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话人人听,啰嗦人人厌
人由于性格的不同,说出的话也不同。有的人喜欢说好听的话,有的人喜欢说难听的话,说话好听的人,人们评价他是善于说话,而说话难听的人,人们常常认为他是“乌鸦嘴”。
人们对语言的感受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前者体现在说出的话是受人听,还是不受人听;后者体现在表达的方式是伶俐,还是啰嗦。
首先,说出的话是好听还是难听,它是语言中最基础的要素。说话好听,受人听,再加上一定的技巧才能更生动、更感人。可但如修饰不当,画蛇添足,那么好话反而会糟糕。
有一个小孩见到一个老奶奶要上楼,就好心地告诫老人:“老奶奶,上楼要小心,慢点上。”老人听了心里很高兴,心想:“这是谁家的孩子这么会说话,真好!”可还没等她高兴过劲,身后又传来孩子的后半句:“别摔死了。”老人心里又变得十分地别扭。
简单的故事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作为领导者说话要讲究技巧,但任何技巧都属于“形式”范畴,只有“形式”服务于“内容”,说话才会事半功倍,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语言的表达是否清楚,是很关键的,无论好话赖话,总要表达清楚才行,这就关系到人说话时的用词和说话的速度。
人说话的速度是因人而异的。说话速度快的人,可以分出两种,一种是语速快,而且伶俐;另一种是语速快,但词语含糊,让人听不清在说什么。说话速度慢的人也分两种,一种是语速慢,但语词运用得非常准确,简练,一语中的;另一种语速慢,同时还抓不到说话的要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肉头”的感觉。
上述两点中,好话赖话大多数人都会掌握得很好,起码能做到不说不好听的话,但至于能否做到说话不啰嗦、不含糊,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了,而这正是体现说话水平的关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说话啰嗦的人,让人听起来十分难受,不仅他的言辞在嘴里含糊不清,而且又罗里啰嗦,一个问题用了很多的词语来说明,有时还表达不清。这样的人如果做了领导,下属也就很惨了,这简直就是一种磨难。
有一次,马克·吐温走进一家教堂听一个牧师说教。说教的目的是让人们为这家教堂募捐。
最初,马克·吐温觉得牧师讲得很有力量,也很感人。于是,他就下定决心,等会儿捐献的时候把自己身上的钱全部掏出来。
可10分钟过去了,牧师还在滔滔不绝地讲着。这时,马克·吐温已经觉得牧师没有先前那样生动、感人了,他开始有点心烦。于是,他决定一会儿捐款时只给些零钱,留下整钱。
又是10多分钟过去了,马克·吐温已经不耐烦了,可那位牧师仍然没有住口的意思。马克·吐温已经记不住牧师在讲什么,他开始憎恶这个牧师,心里说:一会儿我一毛不拔。
牧师终于讲完了,托着收款的盘子来到马克·吐温的面前时,马克·吐温出于对牧师的厌恶,不仅没有捐钱,还从盘子中拿走了两元钱。
讲话时语言的简洁是很重要的。再好听的话,也不能说个没完没了,那样会起反作用。
因此,领导者在想说话时,应想一想自己说话的要点,应该努力做到说得动听,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不要啰嗦。在语言方面还不过关时,要努力纠正自己的语言中运用不恰当的地方,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良好的语言作风。
二、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常言说:“有理不在声高。”就是说当遇到问题和矛盾需要辩驳时,不一定要用很高的嗓音来争论,特别是对待那些无理取闹、不怀好意的人,应该通过诱导的方法达到让其心服口服的目的。
20世纪30年代,当时还是英国管辖的香港茂盛隆皮箱行由于货真价实,生意兴隆,因而引起英国商人威尔斯的嫉妒。一次,威尔斯到茂盛隆皮箱行订购了一批总共3000只的皮箱,价值25万港币。合同规定一个月交货,逾期不按质按量交货,茂盛隆要赔偿50%的损失费。
一个月后,茂盛隆皮箱行经理冯灿如期交货,可威尔斯却说没有达到合同要求,因为皮箱中有木料,这就不能算是皮箱,因此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茂盛隆按合同规定赔偿损失。
开庭时,港英法院偏袒威尔斯,企图判冯灿诈骗罪,法庭内一阵骚动,旁听者都认为不公,但法官的意志是很难改变的,大家为冯灿捏了一把汗。
正当威尔斯在法庭上信口雌黄、气焰十分嚣张时,冯灿委托的律师罗文锦从律师席上站起来,从口袋里取出一块大号金怀表,高声问法官:“法官先生,请问这是什么表?”
