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8426800000075

第75章 急于立功的戈林

古德里安在他的回忆录中,曾一再提到了最高统帅部的两个头脑人物——凯特尔和约德尔将军。他惋惜地说,这两个将军,实乃两个道德高尚的人。可惜的是,却受到了希特勒魔力的“催眠”,盲目地屈服于那个大独裁者的淫威之下,时间愈长,就愈不能自拔。

可惜的是,古德里安自己,实际上也受到了希特勒不同程度的“催眠”,只不过,是他自己并未察觉罢了。

古德里安,这个几乎敢于违抗一切命令的军人,这一次,被彻底地招安了,屈服于那个所谓的“元首命令”之下。19装甲军奉命停在了敦刻尔克城外15公里远的阿河河畔边上,对岸没有炮火打来,他们还看清了敦刻尔克的塔楼——宁静的塔楼。战线的两端,是令人不安的平静。

各师的师长,更是摸不着头脑儿。他们很清楚,盟军许多部队仍在撤退之中,并未完全抵达敦刻尔克港。也就是说,他们费不了多少手脚,便可趁着盟军立足未稳,将敦刻尔克拿下。为何不让他们将盟军逃往英国的最后一个港口攻下?并且,连尝试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5月25日,小道消息传来了希特勒停止进攻的理由——要让装甲部队休整一番,以便进攻更加协调。这简直是让人哭笑不得的理由,A集团军群又不是来敦刻尔克搞阅兵的,协调个屁啊。

这一次,希特勒也学聪明了,他生怕不听话的陆军,又想出一个所谓“侦察搜索”的新名词,于是,希特勒派出了他的心腹——凯特尔将军,乘飞机赶往勃劳希契元帅的指挥部,美其名曰“代表元首来视察”,实际上,凯特尔将军抵达伊始,就像门神般地立在陆军总司令的指挥室里,密切监视勃劳希契元帅的一举一动。

被逼无奈之下,勃劳希契元帅只得以陆军总司令的名义偷偷地下令:“继续进攻,拿下敦刻尔克港。”这个性格有些软弱的总司令,似乎是铁了心,要与希特勒那发神经的命令抗争到底。

可是,A集团军群总司令隆德施泰特上将,私自把这条命令扣押了下来。请大家注意这条关键的线索,因为隆德施泰特上将这个小小的举动对德军的行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而他为什么要扣押总司令的命令,后面我再详细分析,反正无论如何,这个命令没有被执行下去,德国装甲部队仍旧像瘫痪似的,停在那条被后来称之为“坟墓线”的地方。

不过,盟军也并未抓住这个良好的时机。实际上,丘吉尔的“发电机”行动仍在准备之中。这很符合英国人的性格——他们连撤退都是不慌不忙的,简直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典型教材。幸亏德国人发了神经,不然,一个都跑不掉。

奉命撤退到敦刻尔克的盟军将士也是一脸迷茫。按理说,到了这步田地,只能立即动用海军,从这个港口撤往英国本土。可是呢,海面上空空如也,连一片木板都没有。

丘吉尔后来的解释是,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实际上,5月20日“发电机”行动就已经被提上日程,英国东部各港口的船只已经开始集结,虽然数量不多仅有83艘,但是,这个数字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在增加。英国人似乎非得等到预想中的全部船只到齐之后,才肯展开救援行动。

于是,战场上就出现了令人惊奇的一幕——德国人放弃了进攻,英国人也不知所措地待在海边。5月24日至26日,整整两天的时间里,双方就这样茫然地傻待着。

这个僵局,将由我们熟悉的喜剧演员——戈林元帅打破。

在那天早上,陆军停止进攻的命令就飘到了戈林元帅的耳朵里,戈林将大手往桌上一击:“这是空军的特殊任务!”他高喊道:“我必须立刻给元首说说。给我挂电话!”片刻后,他便向元首无条件地保证,光凭空军的力量,便能将受困的敌残余部队消灭。他还添油加醋地说,他那遮天蔽日的空军,会把敌人的任何救援行动击得粉碎,前提条件是,陆军的坦克和步兵必须后撤,以免被自己的炸弹炸中。

