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闪击!闪击!
8426800000073

第73章 指挥官的反思

有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曾经说过:“战争中的胜利者,肯定是犯错误最少的那一方。”

最开始,我不理解这句话,也不理解这句话所要表达的含意。反而觉得,这个军事家是在装酷,是故作清高,净说些老百姓都听不懂的话,来忽悠群众。因为在我印象中,胜利者总是高人一筹。就像诸葛亮,稳坐在军帐中灵机一动,就能把敌人打得丢盔卸甲,狼狈逃命;或者就像拿破仑,只要他在战场上,敌人永远也不可能战胜他。胜利者,是不会犯错误的。

但是,当我了解了战争,了解了军事之后,才逐渐发现,这句话是对的——“战争史”,其实就是一场“犯错史”。交战的双方,一直都在不停地犯错。有的错误,也许是可以挽回的,而有的错误,是不可挽回,甚至是致命的。因为,在晦暗不明的战局中,双方并不像我们这样,可以借助大量的书籍以及资料,把局势看得那样清晰。甚至有时候,他们连敌人是谁,会在什么时间出现,也不知道。

比如阿拉斯战役,隆美尔就曾经把他的敌人估计成了5个英军师,在隆美尔的报告中,他惊呼道:“强大的5个盟军师,正在向我们阵地发动猛烈的进攻。”

可笑吧,像隆美尔这般著名的将领,居然能把一支七拼八凑、不足2万人的盟军士兵,估计成了5个师,接近10万人的荒唐数字。

可是,就当时晦暗不明的局势,以及瞬息万变的战斗过程来看,这个数字却一点也不荒唐,甚至合情合理。接到隆美尔报告的陆军总参谋部更是惊慌失措:“对对对,盟军是5个师,说不定还有预备队呢。”

所以,在战争中,一位具有清晰头脑,以及坚定意志的指挥官是显得多么难能可贵。隆美尔将军正是以他坚定的意志力,以不足1个师的兵力,抵挡住了他想象中的“5个英军师”的进攻。如果换成别人,一听谣言有“5个英军师”,早就脚底抹油,跑了,那么,战争局势又将是什么样了?就像法国第9集团军,眼见德军渡河成功,便纷纷传言说:“德军好几千辆坦克,已经突破了我们的防线。”于是军心涣散,战线瞬间崩溃,这不是自己吓自己吗?

与此同时,德军也在不停地犯错误。5月14日,古德里安装甲部队刚刚强渡马恩河成功,谨慎的克莱斯特上将就下达了一纸“停止前进,掩护后续部队过河”的荒唐命令。若不是古德里安亲自打电话给克莱斯特,并凭借他那三寸不烂之舌,软磨硬泡,才使得克莱斯特上将改变了主意,勉强做出了“扩大桥头堡阵地,允许再进攻24小时”的决定。

但是,也因为这个荒唐的决定,德军实际上已经贻误了战机,许多德军部队接到命令之后,就停止了攻势,等到5月15日攻势再次发动的时候,一天的时间已经被浪费掉了。可是,盟军呢,他们不但没能抓住德军停止进攻的这个时机,加固自己的下一道防线,反而不断地用自己手中那本来就不宽裕的预备队,徒劳地发动一些规模很小的反击,这些小小的反击,不但没能把德军赶过河去,反而搞得自己筋疲力尽,丧失了作战能力。也就是说,德军的这个错误命令反而让盟军提前消耗掉了自己的力量,等到德军发动进攻的时候,筋疲力尽的盟军战线便一触即溃了。这是不是就印证了那句话“战争中的胜利者,肯定是犯错误最少的那一方”?德军的错误被盟军更大的错误所抵消,反而导致了胜利的结果?

接下来,德军再一次犯错,5月17日,希特勒和克莱斯特再次下令“停止进攻”。这个命令逼得古德里安差点辞职,幸亏老奸巨猾的隆德斯泰特上将从中作梗,想出了一个“侦察搜索”的新名词,偷偷地瞒着希特勒,继续进攻,丝毫未给盟军喘息的机会,5月20日,“侦察搜索”的古德里安便拿下了亚眠,切断了法国北部盟军的最后交通线。20日夜,一支德军先头部队就已经冲到了海边,并特有诗意地向古德里安报告说:“我们已经听到了海水的涛声,闻到了咸咸的海水味。”(这个指挥官一定是个诗人。)

现在,德国人可以高呼“胜利万岁了”,他们仅仅用了10天时间,就前进了400多公里,一口气从国境线打到了英吉利海峡,法国北部的75万盟军将士,已经全部落在了这个巨大的包围圈中,这个“大网”已经合上了口子,剩下的,就是瓮中捉鳖了。

现在,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更是喜气洋洋,一片乐观。他们仅用了10天工夫,就取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了4年时间而无法取得的成就。

不过,在如此明朗的战局之下,德国人又要开始犯错误了。而且,这个错误,是不可弥补的,甚至那个犯错误的人,已经下定决心,来个“一错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