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香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8933200000013

第13章 佛教与香

第一节尊贵的香

早在几大宗教形成之前,人类便已开始薰香了。可以说,薰香是起源于生活而不是宗教活动,但或许是由于薰香与精神活动有格外密切的关系,所以几乎所有宗教都对它给予了格外的关注。

香在佛教中的地位很高,释迦牟尼住世时对香就推崇有加,佛经中有丰富的记载。有佛寺处必有香烟,居士之家也必设香案宝鼎。

香与智慧相通

佛教认为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身上能散发奇妙的香气。据经书记载,佛陀说法之时,周身毫毛孔窍会散出妙香,普熏十方,震动三界。

佛教的经文中,也常用香来譬喻证道者的心德。如《戒德香经》所记,佛陀曾对弟子阿难讲到,持守善德的人具“戒香”,此无上之香非世间众香所能相比,无论顺风逆风都畅达无碍。

在佛教描述的极乐世界中,还有一个“香积净土”,即“香积世界”、“众香国”。其处之佛为“香积如来”,以香开示众生,天人坐于香树下,闻妙香即可达到智慧功德之圆满。

香为修持的法门

佛教还把香引为修持的法门,借香讲述心法与佛理。

如《楞严经》记载,香严童子言:“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沈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

大势至菩萨亦在楞严法会上讲到,修持者若能专诚地忆念佛性,则能受到加持与接引,“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据《六祖坛经》记载,慧能大师曾以“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讲述了“五分法身”之理。

香为供养

佛教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上香是佛事中必有的内容。从日常诵经禅坐到盛大的各种法会、开光、传戒、放生等各种佛事活动都要用香,大型活动更要以上香为序幕。

各种设供,香也是最重要的。常用的是香、花、烛,若只用一种,则也是香。

用作供养的香品,除了薰焚的香,还有研成粉末的“末香”、用于涂敷的“涂香”等。如《法华经》列“十种供养”: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其中四种都是香品。

佛陀本人及其它圣众都曾反复讲到香是最重要的供养。佛陀曾对清净慧菩萨讲述香汤浴佛之法,“以牛头栴檀、紫檀……龙脑、沈香、丁香等种种妙香”制成香水,沐浴佛像,再取少许洗像之水置自头上,“烧种种香以为供养”,“诸供养中最为殊胜。”(《浴像功德经》)

香培扶灵根

佛教认为香对身心有很大影响。好香能使人心生欢喜,空灵澄澈,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正定。也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可培扶身心根性向正与善的方向发展。好香如正气,亲之近之则大为受益,所以也将香视为修道的助缘。

香有好香、恶香之别,并非芬芳馥郁即为好香,而是能培扶灵根者才是好香。“香有三种,一好香,二恶香,三平等香。谓能长养诸根大种名好香;若能损害诸根大种名恶香;若俱相违名平等香。”(《入阿毗达摩论》)

佛教很讲究香的品质,甚至不同的修炼法门还要用不同的香。

以香疗病

佛教用香除修行外,还用于养生疗疾,如消毒除菌、防治瘟疫、治疗各种皮肤病等等,也有专门的香品对治一些特殊的病症。

种类丰富

佛教的香品种类繁多。其香药品种、配方、香品形态、使用方法都很丰富,所用的香药几乎涉及到所有常用的芳香植物。就用法而言,有熏烧之香、涂敷之香、浸泡洗浴之香、含服之香、佩戴之香等等;就形态而言,有香丸、香粉、原态香材、香膏、香水以及印香、线香、塔香等。佛经中还记载了很多功效神奇的香,如:能催生香云香雨、令人身心欢喜的“象藏香”,能使人发起心志、脱离种种劣习和愚痴的“阿卢那香”,能让螺号的声音威震四方,退散一切敌兵的“无能胜香”,等等。

佛教的很多名词都与香有关:修行者打坐谓之“坐香”,犯了错要罚去“跪香”,佛殿谓之“香殿”,厨房谓之“香厨”,佛寺更尊称为“檀林”。可见香在佛教中的尊贵与神圣。

第二节妙香与佛法

香光庄严

《楞严经》记载:在楞严法会上,大势至菩萨曾向佛陀讲述了自己修行的体会: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戒香

《佛说戒德香经》载:阿难曾在闲居时思忖:“世间的香各式各样,有根的香,枝的香,花的香,却都只能顺风传送。那么世间有没有能逆风飘送的香呢?”不得其解,就去拜问佛陀,佛陀回答说:

“的确有香能逆风飘送,不受风势的影响。如果一个人能持守德行,奉行十善,敬事三宝,不杀不盗不淫,说话没有妄言、两舌、恶口、绮语,心中没有嫉妒与忿怒,孝顺父母,仁慈道德,威仪礼节,不放纵自己的缺点,抵挡邪见的诱惑,断除内心的污秽,就能免于歧途与邪路,战胜一切困苦与灾难,永得安泰和吉祥。这就是真正的大丈夫,他会拥有一种特殊的香,此香来自对德行的持守,所以可称之为‘戒香’。此种戒香,清雅高远,威力广大,可开启智慧,助人证道。它不受天地山川、地火水风的阻挡,通达八极上下,顺风逆风皆远播无碍,普熏十方,在无穷之界都广受赞颂。那些名贵的檀香、沉香等一切有形的根香、枝香、花香,都远远无法与之相比。”