法官回答:“这是英国伦敦生产的金表。可是,这与本案有什么关系呢?”
“有关系,”罗文锦高举金表,向庭上所有的人问道,“这是金表,没有人怀疑了吧?但是请问,这块金表除了表外壳是镀金之外,内部的机件都是金的吗?”
旁听者纷纷议论:“当然不是。”
罗文锦继续说:“那么,人们为什么又叫它是金表呢?”稍做停顿,他高声道:“由此可见,茂盛隆的皮箱案,不过是原告无理取闹,存心敲诈而已。”
此言一出,法庭上立刻出现舆论一面倒的现象,法官在众目睽睽之下,理屈词穷,不得不判威尔斯败诉。
作为中层领导,在与下属或者同上级的交往中总会遇到有矛盾的时候,当矛盾发生时,要努力避免用正面的冲突来解决,否则就会使双方都心中有裂痕,矛盾会逐渐地加深。而采用诱导的方法,就可使对方自觉地感到自身的错误所在,那样也会使对方更能自觉地改正错误。
宋康王年间,大臣惠盎觐见康王。康王见面劈头就喝道:“寡人所喜欢的是那些勇猛斗狠的政策,不喜欢什么仁义道德的空论,你有什么点子要教给寡人呢?”
惠盎回答说:“我有一种比您想知道的还要奇妙的东西,就算是天下最勇猛的人,也不能一刺进身;天下最斗狠的人,也不能击倒您,皇上难道没有兴趣听吗?”
康王说:“这正是寡人喜欢听的。”
惠盎见时机已经成熟,开始进入正题,道:“说起来呀,其实这个刺不进身,击不倒您的护身法还不算高明呢!因为这一刺一击毕竟还是有辱您的尊严,更高明的应该叫那些爱斗好狠的武夫根本不敢接近您的身边。这还不够好,因为纵使表面上不敢,心里头的敌意却去不掉;而我的这个法宝,就是叫那些人打心眼里就没有敌意,这样人人对您没有敌意,天下平安祥和,这样的局面难道您不喜欢?”
康王一听,真是乐不可支。心想:天底下竟有如此妙方,赶忙催惠盎快说。惠盎说:“这个法宝不是别的,就是孔子、墨子的学说呀!您想,孔子、墨子没有一寸土地,但却可以君临天下;没有一官半职,却能名噪一时。其时,普天下的人都引颈长盼这两种能使天下人获得幸福的学说能早日被运用到现实中来。如今您是天下尊主,如果能以孔、墨两家学说作为治国之本,那么四海升平,指日可待。像这种不动一兵一戈、不伤一草一木即能治理天下的东西,不是最好的法宝吗?”
康王听毕,跟左右的人说:“惠盎的说理方法真是不简单,把朕都给说服了。”
道理都是相通的。中层领导掌握这样的方法,就可谓口才相当好了,这时就要注意,当说服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出自好心,不可把这样的方法用偏了,否则,就会被别人说成是“耍嘴皮子”、“大忽悠”。
三、生动的语言来自丰富的话料
话料是一个人讲话的材料,当人要讲话时,首先要对讲话的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就是把组成话语的材料加工后才生成的讲话内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的讲话离不开组成讲话内容的材料,有了话料,人才有话可说;有了话料,观点才有寄托。从听众的角度来看,丰富的语言容易诱发联想,唤起共鸣。
在注意平时收集、掌握话料,以便在工作中随时派上用场。选话料的方法有这样几种:
一是要选用来支持自己观点的话料。人们经常说到“帮倒忙”,它是指人或是在行为上做了与事实相悖的事,或是在语言上说了与事实相悖的话。比如你本来想鼓励一个人勇于进取,敢于设想自己成为世界首富的成功精神,可是你在讲话时却举出和珅这样的人来作为例好,说和珅是首富,这样恐怕就适得其反了;如果你要是举出比尔·盖茨来鼓励才是合情合理的。所以,讲话时必须注意选能够反映观点、支持观点的话料,只有这样的话料,才能使观点形象化,成为观点的依托,使话料与观点有机地统一起来。
1949年,蒋介石政府垮台跑到台湾,美国国务卿艾齐逊用“人口论”来竭力替蒋介石开脱。针对他的谬论,新中国政府主席毛泽东发表谈话驳斥了艾齐逊,他说:“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缘故吗?古今中外有过很多的革命,都是由于人口太多吗?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很多次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吗?美国174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吗?艾齐逊的历史知识等于零,他连美国独立宣言也没有读过。华盛顿和杰弗逊之所以举行革命,是因为英国人压迫和剥削美国人,而不是什么美国人口过剩。中国人民历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为这些封建朝廷压迫和剥削人民,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蒙古土地那么广大,人口那么稀少,照艾齐逊的道理是不能设想会发生革命的,但是却早已发生了。”
