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美哈密
8119900000015

第15章 塞外隘口——星星峡-孟志明

“巨斧劈山肤,山灵骨筋粗。当车轮磔格,振策马踟躇。传说星星坠,翻令步步吁。豁然开一面,土屋亦吾卢。”这是清人史善长咏星星峡的一首诗。诗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星星峡地势的险要、道路的崎岖和旅人历尽艰险乍见人烟的亲切感。

星星峡是哈密东部星星山的一条峡谷。东距新疆与甘肃交界处的膏油桩二十余公里,自古为入疆孔道。古往今来,它给旅人留下了多少难忘的印象,人们为它写下了多少评述的诗句!

星星峡在清末民初也写作猩猩峡。当时在峡内石壁上还赫然刻着“猩猩饮水处”几个大字。在这寸草难生的戈壁荒山中真有猩猩生存吗?稍有自然常识的人都会发出疑问。其实星星峡并不曾有猩猩,传说“猩猩”二字为左宗棠所改。

1875年,陕甘总督左宗棠战胜了以李鸿章为首的投降卖国派的阻挠和英国侵略者的干涉破坏,被清朝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组织西征军歼灭了入侵新疆的阿古柏匪帮。当时从甘肃安西到新疆哈密是有名的“穷八站”路,到处是荒无人烟的戈壁,缺水缺草,特别是星星峡一段路又非常艰险,给西征军的后勤运输带来极大困难,左宗棠为筹运粮秣费尽了心思。1880年6月,左宗棠又将行营由肃州(酒泉)迁到哈密,决心与侵占我国伊犁地区的沙俄决一死战,以收复失地。行至星星峡,看到这个给西征带来巨大困难的山峡,觉得它面目可憎,像一头张牙舞爪的野兽,于是在公文中将“星星”二字旁边各加了个反犬,以吐郁积在心中的憎恨。此后,“猩猩”二字得到人们的公认。至于“猩猩饮水处”,那只是好事之徒的牵强附会。

那么星星峡因何而得名呢?原来星星山上产一种石英石,洁白晶莹。每逢皓月当空,满山石英石闪闪烁烁,宛若满天星斗,于是石得名星星石,山得名星星山,山之峡得名星星峡。

过去星星峡内道路难行。特别有处石大坂,虽说不高,却很险峻。折辐翻车的事时有发生。过往商旅到此,总是要祈求神明保佑。峡内有一个传说中的盖斯墓(1945年迁到啥密城区,即现在的绿拱拜),过往伊斯兰教徒都去此墓祈祷。还有一座关帝庙,香火不断。庙中住持道士不满足于哈密厅每月支付的三两香火银,于是别立生财之道。他根据旅人对险道的恐惧和将危安寄托于神灵保佑的心理,从后山找来一块几十斤重,并且形状奇特的星星石,供奉在关帝像前,言称这是天上掉下的神物,可消灾避难,有求必应。道士这一招十分灵验,从此拜求神物的人络绎不绝,道士接受的捐献银两也随之大增。

星星峡道路难行,为什么行人不另选道而走,难道星星峡真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吗?所谓星星山,其实是一片丘陵山地,峡口的星星山主脉,也只有十几公里长,百来米高,人们是完全可以绕道穿越的。但它有一个在当时能阻挡行人车马的法宝,那就是干渴!除峡内有泉水外,周围百余里无水。在以畜力交通工具为主的年代,星星峡就成了甘新两省往来的必经之处,成为大自然为新疆开设的、别具特色的一座门户。

星星峡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国内外所重视。1918年夏,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日本军人也就深入我国各地察看地形,搜集情报。当时日本军官大潦太吉、大田东阳等六人还窜到星星峡,并且留诗于关帝庙壁。诗中有“热心我亦投笔,巨眼人谁效筑台”“秦关汉塞空留迹,何若欧风先纲赅”之句,赤裸裸地表述了狂妄的侵略野心。此事被公之于世后,引起了我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历史上也不乏想借星星峡这座门户,阻挡历史潮流的跳梁小丑。尧乐博斯就是其中的一个。1937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左支队在李卓然、李先念、程世才等同志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到了星星峡。哈密警备司令尧乐博斯派人到星星峡,狂妄地叫嚷要红军缴械,他们的无理要求被拒绝后又派兵进犯,结果被红军打了个落花流水,逃跑了。5月1日,党中央派来迎接西路军的陈云等同志与西路军指战员开了庆祝会。会上陈云同志讲话说:“革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胜利也有失败……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必定属于我们!”四百多名历尽艰难险阻,从腥风血雨中冲杀过来的红军战士用掌声、口号声、欢呼声响应。星星峡也好像受到了感动和鼓舞,山山谷谷响起了经久不息的回声。星星峡可以作证,当年的预言实现了,历史前进的巨轮是任何反动势力也阻挡不住的!

星星峡道路虽然坎坷难行,但它毕竟如同一条脉管,将新疆和祖国躯体不可分割地连在了一起,中华儿女谁不关心它?谁不希望它畅通无阻?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准噶尔部在新疆发动旨在分裂祖国、脱离中央政权的叛乱,多次袭扰哈密。当时星星峡道上军运繁忙,难民川流,但“惟山磊砢,轮蹄是忧”,军民备尝其苦。雍正十三年,有个叫杨可禄的善人来此地,馈饷修路,监运使者还为杨可禄铭刻了“筑路碣”,以记其功、宣其德。但是杯水车薪,又能解决多大问题呢?

星星峡道路得到较大规模的修整,还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使苏联的援华物资通过新疆运往抗日前线,受党中央派遣来新疆工作的毛泽民等同志筹集资金,发动群众,为抗战修筑兰新公路,峡内道路才初具汽车畅通的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兰新公路更为繁忙。支援边疆建设的人员、物资通过星星峡,源源不断地进入新疆,新疆各族人民也把边疆特产通过星星峡运送到祖国各地。星星峡已不再是让人既畏惧又憎恨的鬼门关,它恰如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立于瀚海之中,依门迎接来新疆的建设者,给风尘仆仆的旅人解除饥渴与疲劳,送来温暖和幸福。星星峡也一改过去荒凉、萧条的容颜,各种机关单位陆续设立,商店、旅馆、饭馆纷纷新建或扩大,这里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片繁忙景象。

1959年年底,兰新铁路通车哈密,钢铁巨龙畅通无阻地飞驰在千里瀚海,铁路基本上取代了公路运输。兰新公路上车辆稀少了,星星峡曾一度被冷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如同强劲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星星峡也焕发了青春。它向人们敞开胸怀,无私地献出自己的宝藏。星星峡地区的钨、铍、铜、镍、黄金、石墨、熔剂白云岩、绿柱石、大理岩等矿已经开发或等待开发。哈密市钨矿在星星峡生产的钨砂还畅销国际市场。被誉为世界美石精华的哈密大理石、花岗岩在星星峡地区也很丰富。其中洁白无瑕的“天山白玉”,酷似缅甸正宗翡翠的“哈密翠”,蓝绿相间的“天河石花岗岩”都是稀世珍品,不仅是高级名贵饰面石材,也是理想的工艺雕刻材料。经专家鉴定,天河石花岗岩和哈密翠如果投放国际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昔日的新疆门户已变成了“四化”建设的宝库,星星峡将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无私地奉献出它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