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层领导读本
9204600000047

第47章 中层领导如何推托与防范小人的艺术(1)

一、如何掌握推托的艺术

1.领导表态应讲究尺度、分寸

中层领导直接面对的是普通员工,在与下属说话,尤其是在表态的时候,要灵活机动,切忌一味地说“满”、说“死”,防止自己没有退路。这样也有利于对下属采取弹性政策。

实际工作中,领导者需经常表态,对于下属来说,表态则可能是指示、要求,也可能被认为是对某事的定论。

因此,领导者的表态绝不可随心所欲。表态要有根有据,既不做老好人,又不无谓得罪人,其角色地位决定了领导者必须持重练达,不论讲什么话表什么态,都不能超越一定的原则和限度,不能无原则地肯定或否定。

领导者表态,在坚持原则性的基础上,发挥灵活性,则更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领导者在表态之前应做到:必须清楚了解问题的真正含义和问话的真正意图,设法获得足够的思考时间,考虑好是直接表态,还是委婉表态,对不值得表态的问题,不必表态。表态时,应做到因事因人而异。

对关系复杂,不宜把握的问题,领导者应委婉地表态。

领导者应把握时机,注意场合,适时地表态。

古人云:“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时”,就是讲火候分寸问题。掌握“尺度”,讲究“分寸”,做到语言准确,态度诚恳。

尺度感分寸感,能够体现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水平。表态应讲究尺度、分寸,达到“适度”。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既有双方情感的交流、情绪的感染,又有双方心理关系上一定色彩的凝结,只有态度诚恳,领导者的表态才会对下属产生指导、激励作用。

2.“推”是重要的中层领导手段

在中层领导活动中,“推”是一项经常运用的领导手段。其基本含义是:在推行既定目标或新的举措过程中,对所遇到的诸多障碍因素不采取直接的消除措施,而是运用时空的自然跨度,促使障碍因素自我化解或消除,从而促成与领导意志相一致的行动。

不要把“推”的艺术同优柔寡断等同起来,与当机立断、果断处置对立起来。

“推”的艺术既有明确的目标,又有实现目标的行为。“推”的艺术的产生和运用,在主观上不是领导者的主观冲动,也不是领导者的无能失控,恰恰相反,是领导者全盘把握、合理控制的高超策略和审时度势的能力在行为上的集中反映。

“推”的艺术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大到战略问题,小至一次谈话,长到一个时期,短至几分钟,甚至几十秒钟都可以成为“推”的艺术运用的时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产生、壮大、暴露的过程,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

领导人判断一个事物可以不可以“推”,主要是看这个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否得到显现,解决这个问题的主客观条件是否成熟。“推”就是选最佳时机、最佳环境。

当有人提出某件事情要求处理时,你对这件事情一无所知,情况不明,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这时就可以说:让我了解一下情况再答复你。

“推”的目的是为了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然后再作决定。

当然,领导者不可以以此为借口,对事情推而不管,置之不理,失信于民。

领导者遇到属于自己下属职权范围内的事情时,如果下属能够自行处理的,领导者不要越俎代庖,取而代之,而应“推”给下属,对下属没有把握或感到无力处理的事情,领导者也不应急于处理,可先让下属拿一个处理意见,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指导和纠正。

这样,既可以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动作用,又可以锻炼下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和提高下属的目的。

当某人面临某个问题或某种情况,需要正确对待,思想认识也有待提高时,“推”就用于等待提高认识。

人们认识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有些事情和问题,在当事人真正认识之前,往往固执己见。因此可以推一推,让事情适当发展,用事情发展的过程或结局,引导他们改变看法,提高认识,达到纠正其错误的目的。

这种“推”不是回避矛盾,而是运用人的认识规律,更自觉更有效地去解决矛盾,处理问题。

3.许愿要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正因为领导者手中握有权力,所以登门要求领导解决问题的人一定很多。有时,领导者出于难为情,对于别人提出的根本没法一口回绝。在这种情况下,许愿就要掌握分寸,应根本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许愿方式和方法,既不驳别人的面子,又要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这里有4种方法可资借鉴:

