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组织在开展有关活动过程中,既要使自身的行为符合公认的国际规范和礼仪,又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不违背本国的国家利益,做到不卑不亢,平等处事。比如一些在外国人看来属于正常的娱乐方式或表演项目,像人兽决斗、脱衣舞之类,我国的有关组织就不能迎合、迁就某些情趣不高的外国客人。
4.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外公众来国内或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需要长期而又广泛地开展宣传及联谊活动。考虑到国外公众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品味,其形式与内容还应丰富多彩。相比之下,用于国际公共关系的这类经费开支常常高于其他对象公共关系。
第三节功能型公共关系
所谓功能型公共关系,是以公共关系在组织运行中所发挥的功能性作用为标准而加以划分的,它渗透、贯穿于前文所述主体公共关系与对象公共关系活动之中。按其功用作具体分析归纳,这一类公共关系大致可分四种:日常事务型、宣传型、征询性和矫正型。
一、日常事务型公共关系
这类公共关系是指在组织的日常运行中皆始终如一地贯彻公共关系工作目标,努力树立形象、争取公众、扩大影响。它具体要求组织的每个成员在日常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个渠道都时时注意形象问题,处处给人留下好感,从而在内外公众中都留下好的印象。比如一家皮鞋厂,它为了争取公众、建立声誉,就应该自原材料采购、商品生产、产品包装、销售批发等各方面皆严格把关,保证质量、合理定价、优质服务;同时,对本厂职工的劳动保护、生活福利、医疗保健、家属问题等事务也无微不至地予以关怀。长此以往,通过这一系列日常事务就会不知不觉地达到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赢得公众的信任,扩大本企业的名声,并因而促进生产。由此可见,日常实务性公共关系与上一章提到的全员公关有着唇齿相依的紧密关联。
日常事务型公共关系工作的要点不仅在于组织各项工作的文明化和制度化,而且要时时关注落实情况。首先,它要求一个组织在管理思想上应树立文明经营的理念,在生产上不偷工减料,不弄虚作假;在销售上礼貌待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即使与公众发生矛盾,也应本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妥善地予以处理;无论内外公众,皆应以诚相待,以情为重,不作损人利己之举。
其次,组织对所属各部门、各工种等皆必须制定合理、全面的相应规章制度。一方面要使这些制度条款化、公开化,认真加以宣传,严格予以贯彻;另一方面要经常性地进行监督,检查具体的执行情况,决不能让它成为一纸空文,并且要辅之必要的奖惩手段。
此外,组织的日常事务要真正落到实处,确实能起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效果。这就要求组织在考虑进行这一系列日常事务时,应吸取群众意见,作调查研究,所作事情能做到点子上,并真正与公众“痛痒”
相关,而不是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如严格地按照此规范去做,这一组织的事务性公共关系工作就肯定会获得成功。
二、宣传型公共关系
这一类公共关系主要是指组织以各种新闻、传播媒介为工具,围绕某个特定主题向公众有意识地传送有关信息,有目的地向有关公众介绍自身,宣传自身,从而创造于己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宣传型公共关系活动当然离不开新闻、传播媒介,所运用的媒介粗略地说有三种:一是新闻媒介,如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二是广告媒介,如路牌广告、车船广告、印刷广告、幻灯广告、网络广告等;三是自控媒介,如各种宣传资料、具有独立域名的网站、产品目录、定期定向散发的贺信或贺卡、自办的广播站、黑板报及厂报以至精心准备的演讲报告会、订货会或展销会等。由于各种媒介的性能效果、费用开支各不相同,所以在具体选择时必须考虑到以下两个因素。
1.公众类型。组织的宣传型公共关系所面对的公众亦不外乎内部与外部两大类公众。就内部公众而言,事情相对比较好办,通常只需要运用自控媒介就可以进行有效的宣传。例如,某厂建了新的职工宿舍,为了向职工宣传厂部的分房方针,表明这次分房工作是公开、平等、无私的,厂方只要通过在黑板报或厂报之类的自控媒介上公布分房小组人员组成原则、分房程序、分房标准、照顾条件等有关情况就可以达到宣传目的。对外部公众的处理就比较复杂一些,就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必须选择适当的传播媒介。比如本地人就利用本地报纸、电台、电视台,外地人就运用外地或全国性的报纸、电台、电视台,要是具体的妇女、老人、学生等类型,那就需要针对性地选择有更佳宣传效果的传播媒介了,如专门面向他们发行的报纸、刊物就是值得考虑的。
2.宣传主题。任何一个组织在具体工作进行中,由于各种情况的变化及本身工作的正常需要,经常会有目的地开展各不相同的主题宣传活动。宣传型公共关系常常围绕组织庆典、产品发布、社会赞助等事件铺设主题,巧妙展开,达到自己的宣传目的。由于宣传时所择主题不同,组织在具体选择传播媒介时就应该十分注重针对性,以求获得既经济又实惠的效果。举例来说,某厂产品在全国性的同类产品质量评比会上独占鳌头,喜讯传回后,厂方会召开一次庆祝活动及表彰活动,以利用这一活动更广泛地扩大本组织影响,吸引更多的客户,同时自然也有嘉奖、鼓励厂内职工之意,这无疑能增加职工的荣誉感与自豪感。在此情况下,自控媒介与广告媒介显然不作考虑或不做主要考虑,他们倾心选择的将是社会新闻媒介,并有可能同时选择几种大范围的乃至全国性的新闻媒介,以使这一于己有利的信息得到尽可能广的散布与传播。
宣传型公共关系工作进行过程中,必须注意贯彻下面四项公关宣传原则:一是宣传的主题及目的要明确、突出;二是宣传的事实或信息应客观、真实;三是宣传的程序安排必须合理、稳妥;四是宣传的语言和文字要适度、中肯。如能切实贯彻了以上四个宣传原则,宣传型公共关系也就有望搞得比较成功。
三、征询型公共关系
征询型公共关系主要就是向组织的决策高层和管理职能部门提供征询或咨询,其中包括对市场、社会情况及公众意向等信息的收集、整理与研究。由于这类公共关系活动的功能主要在于为组织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倡导、设计适宜和超前的经营管理理念、策略和方法,并对组织内外环境进行监视、分析和预测,及时向决策高层提供应对方法建议。随着现代组织决策科学化、专业化的不断发展,征询型公共关系在组织与社会中的影响及地位也日益重要、显着了。
