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领导班子讨论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领导班子需要经常开会,讨论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如何使会议有一个团结、和谐、便于研究问题的良好气氛,对于提高会议效率、增强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十分重要。
因此,开好这样的会议,要努力做到:
(1)周详准备。任何提到领导层中讨论的问题,必须事先进行周详准备。主管这方面工作的领导成员最好有分析,有见解,这样可以防止在会上漫无边际,莫衷一是。
(2)发言清晰。为了使领导班子中其他成员能够理解你的意见,发言人提出问题、阐述问题时,一定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讲话要透彻、清晰、明了,不要吞吞吐吐,拐弯抹角,拖泥带水,不知所云。
(3)善于发问。发问是研究问题的有效工具,它既可以发掘问题,开拓思路,同时也是怀疑、不赞成的最好表达方式,有利于避免过激的言辞。
(4)互相尊重。领导成员之间既不能互相标榜、吹捧,也不能互相蔑视、攻击。出了问题,不要相互埋怨、指责。对于自己不分管、不熟悉的工作,发表意见要慎重,让分管和熟悉的同志多讲讲。对于自己分管的工作,则尽量多听听其他成员的意见,以防止片面性。
(5)经验共享。班子成员的经历、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具有处理这方面问题的经验,有的具有处理那方面问题的经验。在讨论问题时,每个人都应当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贡献出来,供给集体决策时参考,不能留一手,不能看别人和集体的笑话。
(6)全面评价。在讨论中,不要轻易地把某个人的意见贬得一钱不值。即使他提的意见不能被采纳,对全面分析问题也是有帮助的。这样,就会使会议有一个民主的气氛。不然,有些人以后就不愿意发言了。
(7)服从集体。当领导班子中多数人的意见占上风时,一般应当服从多数。领导者应当有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集体意志的思想准备和宽阔胸怀。即使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但经过说服,大家仍不接受,也不要争个没完,强迫大家接受。可以放到会后商量、说服,也可以等待时机,创造条件。
以上7点,是需要努力做到的;而以下8点则是需要领导者认真防止的:
(1)逞强好辩,不管自己的意见是否有道理,只要别人有异议,就争个脸红脖子粗,连鸡毛蒜皮也不放过,弄得没法讨论问题。
(2)固执己见,不喜欢任何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好对别人的意见说:“行不通”、“不可行”,似乎惟有他自己最英明。明明自己的意见错了,为了面子,也不认输。
(3)浪费时间,喜欢作冗长疲劳的演说,使集体无法讨论问题;常常转变话题,扯一些与会议议题无关的事情,降低会议效率。
(4)蓄意责难,钻牛角尖、走死胡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无限上纲,小题大做,咬住别人不放,非让别人难堪不可。
(5)互相抱怨,出了问题,不是主动承担责任,或严肃认真地总结教训,而是你谴责我,我埋怨你,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影响气氛,破坏团结。
(6)毫无主见,胸中无数,人云亦云,见风使舵,不负责任,无事生非,怎么都行。
(7)拉帮结伙,不是从工作出发,而是从个人意见和小集团利益出发,拉一部分人,打一部分人,制造矛盾,分化领导班子,损害集体功能。
(8)强制推行,当主要领导的意见得不到足够的赞同时,便利用自己的权力和身份,强迫人家接受;不愿与集体反复协商,不愿作耐心细致的说服解释,轻率作决定,给工作带来严重后果,破坏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
五、会议中如何对待反面意见
唐朝贞观年间,齐州人段元冲上书朝廷,针砭时弊,批评朝政,措辞激烈,满朝文武大为震惊,请旨立斩段元冲。唐太宗力排众议,在段元冲的奏折上批了一段话,大意是:他说的话如果是对的,便是忠实;他的话即使不对,也只能说明他狂妄。忠实的话,应该倾听;狂妄的话,不值得计较,当然也就更不能追究了。
唐太宗对待反面意见的态度,很值得效法。用今天的话讲,领导者能否正确对待反面意见,既反映了领导者是否有宽阔的胸怀、高度的修养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民主作风,同时也是能否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因素。由于人们的经历和所处环境不同,认识水平和思想修养不同,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同,对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是必然的。实践表明反面意见的存在不仅是正常现象,而且对做好领导工作还有积极作用。
