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瓷器(阅读中华国粹)
8933100000013

第13章 宋辽金的瓷器(7)

契丹类契丹类型的瓷器胎稍厚,釉质略粗,呈牙白色,多光素无纹。契丹类型的瓷器具有本民族的风格,主要器形有:鸡冠壶、长颈瓶、凤首壶、穿带壶、鸡腿瓶、海棠式盘等。时代越晚,契丹式瓷器越少。

以下介绍几种辽瓷的典型器物。

鸡冠壶辽代独有的瓷器首推鸡冠壶。这种壶上面有一块像鸡冠子,非常形象,有黑的、黄的、绿的。鸡冠壶由皮囊壶演化而来,模仿皮囊的样子。这种造型就不是陶瓷的正常造型,陶瓷最容易做的就是圆器,把陶瓷做成这种扁扁的样子,不是很容易的事。但是,皮囊壶有一种民族感情在里面。辽代最早都是用金属器和皮革器,辽人从小使用这种器物,所以尽管换了材料,也还要做成这个样子。这是辽人文化上的追求,完全是文化的力量。

鸡腿瓶也是辽代非常盛行的器物,一直延续到金元。鸡腿瓶很形象,像鸡腿似的,细长,可以插在马屁股的兜子里面。瓶上一棱一棱的,是为了防滑。有的鸡腿瓶上面写着“葡萄酒”,说明是装酒用的器皿。这是少数民族特有的瓷器,汉族人不用。少数民族使用它主要是为了携带方便。

摩羯鱼壶摩羯鱼,反映的是鱼化龙的瞬间,脑袋已经变成龙头,身子还是鱼尾巴。佛家认为它有护法的作用,能驱凶辟邪。摩羯鱼壶是辽代瓷器中极为特殊的一种。北京故宫有一件。

绿釉凤首瓶辽宁省北票县水泉辽墓出土。高41.3厘米,口径9厘米。花口,口颈处贴塑一含珠凤鸟。施茶绿釉。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白釉划花梅瓶高38.5厘米,口径4厘米。三条弦纹将瓶体分为四段,肩部绘仰莲瓣纹点缀小花,腹部饰宝相花,底部绘仰莲瓣纹。现藏大同市博物馆。

二金代的瓷器

金代制瓷业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金代瓷器资料的不断发现,对金代瓷器的了解认识也日渐清晰。其中白釉黑花装饰创造性地将中国画技法以图案构图方式巧妙地绘在器物的显著部位,使其呈现白地黑花纹样,代表了金代磁州窑装饰艺术的高度成熟。

前期瓷器多利用辽瓷旧窑烧造,工艺水平较低,制品多粗糙,民族风格和地域色彩较明显。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辽宁抚顺大官屯窑和辽阳江官屯窑是金前期日用陶瓷产地,品种有黑、白、酱釉和茶绿色釉等,胎质粗厚多杂质,釉质混浊不光润。器类以碗、盘为主,带三系、四系的瓶、壶、罐是地域特点突出的器物。装饰简单,仅见白地黑彩装饰,刻、划、印、雕、加彩等极少见。黑龙江双城县出土的白釉黑花四系瓶上的黑色草叶纹,自由奔放。辽宁彰武县出土的白釉黑花葫芦形壶,贴在壶流上的坐式老人,新颖罕见,展现了金前期陶瓷器的特殊风貌。

金代中原地区在大定年间及以后发展起来的瓷窑,据目前发掘和调查,有河北曲阳定窑、磁县观台窑、河南禹县钧窑和陕西铜川耀州窑、山东淄博磁村窑等。

其中定窑以白瓷为主,刻、印花为饰。带纹饰的细白瓷,以覆烧工艺装烧,器均“芒口”。民用粗瓷,以创新的砂圈叠烧工艺烧制,形成器物内底一圈无釉的特点。1975年北京通县大定十七年(1177年)金墓和北京先农坛金墓出土的白釉刻花盘、碗、洗、壶等瓷器与1977年江苏江浦县庆元元年(1195年)章氏墓出土的白釉印花鸳莲纹碗,都是金代定窑的代表作。

磁州窑品种丰富,有白釉、黑釉、酱釉、白釉划花、白地黑花、红绿彩瓷和色釉陶器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大定二年(1162年)铭白地黑花鸟纹虎枕,河南新乡博物馆藏大定己亥(1179年)绿釉刻莲花纹枕,1972年河北献县出土的白釉黑花牡丹纹瓶,1976年河南济源县出土的三彩刻人物纹枕,磁县彭城镇出土的红绿彩俑,均为不同品种的代表作。

钧窑主烧天蓝色乳光釉瓷。辽宁辽阳金墓、山西侯马金墓的出土物胎质细腻,色灰,釉面润泽,有片纹、显晕斑或小黑点,工艺不够精细的钧窑器物和山西大同明昌元年(1190年)金墓出土的钧釉小炉,初步揭示了金代钧瓷的特征。

耀州窑主烧青瓷,兼有黑釉和白地黑花瓷。青瓷胎质粗色浅灰,釉色姜黄或淡青,釉层薄,光润不足。青瓷装饰以印花居多,刻花趋少。1959年陕西铜川耀州窑遗址金代层出土的青釉刻花碗和1980年北京丰台金墓出土的青釉刻牡丹纹碗,刻线流畅,花纹洒脱,为代表器。

