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美哈密
8119900000033

第33章 盛夏中的小城-丁素红

这座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小城,也许从来都是四季分明的。所以,春有春的风沙,夏有夏的张扬。张扬的氛围久了,小城也就非常习惯敞开心扉接纳高温的洗礼,并且有些肆无忌惮地考验着生活在它怀抱中的居民。

炙热,已经是这里的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了的,但今年的高温似乎来得更加热烈并持久,以至于女人们光着脚丫蹬着凉鞋一出门,立刻就会比男人们更能感受到什么是“烤”。在“烤炉”中,小城的人们依旧奔波在上班及回家的路上,没有谁因为被烤得大汗淋漓而放弃生活的乐趣。即便是头顶骄阳携一身汗水踏入办公室的那一刻,喊一声:“这天可真热啊,快被烤成肉干了!”脸上也会是笑吟吟的,似乎,将被烤成肉干的是别人。

太阳下山之时,空气中依旧弥漫着土地被炙烤后的余温,却依然没有挡住小城的人们奔往夜市的脚步。似乎,只有这个时候,才是小城人生活真正的开始。烟雾缭绕中,不断擦拭着额头汗水的商家们热情招呼着接踵而来的客人。一张圆桌,三杯两盏,三五成群的男男女女落座于桌边,或一个格瓦斯,或几扎散啤,叫一声巴郎,来一份烤羊排,几串烤肉、烤鱼、烤肚片、烤蹄筋……此刻,阳光炙烤后的厌倦已然抛在脑后。一切依旧以烤为主,小城的各类烤制品陆续上场,继续着烤的乐趣。说笑间那些清清凉凉的浅黄色液体便在杯盏的相碰中下肚,一丝凉气由腹中上升,怎一个清爽了得。而男人女人喝酒的豪爽,构成了这盛夏中小城的一道风景。

天空,蓝得令人心悸,一丝云的影子都没有。奢望着一场夏雨的降临如同奢望人生戏幕中一场奢华的盛宴。然而,连续多天,连风的影子都异常难觅。于是,人们便逐渐适应,并且在这被炙烤到皮肤出油的盛夏,还要再办那一年一度的、精彩纷呈的“哈密瓜节”,欲将这丝绸古道的小城特色产品哈密瓜推向全国乃至全球。烈日下,瓜节的志愿者们亭亭玉立地迎接着八方来客,笑意盈盈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再看那边,品瓜大赛中狼吞虎咽的赛手们哪里还顾得上头顶那轮红日,汗水流在面颊,却吃得欢天喜地。热火朝天的场面,让这个饱受阳光炙烤的小城更增添了一份热烈。人们说着笑着,合影留念中汗水清晰可见,但那张张笑脸定格的画面,令谁也看不到他们正忍受着四十摄氏度高温的炙烤。

小城定当是少雨的。因此,才会有甜香四溢的哈密瓜;小城也定当是因海洋干枯演变到了如今的,因此,才会出现那么多罕见的“奇石”,令人叹为观止。作为“哈密瓜节”亮点之一的“国际奇石博览会”也正是在这样的盛夏炙烤中开展得如火如荼。

热吗?走进奇石博览会,或许,肉体的热早已经感受不到,精神的凉爽来自于这一场代表文化的盛宴。此时,小城该是由里到外沸腾着的,翻滚出的朵朵浪花,便是小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精美的石头当真能说话吗?形色各异的石头当真能反映什么文化吗?曾经,心底无数次的疑问总是不愿意有一个肯定的答案。那么走近这些石头吧,站在它们面前,用心观赏它,便能聆听到它的低语。或人形或物象或生肖等形形色色的石头,仿佛诉说着它们千年演变的历史。

可以想象,当初那浩瀚无垠的大海,曾经给了它们最原始的生命。然而,母亲河死了,离开了母亲的它们依然要面对大自然的风蚀而存活。于是,带着幽怨,带着让生命延续的梦想,它们不得不随自然而变,千百年后,它们就成了现在。却在有时,也很难想象,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曾经浩瀚无垠的大海是经历了怎样强烈的日光照射而干涸到只剩下沙漠的?而沙漠的风需要用尽多少力气去抚摸那些旷野中的石头,才使它们拥有了或千姿百态或惟妙惟肖的神情?

太多的难以想象,太多的足以想象,太多的传奇在这个小城不断上演着,留给我们的除了惊喜更有惊叹。只是,在我们惊叹之余,又怎能体会那些石头所有经历过的磨砺之苦;只是,在我们惊叹之余,不能不相信,小城戈壁的奇石,其实真的就代表了一种文化。这文化中,有着小城历史的变迁,而这些被无数中外友人所青睐追捧的石头,便是小城无以复制的历史文化名片。

炎热之中,与奇石合个影,抬手轻抚它的身躯,竟然感受到一股凉意由手心蔓延至心底。呵呵,这个盛夏,原本可以不是那么热的。盛夏中的小城——哈密,在烈日中,正悄然打开它的心房,等候着喜爱它内涵的人们走进、了解并铭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