戈林的建议,让希特勒相当热心。对于这个独裁者来说,陆军的迅速行动,几乎变成了不祥的事情,因为他缺乏军事训练,毫不了解这一行动究竟有多少危险性。他常常有一种忧虑的情绪,他害怕盟军会出其不意地从南方发动一个“大反击”,就像阿拉斯战役一样。

戈林很了解他的元首。这个不学无术的空军元帅,就利用了希特勒的这种忧虑情绪,建议单独用他的空军来收拾这一个大包围战的残局。他提出这个建议,有一个理由,这个理由说明了野心勃勃、不择手段的戈林的特性。在陆军一帆风顺作战以后,世界媒体的目光都对准了“战无不胜”的德国陆军。在德国陆军后面,疯狂地跟着上百家世界各大媒体。那个激动,丝毫不亚于前几年美军入侵伊拉克,屁股后面的那群狂热战地记者。而戈林的空军呢,一点荣誉都没获得,沦落成陆军的陪练。所以,他要抓住这个机会,为自己的空军,在整个世界面前,获得成功的荣誉。

戈林对希特勒强调说:“如果快要到手的伟大胜利,完全被陆军将领得去的话,那么,元首在国内的威望就会遭到无法弥补的损失。”只有一个方法可以防止这一情况,他提高嗓门:“那就是由空军,而不是由陆军来完成决战。”挂上电话之后,戈林还不忘记对身边的参谋人员继续吹嘘道:“陆军历来想当君子。他们把英国人包围起来,又想尽量少伤害他们。”

请大家注意这句关键的话,这句话,也被一个叫做凯塞林的空军将领,听得一清二楚。在1946年1月纽伦堡监狱中,这个将军曾复述过这句话。戈林口中的“陆军君子”,到底是谁,这个问题,我以后再来剥丝抽茧地分析。

反正不管怎么说,希特勒完全同意了戈林的请求,批准由空军来消灭残敌。接到这个命令后,约德尔讽刺说:“戈林又在那里夸海口了!”然后,他便与戈林的参谋长通话,为此事作必要的安排。

为了此次“伟大”空战的成功,戈林准备了接近3 000架各式战机,开始持续不断地对敦刻尔克港发动空袭。不过,戈林吹嘘的所谓“遮天蔽日的空军”,取得的战果实在有限。因为,空军丢下的炸弹往往会进沙内很深的地方才会爆炸,而炸弹的杀伤力,是取决于爆炸时所产生的破片多少。可是,这些破片被沙层隔挡,根本炸不开,完全发挥不了杀伤力,除了在沙滩上到处打洞之外,简直毫无战果可言。发展到后来,海滩上的盟军士兵也学会了一招——每当德国空军来袭之时,他们就平躺在沙滩上。这样,德军投下的炸弹除非在身边爆炸,不然,根本无法击伤士兵。与此同时,英国本土空军全体出动,有力地抗击了德军空袭。

而且,由于敦刻尔克靠近英国本土,英国战机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港口上空,并能够长时间地盘旋在空中,为陆军提供掩护。德国空军却做不到这一点,短腿的“斯图卡”更是做不到这一点,“斯图卡”的最大航程拼了老命也只能提升到1 000公里,而德国边境到达敦刻尔克港的距离就有400多公里。德国空军基地也不是全部修在边境上,算上返航的汽油,德国本土机场起飞的“斯图卡”,能在敦刻尔克上空盘旋10分钟,就算很不错了。出现的情况往往是这样的——德国轰炸机刚投完炸弹,在返航的途中,英国空军就来了,而斯图卡呢,由于急着返航,早就飞得不见了踪影,跑得慢的容克老姑妈就变成了被蹂躏的对象。