(1)反面意见可以从一个侧面补充原方案的不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让各种意见都发表出来,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几种不同意见的相互比较和选,能够使决策和实施方案更加完备和正确,使决策减少失误,使自己少犯错误。
(2)可以激发想像力,使真理越辩越明。“两刃相割,利钝乃知”。几种不同意见经过交锋,能够互相启发,互相提高,使大家对问题想得更深刻、更全面、更有创造性,从而提高会议的质量和决策的水平。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说过:“想像力就像水一样,必须扭开“水龙头”才会流出来。而激发争辩的“反面意见”正是想像力水管的水龙头。”
(3)让各种意见充分发表,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让大家各抒己见,能鼓励人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利于发扬民主。发表意见的人感到自己,的意见受到了重视,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在工作中就会焕发出更高的热情。
(4)各种意见都充分发表,有利于领导者了解和使用干部。你的下属究竟见识深浅、能力高低,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考察出来。不同意见的争论和比较,便是识别和了解干部的一个重要渠道。
(5)不同意见的暴露,便于领导者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讨论问题的过程,既是权衡利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领导者获得信息、掌握动态、把握倾向、做到心中有数的过程。你不让他讲话,就不知道他心里都想些什么,将采取什么行动。他把话讲出来了,你心里就有底了,便于有针对性地做工作。
所以,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应当有开阔、博大的胸怀,能够在会议内外广泛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并善于运用反面意见做好工作。其主要做法是:
(1)随时都要有听取反面意见的思想准备。无论会上讨论问题还是会下做工作,事前都要考虑到可能会有反面意见。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准备,遇到较尖锐的反面意见时,就会觉得突然,不可理解,甚至不知所措,或者产生急躁、反感等情绪。所以,在讨论问题之前,不仅要估计到会有哪些不同意见,而且要对可能出现的这些不同意见进行必要的分析,以便在讨论时采取主动,择善而从,而不是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因感到意外而手足无措。
(2)要主动发现和鼓励下级提出不同意见。唐太宗的“从谏如流”不仅体现在他对提意见的人不追究不治罪,更可贵的是,他不是坐在那里等别人提意见,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发动大家提意见。正如魏徵所说,是“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各级领导者更应有这种主动倾听不同声音的精神。特别是在处理重大问题时,要尽可能地多搜集一些不同的意见。在讨论问题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家从不同侧面提出不同的意见,以便启发大家更全面地讨论问题。必要的时候应当组织辩论,不能满足于一致举手通过。
(3)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反面意见。一般情况下,由领导者主持制定的方案都是经过一定准备的,在领导者头脑中已经有了较为固定的看法,所以对方案容易形成“定型效应”,认为自己搞的这个东西还是不错的。在听到不同意见的时候,就可能觉得不太舒服,一时难以转过弯来。特别是当某些意见听起来有些刺耳时,便容易产生反感。有的领导者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还可能强词夺理。也有的把自己看作是一方,把提不同意见的人看作是另一方,以为相互之间有着利害冲突,这就更难以听进对方的意见。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领导者注意防止的。在广泛听取意见时,领导者要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要总是从原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要善于从别人的位置上体会其意见的合理性,从多角度来发现不同意见的价值。只要是有价值的意见,不管它与自己的想法有多么大的不同,言词多么刺耳,都要虚怀若谷,欣然笑纳。
