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层领导读本
9204600000048

第48章 中层领导如何推托与防范小人的艺术(2)

7.拒绝别人的五种技巧

作为领导者,必须掌握一些巧妙地拒绝别人的求助而又不伤害友谊,并且能获得别人的理解和体谅的交往技能。下面谈几点拒绝别人求助的技巧,以参考:

(1)让求助者知道你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当别人来求助你时,你知道自己帮不了忙,但也应热情接待,对于求助者的困难和求援要表示理解和同情,然后再坦诚说明帮不了忙的原因。如有可能,也可以帮助对方出一些主意或提一些建议,还可以提供一些别的求助线索。这样就能免除求助的误解,使他明白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你帮不了忙,求助者也会感激你,因为你尽了最大的努力。

(2)诚恳陈述你的难处,争取求助者的理解和体谅。例如有些亲属、朋友、同事等求助于你,而且这些事情你可以办到但又不能办。例如,一些求你利用手中的权力安排子女、亲属就业或购买紧俏物资等等,这明明是违背原则的不正之风。遇到这种情况,你不妨坦诚地陈述你的难处:在人事安排方面,上级人事部门有明文规定,本单位行政部门也制定了具体的规定,现在如果要我个人来违反上级部门和本单位集体制定的规定、决议,这个忙实在不能帮,群众的眼睛都盯着领导,帮了你的忙,别人怎么办、怎么看?今后我怎么开展工作?帮了你的忙,我自己要受处罚,你于心何忍?这样求助者也难责怪于你了。如果你坦诚陈述困难,一般求助者还是会通情达理的,是会理解和体谅你的难处的。

(3)回答留有余地。有人求你帮忙,你又难以办到或者内心不愿意帮忙,但也不必一口回绝,以免当头一盆凉水浇得别人难堪。遇到这种情况,你不妨来个“缓兵之计”。回答留有余地:“这个忙我没有把握帮到,不过我愿为你尽力去奔走效力,你先回去,有了消息我马上通知你。”过一段时间后,你可以打电话或托人捎信告诉他:“这事我奔走了好几天,联系了不少单位,实在没办法,请不要将我作依靠了,以免误了你的事情。”这样,就不会形成双方当面难堪的局面。

(4)回避。你主办的事情或领导的部门,有时出现一些有规律性的求助者。如每年的招生、招工、福利补助等等。每到这个时候,一些亲属、朋友、同事、下属等可能接二连三地纠缠着你,使你吃不宁、睡不安。如果真遇到这种情况,你不妨采用回避的方法来拒绝别人的求助。如计划布置下达后,有意外出几天;或突然转移办公地点;也可来个假病真做,上医院住上几天,“不理朝纲政务”。等风头一过,你再露面,要办的事木已成舟,别人就不会再纠缠求助了。

(5)明确果断拒助。当然,明确果断拒绝求助,不是指态度生硬、言辞简单地拒绝求助者,而是要将不能帮忙的决定、原因明确而不含糊、果断而不犹豫地告诉求助者,以免求助者产生误解,或对你总抱有指望和期待。否则,求助者就可能无休止的来纠缠,这样既误了求助者的事,又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8.委决不下也是结论

要采取甲案,还是采取乙案,大家的意见各执一端而相持不下时,有人会回答:“我正在伤脑筋。”

这是说他不能决定赞成或反对哪一个方案,而坦白的以“我正在伤脑筋”回答。这种回答大家都能接受,没有人会指责他“模棱两可”。因为甲案也很好,乙案也不错,他不知道选择哪个,这是可以体谅的。他坦白地说出他难以决定,这句话对那些相持不下的人,实在具有制止争论的作用。

像这种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意见,实在也是不得已。下这种结论,谁也不能非难他。以前的人常会批评这种意见的“八面玲珑”,但我认为,说这种话的人,实际上是不了解事物具有多元性的道理。

要做决定,尤其是在会议席上要决定团体的意见时,如果你还没有把握,还不确定哪一边比较好,就盲目地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最后常会发生很大的错误。在会议中决定事情时,每个人的责任都不够明确,所以常会不由自主的附和多数。而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是很好的表达方式,但是要说出来,就要靠你贯彻自己想法的勇气了。