我们再来看看丘吉尔老先生对于空战的描述,原文如下:英国和德国的空军质量在这里直接受到了考验。英国的战斗机队尽最大的努力在战场上空不断巡逻,与敌人殊死战斗。它们一次又一次地冲入德国战斗机队和轰炸机队,予敌机以重创,把它们打得七零八散,逐出上空。天天都是这样的战斗,一直到皇家空军获得光荣的胜利为止。无论在哪里遇着德国飞机(有时德机一来就是四五十架),便立刻向它们展开攻击,往往我们的一个中队或者不足一个中队的飞机,便打下几十架敌机,敌机的损失不久就达几百架之多。我们最后的神圣后备军——首都空军部队也全体出动,投入战斗。战斗机的飞行员有时一天出击4次,战果很显著。

有趣的是,在海滩上的盟军部队很少见到空战场面。因为,战斗时常是在几里以外或云层上空进行的。他们一点也不知道空军使德国人遭受到了重创。他们所感觉到的,只是敌机不停地向海滩投下炸弹。在陆军中,甚至对空军有一种强烈的愤怒情绪,有些军队在泰晤士河港口登岸时,由于不了解情况,还侮辱了穿着空军制服的人。

德国空军那不成正比的战果,丝毫并未曾影响到戈林元帅那热烈高涨的情绪——他扭动着重达94.5公斤的肥胖身躯,乐颠颠地跑到希特勒的指挥部吹嘘说:“空军已摧毁了敦刻尔克港,只有鱼儿才能游抵彼岸。”接着,他还不忘调侃英国人一番:“我希望英国兵个个都是游泳能手。”

不仅是戈林在吹牛,丘吉尔的牛皮也吹开了。他宣称,英国皇家空军每天都能打下100多架德国战机,而双方的损失比是1∶4,甚至1∶5。也就是说,一架英国飞机平均能打下4到5架德国战机。可我总觉得丘吉尔的牛皮吹得太大,德国空军又不是纸糊的,每天打100多架,如此,要不了几天工夫,戈林只有抱着老婆哭鼻子的份儿了。

不过,德国空军的实际损失也着实不轻。在“大空战”的前两天,他们就损失了110架各式战机。(由于资料的互相冲突,这个数字是我推算出来的,不敢确定。)德国人还惊奇地发现,他们一直都引以为傲的“斯图卡”,根本就不是英国空军的一款新型“喷火式”战机的对手,并且,这款新型战机的飞行速度之快,几乎是“斯图卡”的两倍。(“喷火式”战机最高飞行速度为每小时657千米;“斯图卡”则为每小时383千米。)

这些小小的“喷火式”时常采取的战术是——在密集的德国机群中来回穿梭,专门对着飞得慢的德国轰炸机一阵猛捶;而“斯图卡”呢,只能老牛拉破车似的,跟在英国战机后面徒劳地追逐,并且,这样的追逐战斗持续不了几分钟,“斯图卡”就会因为油料告竭,而被迫返航。

更倒霉的是在返航途中——英国战机会在很短的时间之内集成战斗编队,对德国轰炸机群发动第二轮攻势。由于油料的关系,“斯图卡”无法回航与英国战机做更多的纠缠。德国空军将士的那个郁闷啊,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要护航的轰炸机,拖着一股浓浓黑烟,直直地向下方栽去。

空军的巨大损失让戈林元帅再也坐不住了。他本想吹吹牛,风光风光,结果却捞回这样一个结局,可他又是一个爱面子的人,他总不可能跑去对希特勒说,老大我不行了,我先闪了吧。于是,这个“天才喜剧演员”那高达138的智商(爱因斯坦的智商为146),被充分发挥起来。他立即宣布:“由于大部分德国本土机场,以及敦刻尔克港,遭受了罕见的大雾天气,德国空军被迫停飞3天。”这简直是在胡说八道,谁见过一天都不散的大雾?再说了,伦敦——著名的雾都,那里的英国皇家空军都在坚持作战,你戈林还好意思说雾大?

不过,希特勒仍旧无条件地相信了他的空军元帅。他对空军停飞一事,并未发表任何意见。戈林估计也感觉到了自讨没趣,找个理由,回家休息去了。在大多数陆军军官看来,前几天还在希特勒指挥部里趾高气扬的戈林元帅,转眼就神奇般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空军既然都溜了,陆军的问题又接踵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