“那就请便吧。”

记者:“总统阁下,您很富有,据说您的财产达到了30亿美元,是真的吗?”

蒙博托:“一位比利时议员说我的财产有60亿美元!你听到过吧?!”

记者耸耸肩,很尴尬。这里,记者表面上是提出家庭经济状况问题,实际上有着明显的触及政府首脑是否廉政的内容。回答这样的问题,难度是非常高的,正面回答和解释是难以说清楚的,置之不理也不行,那样会叫人看成是默许。蒙博托采用了顺势而击的方法,用对方的论调来攻击对方,“你说我有30亿美元,还有人说我有60亿美元,你相信吗?”这样的进一步夸张的反问,反而使对方为难了。

顺势而击经常能给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在接过对方的提问后,不做正面回答,而是将这样的问题反过来再抛给对方,或向对方提出一个类似的更具难度的疑问。这时,对方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只有招架之功了,也就不再好意思把问题推向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