(1)对有把握的事可采取定性的许愿。如果你对情况很了解,估计许下的愿有把握实现,那么就干脆把话说“死”。这种许愿能给人不容置疑的印象,给对方先吃一颗“定心丸”。

(2)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可采取弹性的许愿。如果你对情况把握不很大,就应把话说灵活一点,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胡能”等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许愿能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但一般会给对方留下疑虑,取得对方的信任的效果要差一些。

(3)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情,可采取延缓性的许愿。有些事情,当时的情况认准了,可是由于时间长了,情况会发生变化。这时,你在许愿中可采用延缓时间的办法,即把实现许愿结果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下为实现许愿创造条件的余地。比如有人要求领导给自己加薪,领导就可以这样说:“要是年终结算,厂里经济效果好,我可以给你晋升一级工资。”用“年终结算”一语表示实现许愿时间的延缓,显得既留有余地,又合情合理。

(4)对非自己所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许愿。

这即是说,如果你所作的承诺,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还要谋求别人的配合,那么你在许愿中可带一定的限制词语。

比如,你许诺帮助朋友办理家属落户的问题,这涉及到公安部门和国家有关政策,你不妨这样说更恰当一点:“如果以后公安部门办理农转非户口,而且你的条件又符合有关政策,我一定帮忙。”这里就用“公安部门办理”和“符合有关政策”对你许愿的内容作了必要的限制,既见自己的诚意,又话语灵活,具有分寸,还向对方暗示了自己的难处。真是一石三鸟!

为人处事,应当讲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因此,许愿不可随意为之,信口开河。明智者事先会充分地估计客观条件,尽可能不做没有把握的许愿。

领导者不是万事灵通的神仙,对于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办到或不想办的事情,最好及时地回绝。拒绝并不是简单地说一句:“那不行”,而是要讲究艺术:既拒绝了对方的不适宜要求,又不致伤害对方的自尊,也不损害彼此的关系,如此方为上策。

4.学会说难说出口的话

领导者在工作中不可能事事让下属感到顺心如意,句句话都悦耳动听。难说的话不说是不行的,关键是委婉、诚恳,尽量减轻对下属的打击。

有些时候,有些话虽然并不过分,也并没有什么不正当的意图,但当领导的还是很难出口。比方说,告诉下级被降职了,解雇了;下级辛辛苦苦拟好的计划书,却被你否决了;下级向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而你却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工作繁忙忘记审阅了,下级向你催问时,你该如何回答?

(1)变更计划。首先要说明的问题是:要更改已经通过的计划,该如何向下级说明?

万万不能对下级说:“不关我的事,都是上级领导一人说了算,我也没办法!”

这样把责任转嫁给上级,自己暂时没有问题了,但部下会对领导产生怨气。或者,一旦下级明白你是在推卸责任,肯定会对你产生极大的反感,你自己的威信也肯定会降低。

也不可为了防止下级反对,而用高压手段让对方开口。这样做会使下级心里留下疙瘩,对领导不满,也会对工作不满,这是最不明智、最不可取的作法。正确的方法应情理兼顾,善意地说服他,才能使下级真正地心服口服,不会丧失工作的积极性。

(2)提案被耽误。有时你作为领导接受了下级的提案,并且满口答应“看一看”,而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没有看,下级希望得到一个完满的答复,而问领导:“那个提案,您看过了吗?现在办得怎么样了?”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直率地说:“我现在很忙,实在没有时间细看。不过一周之内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同时,最好在约定时间之前,主动由领导答复下级。下级一定会被领导主动的热情所感动的。尤其是如果答复是否定的,与其让下级追问理由,不如由领导主动加以说明,表示领导的确认真对待他的提案,是有诚意的,而不是草草应付了事。

如果提案需递交给更高一级的领导,而上一级的领导态度不明确,以至于没有确定结论时,此时领导最好能居中说明立场,表示自己已经递交给上级,却久久没有回音。不得已催促上级时,所得答复却是否定的。这时要详细说明,千万不能敷衍。