二是要选内容准确、翔实的话料。话料准确翔实,就是要求领导者在选话料的内容时,不能随意加工,主观臆断,随意引申,更不能杜撰,把道听途说的信息拿来拼凑成讲话的话料的做法是不足取的。讲话中引用的话料一定是符合实际的、准确的、翔实的第一手材料,没有这样一个第一手的材料就不会让人信服,也不会让人感到震动,也就起不到讲话的效果。
黄静波在出任青海省省长时,召开了一个省、州、县、社四级干部会议。他讲话时,完全脱稿,并引用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当时他举着一个红艳艳的大苹果说:“这种苹果在青海省的民和、乐都等几个县都有,年产量达3000万斤。假如运到香港,每斤就值两元港币。他又拿起一块银灰色的丝毛鼠皮说:“这种皮子在纽约能卖到100美元,青海各个牧区都可以饲养……”随后,黄静波用了大量翔实、准确的第一手材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他的观点。这次讲话,自然能震动在场的所有干部,激发参会者的建设热情。
三是要选用典型、深刻的话料。讲话总不能面面俱到,特别是在一段话里更是要通过“个别”来反映“一般”。因此,领导者在讲话时要注意选典型的话料,就是要抓住那些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东西。我们所说的“一语破的”就是说明说话时用词或用话料非常准确,一句话就说明关键问题。比如人们在贬低有人模仿他人时总是用“李鬼”这个名词来形容,就是因为这个故事太让人熟悉了,达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所以“李鬼”一词才被广泛地采用。
讲话不是做文章,所以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生动活泼的话料来充实我们的讲话内容。毛泽东在讲话中就非常喜欢引用群众熟知的事例来作为话料,深入浅出地说明深奥的道理。他在讲解动机和效果的关系时说:“一个人做事只凭动机,不问效果,等于一个医生只顾开药方,病人吃完后什么效果他是不管的。又如一个党,只顾发宣言,实行不实行是不管的。试问这种立场也是正确的吗?”这里“医生看病”是很通俗易懂的,用此来形容和讲解哲学的问题,让人明白易懂,理趣浑然,既有心智的启迪,又有艺术的感受。
四是要用符合语境的话料。讲话离不开环境,不同的现实环境要用不同的话料。语境的现实环境主要是指讲话时所在的场合和背景。宏观的像政治、经济、文化等;微观的像工业、农业、科技以及更具体的汽车、建筑、纺织、医疗等等,面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环境,所采用的话料是不同的。常言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就是这个道理。
四、竞选演讲中的技巧
当今社会讲究公平竞争,所以领导岗位的竞争也就不可避免。中层领导竞争要有竞选演讲,因此,在选中的口才发挥十分重要。由于竞选的目的就是为了竞选成功,因此,选的演讲与其他讲话的区别就在于它的功利性,它是要通过演说使群众或评委了解选者的工作经历、性格特征、能力素质以及工作谋略等方面的经历和才能,从而使人认可你、推荐你。
我们知道,竞选是十分激烈的竞争,因此需要每一个竞选者在选的演讲中要有充分的准备。
第一,称呼要简洁、严肃。
选演说的开头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只说:“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或“同志们,你们好!”再就是干脆说:“大家好!”由于选时的演讲气氛比较严肃,所以一般不大使用“女士们,先生们”的称呼开头。
第二,演说的开头要谦虚、朴实。
无论选者的能力怎样高,在选演说时要保持一种谦逊的作风。特别是在演说的开头,朴实无华、自然亲切、的语言和适度的谦虚,可以给评委以及上级良好的感觉,让人易于接受。
一般的导入词可用:“能参加今天的竞争我很荣幸”;“首先感谢领导给我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大家已经很熟悉我了,但是今天我想让大家更好地认识我”等,同时还有许多因人而异的方法。
要注意的是,谦虚要有度,不能过分,因为谦虚过度就会令人生厌,产生反感。另外,过度谦虚还会给人信心不足的感觉。
第三,演说的语言要展示自身的优势。
选的目的是要通过自信展示个人优势,从而达到目的。因此,选者要努力从各个方面来展示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虽然这里有一定成分的贬义,但是作为选者还必须要学会这种本事,不会自夸的人是没有自信的表现。这里的自夸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这种事实就是自己牢固的知识、文化、阅历、经验等。所以,不过分的自夸还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