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8426800000074

第74章 再次叫停

德国眼看就要取得最终胜利的时候,到底又犯下了什么不可弥补、悔恨终生的错误呢?

说穿了,其实也没什么,只不过与往常一样——停止进攻。这个命令是在5月24日,由德国最高统帅部下达的。

这似乎是一件很闹心的事情,在整个法兰西战役,短短的十来天工夫,整个德军高层,讨论最多的问题就是:“停止进攻,继续进攻;停止进攻,继续进攻……”简直没完没了,古德里安只能仰天长叹:“我怎么摊上这么一个主儿啊!”

而且,这次“停止进攻”的命令,来得相当蹊跷。上两次,还可以理解为“元首担心盟军的反击”,而现在呢,盟军的反击早已在阿拉斯地区被隆美尔痛揍了一顿,狼狈地败了回去。北部盟军也因为交通线被切断,而失去了补给来源。最终崩溃,只是时间的问题。

虽然包围圈中的盟军,在5月19日至5月22日曾不断发起进攻,企图冲破德军的战线,杀出一条血路,与南部的法国生力军会合,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配合,结果,在某些部队尚未发动进攻之前,就被隆美尔右翼的第5装甲师一一击败。特别是随着德军后续部队的陆续赶到,这个包围网就越缩越紧,越缩越小了。最终,盟军被压制在一个叫做敦刻尔克港周边的滨海地区,德军从四方八面围了上来。整整3个集团军,70万盟军士兵,在这个长30公里、宽20公里的狭小三角地带中苦苦挣扎。这些几近绝望的盟军将士已经丧失了继续战斗的勇气,却又不甘心做德国人的俘虏,他们的背后就是大海,无路可退,只能像群没头苍蝇一般,到处乱窜,游荡在敦刻尔克市区内的大街小巷之间。

在敦刻尔克会战的过程中,英国人还干了一件非常“伤天害理”的事情——擅自撤退,他们撇下那些尚在苦苦支撑的法国盟友以及比利时盟军,单独从一些战线上撤了下来。最开始,法国人对英军的做法嗤之以鼻,“哼,背后就是大海,再怎么逃命也是死路一条”。

但是,憨厚的法国人万万没有料到的,英国政府早已准备好了逃跑的船只,准备从海上撤回英国本土。

英国的这个撤退行动,被命名为“发电机”计划。他们偷偷地背着法国盟友,在英国各大港口,集结了英国东部海岸全部可用的船只,一旦陆路突围无望,就可以随时从海上溜号。

可是,英国人仍然迟疑不决,他们依旧抱有从陆路突围的幻想。这简直莫名其妙,他们单挑德国装甲师都打不过,现在呢,德国的步兵师已经纷纷投入战斗,面对越来越强大的敌人,还盼想着突围成功,这不是笑话嘛。

但是,德国人给英国创造了条件。5月24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下达了那个“一错到底”的命令——停止进攻,A集团军群各部队必须停在一条被称之为“阿河”的运河线上,并禁止渡过这一条河流。

就像我开始说的那样,这个命令来得相当蹊跷。德国最高统帅部连为什么“停止进攻”的理由都没有宣布。古德里安后来曾幽怨地发牢骚说:“由于没有理由,我们连辩论都不可能。”也就是说,你最高统帅部都不解释一下,我连反驳的机会都没有。而且,最要命的是,这个命令最后的署名是——阿道夫·希特勒。

天不怕,地不怕的古德里安,唯独对希特勒敬畏有加。他不但乖乖地把部队停了下来,还专程跑到前线,视察自己的部队,是否执行了命令。当他看到一个党卫军师仍在拼命进攻的时候,他发了火,怒斥该师师长为什么不服从命令。

古德里安态度的转变,让我相当诧异。我们应该还记得,在一个星期以前,克莱斯特上将曾为了古德里安不服从命令一事,在飞机场的“骂街”事件。可现在呢?古德里安好像突然从一个“问题男孩儿”变成了“三好学生”。

难道他就如此惧怕希特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