赞成甲案,便意味着埋没乙案,为表示慎重考虑而说:“我正在伤脑筋。”这是参与开会的成员人人都能理解的,也承认是很好的决定。这时大家就能再一次的彻底研究甲乙两案。

对双方都不赞成,比赞成某一边更需要勇气。这种意见也是很好的结论。往后的日子里,很需要有这种勇气表达自己意见的人。尤其是打算在严酷的环境里开展工作的诸位领导人选,更应有所认识。

迅速的表决,看起来很干净利落,很有决断力、应付力。但是将来是变化多端的,被我们认为很爽快的表决,总是会有后遗症出现。因此“委决不下”,不急于下结论的做法,即使被认为缺乏果断,仍然是将来预备做领导的人所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说,你不必急于判别是非黑白,要识到不黑不白也是一种很好的结论。

9.随机处事的妙招

领导者的处事方法是千姿百态的,随机而处事尤其显得重要。这里简单介绍几种领导者随机处事的妙招,亦即为其方法。

(1)转移法。转移法可以说是“明不管暗管”,就是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去直接处理,而是先撇下去处理其他问题,从表面看,这种方法似乎有悖事实,不可思议,但其实并非是真的不管,而是通过处理其他事情所产生的撞击力,使问题得以解决。历史上的“围魏救赵”、就是转移法的一个成功范例。

(2)不为法。不为法与转移法不同,不同的是它是真正的不管。世上有许多事,不去管它,它会自生自灭;越去管它,则越会变得麻烦。针对于这类事情,就要采用不为法。

(3)换位法。凡事正面难以疏通,领导者不妨灵活适时地运用“逆向思维”,来个“换位”思考,换个角度去处理事情,也许就能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捷径。在处理一些事情时,领导者同样应设身处地考虑是否理解了别人,尊重了别人,否则,有时事情难免处理不好,也处理不了。

(4)糊涂法。作为领导者在处事中有时装糊涂,也是必要的,它和不为法结合,往往能奏奇效。对世界上的事要看“开”一些,不能事事都抠死理,耿耿于怀,否则就钻进了“牛角尖”,“胸结块垒”。“大事精明,小事糊涂”,实际上是领导者意志坚定性和原则性的深层次体现。前苏联的伟大领袖列宁采用的装聋法也即此法。

二、如何防范各类小人

1.领导者不能没有防人之心

作为中层领导干部,在现实生活中的确要在与人交往时谨慎小心,对别人不妨把他看得不好,而考虑一些防患对策,预防万一,否则待事情发展到糟糕程度时就为时晚矣。

平常一般人都不喜欢谋略意识强烈的人,也就是心眼太多的人。然而,在现实社会里,欺骗、狡诈的人大有人在。大到国家之间的争端,小到个人之间的利害关系,这种欺诈是无处不在的。因此,与其说欺骗他人是不正当的行为,不如说吃亏上当的人太单纯,大意失荆州了。在官场上为了求生存,必须要有慎重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这样才不至于上某些人的当,吃大亏。官场到处都是陷阱、圈套,必须小心提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因此推论,因利害关系相结合的人,在遭遇困难逆境时,很容易背弃对方。与此相反,彼此结合的关系是建立在极为信赖的基础上,这种朋友关系即使在逆境中,也会禁得起考验;彼此相互帮助,同舟共济,患难与共。

在官场中会遇到不少小人,对于这些小人,应该如何处置好呢?过分地接近小人,对自己而言是一种负担;冷落了他,又会招致嫉恨,不知其心怀何鬼胎。所以,保持适当的距离才是上策。古代人总结出与危险打交道的经验时指出:“由于喜欢蛇,而贸然出手去抚摸它,往往会被它咬噬而中毒;倘若因为不喜欢老虎,而动手打击它,同样也会被老虎吞噬。”因此,必须远离老虎和蛇。现实中每个人身边都会有小人,对这种人一定要提防,不要笨拙地出手,以免遭致不必要的伤害。

2.怎样对付爱搬弄是非的人

有些人喜欢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挑拨离间,和这样的人相处,的确很难的,但生活中这号人又客观存在着,领导者和他们相处,必须掌握一些诀窍。

