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育创新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8921700000029

第29章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的调研与分析(2)

其实,调研结果也基本能反映出专业改革应该遵循的基本方向。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实际访谈,毕业生们普遍认为自己参加工作以后感觉最欠缺的是以创新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而这些都不是仅靠课堂教学所能训练和实现的,必须有机协调好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专业素质拓展体系等三大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专业实习、素质拓展、社团活动和学科竞赛的作用,实现学生能力和知识的平衡发展和齐头并进。如在浙江省横店集团水务有限公司工作的我校2002届毕业生邵航丹就建议:“在比较精通专业课的前提下尽量增加一些实用性的课程,以易于毕业后能更快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在台州市玉环县民政局工作的汉语言文学专业2003届毕业生管炳利也认为:“专业要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而设置,平时要注意对学生专业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能力拓展,给学生增加实践的机会。”

(三)浙江万里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满意度评价

一个专业办得是否成功,不仅仅反映在招生和就业两个基本指标上,毕业生的反馈评价及社会口碑也是重要的衡量指标。从调研结果来看,本专业毕业生对于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持肯定态度,满意度较高。此外,毕业生认为“读完浙江万里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最大的收获”分别是:提高了综合能力及具备了就业的条件和基础。同时,毕业生认为,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国内同等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相比的主要优势在于教学方式、模块教学、区位优势和课程设置等,概略反映了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势和劣势所在,为我们下一阶段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我们应在保持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师资力量,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提升专业的品牌声誉。

与此同时,许多毕业生还表达了对母校的深切谢意和浓厚感情,有超过82%的同学希望能够通过电子邮件等各种形式经常与母校和老师保持联系和沟通,了解母校的最新发展和成绩荣誉。因此,项目组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将这种回访形式形成一种机制稳定下来,建立起常态和良性的校友沟通渠道。

三、调研结果的启示与反思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项目组的成员深受启发,感悟良多。从毕业生所在单位和毕业生反馈的情况看,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总体素质较高,敬业精神强,但也存在着理论素养不高、创新能力欠缺、实践能力羸弱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毕业生职业发展和继续提升的障碍和短板,长而久之必然影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品牌声誉。因此,项目组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一)继续坚持和加强综合素质教育

尽管从目前学生的就业情况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相对较理想,职业发展前途也比较良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当前就业的竞争强度越来越大,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这样的传统专业更是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可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在培养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坚持和加强综合素质教育。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素养。正如本次调研所反馈的,毕业生很少反映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而是再三强调自己的综合能力还有欠缺。如毕业生普遍反映自己的沟通交际能力不够强,英语应用水平有限,这说明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应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选择范围也比较宽阔,希望能在大学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设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有长远的眼光和超前的思维,以跟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步伐。

(二)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各种教学改革的宗旨都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而素质教育就是一项以知识传授、方法训练、能力培养和精神陶冶为实践内容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素质教育观念必须贯穿于专业教育、学科教育的始终。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毕业生对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模块课程的设置比较认同,分别占了20.6%和19.6%的比例,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做好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把模块课程做出特色和亮点来。

首先,要继续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在紧扣专业特性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课程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要加强基础理论课的教育,尤其要加强学生反映较多的能够提高他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如写作课等,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素养基础;要进一步加强模块课(涉外秘书和人文旅游)和写作课内容的课程教学,以模块教学为基点,以合作性教学为引线,带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突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色。

其次,素质教育的理念要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作为长线的传统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即承负着素质教育的重任,同时还担当着服务社会的任务,因而更是需要时刻保持着鲜活的改革精神和改革气魄。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注重传授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有关创造知识的主体的高尚精神境界;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是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方法,以开展合作性教学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变学生忽视基础理论学习的倾向,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课的兴趣。如毕业生一再强调,大学教育不应只是教会学生某项技能,而应重在“树人”。学校应注重学习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并不一定非要专业对口。

第三,要加强专业实践教学。事实证明,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检验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实际,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心态,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以及缩短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适应期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应该大力加强。要加强学校与社会有关部门、行业的联系,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增加学生实习的时间和比重,并保证实习质量。如部分毕业生反映,大学的生活主要局限于校园和课堂,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和实际工作,希望学校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尽可能多地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到实际工作中学习工作经验,锻炼工作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些方面,我们虽早已有所重视,但限于条件和资源所限,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工作还是开展得不够和不具有针对性,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三)积极加强学生活动组织,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大学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有助于其自身对知识的探求,更有助于其自身精神和行为的磨炼和修养。事实表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在调查中,毕业生反映,我校学术氛围欠佳,各种学生活动的实际成效并不明显,希望能有所改善和加强。众所周知,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求知明德的圣地,其浓郁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气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上至学校下至院系应通过举办诸如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节、学术征文比赛、组织学生科研课题研讨等学术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条件和学术环境,培养创造性能力和科研能力;要邀请、聘任各界专家学者到我校给学生作讲学和进行交流,指导我校开展学术活动,以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和活跃思维。

(四)加强与毕业生的联系和沟通

我校2009年将迎来改制十周年和建校六十年的庆典活动,处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必须尽力争取和集纳各种有利于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各种资源和力量,而校友资源正是其中最应珍惜和巩固的资源之一。此次调研也表明,毕业生普遍对母校抱着深厚的感情,均希望能跟母校保持经常的联系,也愿意为母校的专业建设和专业实习等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因此,项目组希望我校能够建立起从学校到学院,乃至专业的多层次校友联络管道,灵活运用各种方式与校友保持积极的联系和沟通,为学校和专业的发展营造更为融洽的氛围,争取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