(3)降级通知。有时候,公司人事调动,下级被降职,或是调动分部,或是被打入“冷宫”,委派他去干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总之不再受到领导的重视。中层领导这时有责任通知他,并且要耐心安抚,尽量使他能保持积极愉快的心情前往新岗位就任。

请千万记住不要用伤感情的字眼。下级被降职,心里本来就非常不痛快了。领导再用词不当,甚至恶意地嘲讽对方,无异于是给下级满腔怒火再浇上一盆油,顷刻就会爆发出来,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砍的不如旋的圆”。这是木匠们谙熟的道理,做领导的更要精于此道,在作出有违下属心愿的决定时,对他们进行圆通的解释,才不会有生硬、冷酷之感。

5.装糊涂的三大“黄金原则”

一些中层领导人认为,如果事必躬亲,所有的功劳将会归于自己。但是他们没有想到,每一个决定都是有风险的,成功了是功劳,失败了是罪责,光想成功而不想失败,未免过于天真。

将自己推上第一线,固然可以在成功时独出风头,可是失败时也要成为众矢之的。撇开个人得失不讲,这样对企业毫无好处。如果将权力下放给部下,自己退到第二线,对自己未免没有利。

如果部下成功了,这功劳自然少不了自己一份。姑且不说领导有方,至少也是用人得当。如果部下失败了,自己还可以挽回局面,可以干预、调整甚至撤换人员,若能转败为胜,仍不失英明。当上级领导追查下来时,他们还可以起一种责任缓和层的作用,例如,可以说:“这事我没过问,不太清楚。”“我调查一下,由我处理吧!”如果他们再加上一句“这事我也要负责任”,那么还可以令下属感激涕零。

总之,当领导的难得“糊涂”,在有些非主要的问题上“糊涂”一点,进可攻退可守,处理问题游刃有余,所以人们常说:“大智若愚”。

不过,当一个“糊涂”中层领导有三点要注意:

第一,所谓“糊涂”是“装糊涂”,大智若愚的精辟之处不在“愚”而在“若”字。

令自己处于“不知道”的角色只不过是为了今后处理事情更加方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自己是真的不知道,或者不应该知道,不去了解情况,掌握信息。

第二,“装糊涂”的主要宗旨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为了应变,掌握调整决策的主动权。

若要推卸责任,撒手不管岂不更好?另外,企业领导也决不能在一切事情上都“糊涂”,应该由自己负责的事情或事关企业发展存亡的重大事情就绝不能装糊涂。

第三,可以将事情放手交给下属处理,不加干涉。但是在用人方面决不能糊涂,选人要慎重,所谓“大智”全在于此。

6.乱开空头支票是中层领导大忌

乱开空头支票,用文雅一点的话来说,就叫“轻诺寡信”,即很轻易地便答应别人这样那样,实际上却无法做到。

从理论上来说“轻诺”是必然“寡信”的。

身为领导,手中当然握有一定的权力。但谁的权力也不是至高无上的。领导本身也受着种种制约,很多事情都不是一个人能说了算的。

轻易对别人许诺,说明你根本就没考虑所办一件事情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这样,困难一来,你就只会干瞪眼。从而给人留下了“不守信用”的印象。许诺越多,问题越多。所以,“轻诺”是必然“寡信”的。

领导人首先要避免的是,不乱开空头支票,即不“轻诺”。

有人说:“那好,我不“轻诺”。我在对别人许诺之前,先认真想一下可能会遇上的麻烦,然后再考虑如何克服这些麻烦。等我考虑周全了,再答应人家,好不好?”

这样做比起“轻诺”来是进步多了。但是,还可以再进一步。想得再周全,实际做起来也可能有问题。

你完全可以给自己留下充分的余地。你说你可能办成某件事,注意,仅仅是“可能”,而不是许诺。若办成了,效果一点也不比许诺差。若办不成,也是有言在先,不存在不守信用的问题。

当你没有十分把握的时候,不要向人许诺,有几分把握,就实事求是地说几分。有经验的人一看你“轻诺”,就知道“寡信”。而一听你说:“对不起,这件事我不能打保票,我可以努力一下试试。”就知道你是靠得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