这一类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隶属于组织内的,它理所当然地各为其主服务,一方面收集与本组织发展相关的一切信息,对之进行研究、分析,形成结论或预测设想,另一方面则向组织决策提供有关资料或数据,以及将它们的意见或设想提供给组织作参考。一般说来,各个组织都有必要安排人员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或专办,或兼办。
另一种形式是独立于任何组织之外的、专门性的咨询公司或机构。由于它们不属于任何组织,所以其工作范围就比较广泛,可以为许多组织提供咨询服务,而且,所能提供的信息、策略等也是多方面的,甚至是全方位的。这一点当然与它们是独立的、专业化咨询机构分不开,因为提供高质量的咨询内容及项目就是其经营目的。美国的兰德公司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兰德”的英文名称Rand是研究与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的缩写,从词义上来看,就可知道该公司是专门为人们研究有关信息,提供咨询以促进发展的一个机构。该公司工作人员有千名左右,其中约一半为专家、学者,其具体服务范围已扩及外交、城市管理、能源、教育、保健、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征询型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主要有舆论调查、民意测验、市场综合分析等,其工作过程包括全面、科学地收集与征求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最后向有关组织提供咨询,以提高其工作效率,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由于了解公众舆论及环境情报是征询型公共关系工作的起点或基础,所以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除了应采取以上所述的工作手段外,还应考虑具体的了解民意及社会现象的调查方法,其中包括鼓励合理化建议、举办征求所需信息比赛、开展征文、征求产品设计意向、有奖测验等。另外,还应提倡开办为公众提供的咨询服务,如有关商品使用、保养、维修知识的咨询,交通运输部门设立旅客问讯处,制定公众来信来访制度和相应的接待机构等等,作好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中介与桥梁。这样,一方面将公众对组织及产品、服务的各种反映信息收集起来,经整理再供组织决策参考,另一方面将组织的有关情况反馈给公众,使之与组织间增进了解和适应。总而言之,对征询型公共关系来说,重视收集公众及社会环境信息是其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必须做细做实,否则向组织提供的经营管理决策咨询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四、矫正型公共关系
矫正型公共关系也可称为补救型公共关系。它指的是在组织形象受到损害时,如何着手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做好善后或修正工作以挽回声誉、重建形象的种种专门活动。
矫正型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主要由以下三个步骤构成。
1.查明事实真相及问题的症结。当一个组织形象受到损害时,公共关系部门应立即派人去向有关部门、地区、公众了解有关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并迅速协同有关部门分析事故原因,找出主要责任者。
2.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或采取主动进取的行动。在找到组织形象受损的原因或责任者以后,不要怨天尤人,听之任之,也不必束手无策、手忙脚乱,而必须立刻会同有关部门或人员制定出对症下药的补救措施,或者迅速诚恳表明自己态度,及时安抚有关人员,争取谅解与合作。
3.调查、检验事后的影响及反映。对有关损害组织形象的事件处理、解决后,公共关系部门还应对这次矫正、补救工作的效果进行检验,问一问:原有的问题是否彻底解决了?公众对组织的印象是否改变了?组织的不利局面是否好转了?这样不仅能使自己对工作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又可为今后如何处理这类事件总结经验教训。
矫正型公共关系的工作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组织形象受损的原因是主观造成的,责任主要在组织这一方面,比如因产品质量下降、服务不周、工作失误、环境污染等等问题而引起公众对组织的不满。对这种因组织本身原因造成的公众关系失调,组织及其公共关系部门应主动出面承担责任,向有关公众赔礼道歉,甚至可通过新闻媒介公开认错,同时表明自己已经或将要采取的补救措施,以争取尽可能快地平息风波,使组织形象受损的程度与范围控制在最小限度内。另外,公共关系部门还可在组织的支持下,主动地、有意识地以这次事件为契机,积极地利用新闻媒介展开宣传,公开表明自己知错改错的诚意,公布自己积极补救的措施,并用补救后的事实及公众的正面反映来证实自己的转变,将坏事变好事,反败为胜,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美誉度。
第二类是由于公众的误解或少数人蓄意制造事端而引起的组织形象受损。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及公共关系部门千万不能得理不让人,一味指责公众或他人,那样不但会将事情越闹越僵,而且有可能更加损害组织在公众中的声誉。因为对于更多的不明真相的公众来说,他们直接感受到的是组织的无礼和无端指责,而未能了解事情的真正起因或肇事者。正确的态度是,为了尽快平息风波,改善组织在公众中的形象,应迅速将已查明的真相公之于众,消释公众的误会,指出问题的真实所在,同时也表明自己工作的某些不周到之处,请求公众谅解,并进一步表露本组织对公众的诚恳态度与合作精神。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可以消除公众的误会,显示自己的清白,而且能够进一步完美组织的形象,争取到公众舆论的正面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