(4)当多数人反对自己的意见时决策更要慎重。有时,领导者的意见受到了多数人的反对,处于孤立地位,这时千万不要急躁,不要感到委屈,更不要产生对抗情绪,强迫大家服从你,而要冷静地想一想,是自己的意见不对,还是没有拿出充足的根据来说服大家。如果属于前者,就应当有勇气放弃自己的意见;如果属于后者,就应当找出充分表述自己意见的方法,耐心地对大家进行劝导和说服。
(5)要认真对待少数人的意见。当少数人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时,领导者不要断然拒绝,也不能轻易地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予以否决。相反,要让他们充分地阐明自己的意见和理由,然后进行认真的讨论和客观的分析。对其中合理的部分应予肯定,纳入到决议或方案中去;对不合理的部分,可以进行说服解释。在许多情况下,少数人的意见也可能是正确的,“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一些突破传统观念的新思想,开始都是由少数人甚至是个别人提出来的。当他们的真知灼见被多数人所接受后,往往会使事业出现突破性的进展。所以,在运用行政手段或“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否决少数人的意见时,不可不慎重。
六、如何应对多变的会议局面
差不多每位领导者都知道,会议开始以后,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这些情况有的是事先能预料得到的,有的则始料不及。这就要看主持会议的领导者是否有主持会议的娴熟艺术,能否及时有效地使问题得到解决,让会议开得圆满。
(1)当一部分人沉默时这时领导者就要分析沉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①顾虑,害羞的沉默。有的人或许有很好的意见,但他又觉得讲出来别人不一定能接受,或者害羞,怕别人讥笑,既想讲又不敢讲。领导者要及时发现这种人的心理,抓住机会鼓励他发言,并表示对他的发言很有兴趣,这样,他发言的胆量就会越来越大。
②话不投机的沉默。如果会议形成一边倒的气氛,少数持不同意见的人明知讲话会孤立,也就不讲了。主持者在这时不要急于赞同多数,并鼓励有异议的人讲出自己的见解,以供比较。
③害怕“言多语失”的沉默。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当时形势比较紧张、会议缺乏民主气氛之时,一些人便不敢讲真话,又不愿讲违心的话,只好缄口不言。会议主持者这时要努力制造轻松、民主的气氛,解除大家的顾虑。
④自由主义的沉默。有的与会者认为会议议题与自己无关,抱无所谓态度,不愿开动脑筋;实际上并不一定与他无关,可能是他没有认识到。这时主持者要以适当的方式把他拉进议论中来,促使他思考问题。
⑤对立的沉默。有的人对主持人、发言人或议题有对立情绪,表现出拒不合作、爱理不理的态度。这时主持者还是应当亲切和蔼地引导他把话讲出来,说得好的予以鼓励,说得不对也不介意,并对嘲笑、挖苦他的人进行制止。
⑥其他形式的沉默。有的人不吭声是表示赞同,有的是没有新的意见,有的是想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之后再讲。这些情况均属正常,可以不必在意。
(2)当出现冷场时这种冷场,不是前面所说的少数人的沉默,而是集体的暂时的“沉默”。其主要原因和引导的办法有两种:
一种是与会者对会议议题不够清楚,缺乏理解,胸中无数,因而无法开口。这就要求主持者重新详细明晰地交代议题,耐心启发与会者的思路,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另一种是议题有一定难度,一时提不出明确的意见,出现冷场。这时主持者可以由浅入深地向与会者提问,启发大家开动脑筋,逐步接触问题的实质;也可以选平日善于言谈、心直口快的人,或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比较敏锐的同志率先发言,以此作为突破口,引导其他同志踊跃发言;还可以围绕会议主题,提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和实例,比较轻松随便地把大家引导到实质性问题上来;如果问题难度确实很大,以上办法难以奏效,而时间又允许,那就不妨给大家一段思考时间,或休息一会儿,或先讨论其他问题,等大家有话可谈时再议。
(3)当讨论离题时这是与“冷场”相对应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会议“热烈”得过了火,就容易出现跑题现象。主要也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沉湎于传闻,轶事或其他与议题无关的闲话,海阔天空,津津有味,越扯越远。在这种情况下,当然要采取措施,但如果刹车过猛,容易使会议急转直下,由热烈变为冷场。所以主持者要根据具体情况,或接过议论中的某一句话,或插上一句话做转接,巧妙自然地使议题顺势回到正题上来;或者联系议论中的某一层意思,提出新的话题,使之言归正传;或者用一句善意的玩笑,风趣地截住话头,导入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