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美哈密
8119900000042

第42章 雨下的城-范蕊

哈密,不是一个雨中的城市。倘若是,空气中也就不会溢满瓜香了。

去膜拜一场雨,将雨的落下与生活的幸福一同交织感受着。对于小城人,算是一种向往,抑或是一份乐趣。于是,不但我,这里所有的人都已习惯了酷暑的煎熬,习惯了没有雨的空气的干燥。也许早该明白,这雨,多是关乎情绪的。

有时真的无法想象,曾经用浩瀚来形容的罗布泊是怎样被新疆的日头炙烤得只剩下了满目河沙,连萨满的巫师都无力回天,自顾拆了祈雨的神台,逃离了。雨总会作为剧情的烘托出现,尤其是在人最脆弱时,但在罗布泊人的眼里,一场雨从希望过渡到了悲情,只落得了个背井离乡,不知所终。

虽然少雨,但在这城市生活着的人们,家里都必备有雨伞,伞大多是用来遮阳的。若是偶遇下雨天,却很少有人将伞撑开去遮雨,毕竟淋雨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就连孩子们在这样的阴雨天也会兴奋地冲出房门,尽情地在雨中玩耍嬉戏,全然不顾是否会被冷雨淋病,任父母大声叫嚷而不去理会。对于南方人来说,雨水的太过寻常使心境失去了些许诗意,反倒会在雨天产生一些焦躁与惆怅。他们也许想不到,被他们视为无奈的梅雨时节,却正是西北人想去体会的幸福。如我这样的小城人,经常会在盛夏时节盼望着自己的城市有一场雨落下,雨带来的岂止是润湿的空气,重要的是心情难得的舒畅。

老天赐予了哈密这座城市冬日飘雪的情怀,那么很自然就会剥夺走下雨时的浪漫,你不可能拥有一切,就像鱼与熊掌,这应该算是大自然的公平之处。就如小城哈密虽没有荔枝的香甜,但浓郁的瓜香却飘之不散。可以宠爱,但绝不能宠爱有加,否则过了,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了。

同是一片天空飘落的雨,也就没必要区别于南方北方,非要好事地去区别,难免自扰。但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地域的雨确实造成了南北两地人不小的性格差异。暂不说南方,就因为少雨,所以西北汉子的性格在这样的环境下少了一些敏感细腻,多了一些豪情大义。西北女人的骨子里也少了一份安静恬淡,而多了几分大方与热情。小城人当然会秉承此类性格,并且一直为之骄傲着。

如果小城在一个燥热的夏日突然下起了雨,那么这里的男人们多半会摆出杯盏,让妻子做上几碟可口小菜,男人为自己和妻子各斟上一个满杯,在久违的凉爽中咽下一口热辣的白酒,然后拉着妻子坐在桌边絮叨个不停。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场景,或许只是忙碌中偷闲,却因这雨而变得温情幸福起来。

小城人珍爱一场雨,如同是珍惜自己的爱人,呵护雨的过程中流露出了真性情,雨在瞬间也能勾起记忆深处的许多往事。老人们会在雨中感慨着自己支边时的艰辛,年轻人在雨中回味着那段不曾忘记的爱情,孩子们则想起了某次在享受完淋雨的乐趣后,隐隐作痛的屁股。

雨在小城人的心里与其说是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梦,不如说其实是内心向往的一种完美生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中的此情、此景、此意、此境,在小城人看来,如此便是幸福生活的最高级,若让小城人身临其中,那更是一种极致的优哉乐哉了。

去追求一种境界,并非哗众取宠,是自身所处一种自然环境下积极心态的体现,仅是一场雨的到来,就可以衬托出小城人的淳朴与宽厚,所以,这里的人们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去弥补少雨的缺憾。每到秋天,有瓜果满园,让香飘四野。

无人去追溯滋润第一个甜瓜根系的雨是何时飘下的,这只有老天爷知道,我想,那一定是一场很大的雨,雨中尽情渲染着许多传说与神话,说不定还隐藏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爱情故事,应该去感谢那场雨,是它催生了小城近千年的甜蜜气息。那场雨,对于这片土地,是有恩的。

有天,漫步小城街头。在久违的晨雨中我望见了一把娇艳的油纸伞,那纤骨上覆着的大红色彩,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戴望舒心中的雨巷,于是,古镇深巷中的杏花春雨,纸伞攒动的石拱桥头,吴侬软语环绕着的江南女子,顿时感觉鲜活起来,使我身处西北小城,却恍如置身于斜雨江南的湿润包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