五分法身之香

《六祖坛经》载:慧能大师曾在南华寺向众人讲授五分法身之理:

“此事(修行)须从自性中起。于一切时,念念自净其心,自修自行,见自己法身,见自心佛,自度,自戒。

“先为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次授无相忏悔。

“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即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

众香国

《维摩诘经》载:在娑婆世界之极上处,有佛土名为“众香”国。十方世界中,以众香国的香气最为美妙,“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其食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

众香国是“香积如来”的佛土,那里的天人不像娑婆世界的众生那样刚强难化,香积如来说法也不须文字,“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圆满功德。

卖香长者向善财童子说香

《华严经》载卖香长者向善财童子说:

“人间有种名为‘象藏’的香,是因为龙族的互相争斗而生。如果有人焚烧这种象藏香丸,虚空就会生起大香云,在七日内降下细香雨。如果有人沾到这香雨,身体就会变成金色。如果衣服、宫殿、楼阁沾到,也会变成金色。嗅到这种香味的众生,七日七夜都会欢喜不已,身心快乐。还能除去各种疾病,人人都不相侵害,并且远离忧苦,不惊慌、不恐怖、不散乱、不嗔恚,都能慈心向善,志意清净……

“在海里有种名为‘无能胜’的香。如果有人能用它涂抹大鼓和螺贝,那么这些东西发出的声音,能让所有的敌人都自动退散。

“在阿那婆达多池边,出产一种名为‘莲华藏’的沉水香,这种香丸状如芝麻,如果有人烧这种香,香气就会遍满十方,凡是闻到这香气的众生,都能身心清净,远离罪恶。

“在雪山上有种名为‘阿卢那’的香,凡是嗅到这种香的众生,都能发起决心,远离各种染着……证得离垢三昧的境界。

“在罗刹界中有种名为‘海藏’的香,为转轮圣王所专用,只要熏烧一个香丸,转轮圣王及他的四军就能飞腾到虚空之中。

“善法天中有种名为‘净庄严’的香,只要有人烧这香丸,诸天就都会一起念佛。

“须夜摩天有种名为‘净藏’的香,只要有人烧这香丸,夜摩天众皆云集天王面前,共同听闻佛法。

“兜率天中有种名为‘先陀婆’的香,如果有人烧这香丸,虚空就会兴起大香云,覆盖法界。”

最后,卖香长者告诉善财:“我只知道这些调香制香的法门。至于如何能像大菩萨一样远离种种习气,断绝烦恼的羂索,超越存有的生趣,以智慧香庄严自身,具足清净无着的智慧……就不是我能宣说的了。”

出异香的法师

《大庄严论经》载:一日,有位法师在离阿育王不远的地方向大众说法。阿育王闻到法师口中散发的香气,不禁心生疑惑:“他口中到底含了什么好香,能有如此美妙的香气?”于是,阿育王就请那法师把口张开,可口中空无一物,又请他漱口,而香气依然如故。阿育王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那法师便笑着说:“这香既不是沉水香,也不是檀香或其它花、叶、茎之类的香,而是因为我往昔曾在众人面前赞叹迦叶如来的功德,口中才有如此的香气。而且自那时直到现在,香气美妙如初,昼夜不绝。”

因供养檀香而成道的阿罗汉

据《百缘经》记载: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富有的长者,他有一个男孩,身上能散出檀香气,口中还能发出优钵花的香,就为男孩取名为“旃檀香”。旃檀香长大后跟随佛陀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有比丘曾问佛陀,他有何种福德,以致今世不但能生于富贵之家,还能遇到世尊,出家证果。佛陀回答说,在过去九十一劫时,毘婆尸佛入涅盘后,有人造起四宝塔供养佛舍利。一日,有一长者进入佛塔,见地面破损,就和泥涂平,又散以旃檀香,并发了善愿。因为这个功德,九十一劫以来,他不坠恶道,不论投生在天上还是人间,身口皆有香气,受用福报快乐,今世能得遇佛陀而成道。

第三节殊胜的供养

佛家的供养,又称供施,指以香花饮食等物品供养佛、法、僧三宝。不同的供养方法所用的供品有所不同,但在种类繁多的物品中,香历来是最重要的。

供香,既是对受供者的恭敬,也是一种重要的修持方法,象征并启示自身的烦恼止息,得到究竟的喜悦与自在。具体有形的供养是摄心的表法,而内心的清净虔诚则更为重要,故称“心香”。只有心香永不耗灭,因此,应将有相的供香递升到无相之境,“明德以存馨香”,明白此理才得供养之真。

密宗供养佛部、莲花部、金刚部等圣众的香有所不同。中央佛部供沉香,方金刚部供丁香,方宝部供龙脑香,方莲花部供白檀香,方羯摩部供熏陆香。

第四节上香的仪轨

供佛、供香虽有仪轨种种,究其实都是旨在唤起、培扶修行者的诚敬心,并使之坚固光明。若无诚敬在内,则一切外在的举止言行无论如何严整,也都难增智慧功德。

不同的修行法门,仪轨亦有所不同,应依各家仪规施行,谨录几则“颂、赞”以供参考。

○念偈颂

祈愿所供之香,化为无量香云,普熏法界,上令十方诸佛欢喜,下能觉悟一切有情。

《炉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宝鼎赞》:宝鼎爇名香,普遍十方,虔诚奉献法中王。端为人民祝安乐,地久天长。端为人民祝安乐,地久天长。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