(1)“自重”和“互重”。“自重”,在与不同类型人的交往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需要诚恳、虚心;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往,需要谦和、平等……而和那些搬弄是非的人交往,则需要正直、坦荡,换句话说,就是对闲言碎语要不听、不信、不传。看问题要全面,要有自己的见解。

除了“自重”外,“互重”也是很重要的。背后议论别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帮助别人改正这种习惯是应该的。帮助他人改变这种恶习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尊重对方,以朋友式的态度,善意地规劝对方;再就是,想法巧妙地引导对方获得正确地认识人的方法,比如,当对方谈论他人时,可以先顺着对方的话音,谈谈这个人确实存在的缺点,然后再谈谈他大量的长处,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结论。

如果有些人搬弄是非的恶习已成为其性格特点,那么你就干脆不理睬他,听见了也只当一阵风掠耳而过。

(2)反应冷淡。不要以为把是非告诉你的人便是你的朋友,他们很可能是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的谈话材料,从你的反应中再编造故事,所以,聪明的领导者不会与这种人推心置腹。而令他远离你的办法,是对任何有关你的传闻反应冷淡,无须作答。

(3)不宜过多交往。如对方总是不厌其烦地把不利于你的是非辗转相告,以致对你的情绪造成莫大的负面影响,你应拒绝和他见面或不接他来的电话,此类人不宜过多交往。

(4)保持冷静。尽管你听到关于自己的是非后感到愤慨,表面上你还须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头脑冷静。

你可以这样回答:“啊,是吗?让他们去说好了。”或者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个消息,请放心,我不会与他们一般见识的。”如此,对方会感到无空子可钻,他也就不会再来纠缠不休了。

3.怎样对付性格好斗的人

中层领导有时会碰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喜欢不遗余力地攻击和指责别人,或散布一些流言蜚语,或造谣中伤,或出言不逊地辱骂,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要不要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呢?

对此,在考虑和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应弄明白你所遇到的是不是真正的攻击。下面几种情况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攻击。

(1)由于对某种事物持不同的看法,对方提出了比较强硬的质疑或反对意见。此时,如果你能够给予必要的解释和说明,矛盾很可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2)由于自己对某事处理不当,而对方在利益受损的情况下表示不满,提出抗议。如果的确是自己处理不当,或虽则并非失误,但确有不完善之处,而对方又言之有理。那么,尽管对方在态度和方式上有出格的地方,也不能看成是攻击。

(3)由于某种误解,致使他人发脾气,或出言不逊。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耐心地、心平气和地把问题加以澄清,事情自然也会过去。如果领导忽视了去判别与区分真假攻击的不同,往往会铸成大错。

其次,即便你完全能够确定他人在对你进行恶意攻击,也不必统统地给予回击。在与下属的交往中,对付恶意攻击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不理睬它。

如果你不理睬它,它仍不放松,那也不必对着干。因为这样恰恰是“正中下怀”。不难发现那些喜欢攻击他人的人,大多善于以缺德少才之功,消耗大德大智之势。你对着干,他不仅喜欢奉陪,还颇会恋战,非把你拖垮不可。所以在这种时候,你应果断地甩袖而去。

中国古代哲学名着《老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坚强者莫之能先。”攻击者并不属于真正的强者。所以,对那些冒牌的强者,采用对攻,是很不值得的。

领导者与富于攻击性的人打交道,不管他是否怀有敌意,头一条是要敢于面对他的进攻。此外,还应注意以下要点:

(1)给对方一点时间,让对方把火发出来。

(2)对方说到一定程度时,打断对方的话,随便用哪种方式都行,不必客气。

(3)如果可能,设法让其坐下来,使他不那么好斗。

(4)以明确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看法。

(5)避免与对方抬杠或贬低对方。

(6)如果需要并且可能,休息一下再和他私下解决问题。

(7)在强硬后作一点友好的表示。

4.怎样对付城府深的人

所谓城府深的人,指的是那种不愿让别人轻易了解其心思,或知道其在想什么,有什么要求,而总是通过各种方式保护自己,深藏不露的人。这种人往往说话不着边际,对任何问题都不作明确的表示,经常是含糊其辞,环顾左右而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