淄博磁村窑主烧白瓷,白地黑花、黑釉、白釉黑边、酱色釉、绞釉等次之。黑釉白线纹(俗称为粉杠)是金瓷最有特色的品种之一。磁村窑出土的黑釉白线纹罐,在黑色鼓腹上,凸起白线纹,色白而粗,十分醒目。加彩器在白瓷上施加红、绿诸彩,色彩鲜艳绚丽。有的器物底部墨书“泰和”、“正大”等字款。

山西境内的浑源窑,安徽境内的萧窑、宿州窑与泗州窑,分别烧制钧窑、定窑、磁州窑风格的产品。

在金代的诸窑口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定州窑的成就。金代的定州窑瓷器胎质细白,釉色润泽,制作规整精巧,装饰绚丽多姿。在继承北宋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继承印花与印花创新的特色:北宋中期,定窑的窑工们将金银器的模造技法和缂丝织品的图案,以及白瓷的烧造技术结合在一起,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技法──印花,从此印花技法对我国南北瓷业产生了很大影响。到北宋晚期,印花技法完全成熟。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密而不乱。金代定窑印花菊瓣盘正是继承了北宋中期印花的技法,并推陈出新。其中有3点:1、印花盘口沿创出美丽的花边口。2、带有斜度的菊瓣纹饰具有新颖感,对盘中印花牡丹主题纹饰起到烘托的艺术效果。3、印花牡丹之中俯卧一只美丽的梅花鹿,辽金时期很多艺术品都用这种动物纹饰。梅花鹿在印花纹饰中凸显出了金代定窑盘的艺术特色。

继承覆烧与加大覆烧难度的特色:北宋中期产品需求量大增,当时的窑工们为了增加窑的烧成量,并节省燃料,开始使用覆烧方法。覆烧是宋代定窑瓷器的装烧方法之一,是把盘碗之类器皿反过来烧,因此称为覆烧。金代定窑印花菊瓣盘正是继承了北宋中期的覆烧方法,因此盘的器底是满釉。同样是覆烧,花边口要比盘碗的圈形口难度大得多。

金代瓷器以盘、碗、罐、瓶、壶为多,杯、洗、炉、盏托、瓷枕、玩具等次之。日用器物造型多袭宋式,时代特点鲜明的造型有双系、三系、四系瓶,双系罐和高体的长颈瓶、鸡腿瓶等。装饰趋简,有刻、划、印、剔花、笔绘、塑贴、加彩等。刻、划花装饰以定窑为最,在白釉盖缸的口沿下刻一周锯齿纹,腹体刻密集的凸凹线纹,有浅浮雕的效果,时代特点突出。笔绘装饰以磁州窑系为代表,用笔简练,线条明快,画面生活气息浓郁。大官屯窑出土的白釉黑花,磁县观台窑出土的白釉黑花罐,是代表器。装饰构图除宋代多用的带状缠枝式、单独纹样的均衡式和满花式外,还善以开光样式突出主题纹样,耀州窑遗址金代层出土的青釉刻花卧牛碗,河南鹤壁市博物馆藏的白地黑花婴戏莲纹枕、白地黑花盆花枕,都以菱形开光托出卧牛、婴莲和盆花主题纹饰,吉林省博物馆收藏的酱褐釉印花碗就是典型的例子。一花一叶的构图,疏朗简洁,画面中的一枝荷莲、一枝萱草、一尾游鱼,均生意盎然。吉林省博物馆收藏的定窑白釉刻花是其代表器。白釉黑绘的构图,几极近于国画的章法,画面上秋雁残荷,一派深秋景色,有水墨画的清幽意境,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白地黑花虎形枕是其代表器。装饰题材以花卉居多,水波、鱼、鸭、鸳鸯、鹭鸶、飞凤和婴戏纹也常见于画面。画面中的孩童多身着朵花衫裤,头梳抓髻,一改宋时那种光头、赤裸身躯的形象。

金代陶瓷纪年款以墨书款较为多见,另有釉下彩书写款和刻划款。落款的位置多在器物的外底、足部,也有落于腹部和内底的。如“时皇统元年三月二十二日造”,此为金代萧窑瓷瓶纪年款,横刻于瓶足上,瓶腹刻“白土镇窑户窑户赵顺谨施到慈氏菩萨花瓶壹对,供养本镇南寺”。

金代瓷器上还有—种只书年号,不书具体年代的款识,见于红绿彩瓷器的有“泰和”、“正大“等;见于耀州窑青瓷残片上的有“贞元”。

金代制瓷业的贡献可概括为两点:一、在金世宗执政的近三十年间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陶瓷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北方的定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能继续生产。虽然产品各方面都比不上北宋的产品,但北宋荒废的窑场和濒临失传的工艺得到抢救。使后代人能继承北宋中原的陶瓷工艺。二、金代熟练窑工和画工的南逃,大部分在景德镇生儿育女,生根开花。为繁荣景德镇的陶瓷业,以及元青花的诞生起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