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当医生
7897700000036

第36章 防治宝宝逆反心理

所有的妈妈都喜欢肯听话、学习好的宝宝,这样不但让家长称心,左邻右舍也羡慕不已。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改革,这类子女却越来越少见。

代之而起的是家长听从独苗指令的情况日见增多。更有甚者,很多宝宝喜欢和家长对着干,出现逆反心理。对此,妈妈们往往束手无策。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克服宝宝的逆反心理,并不困难。

1.宝宝逆反心理的表现

有逆反心理的宝宝,往往表现出敌对情绪及违抗的行为,所以医学上称为敌意违抗。主要表现为不听大人的话,拒绝大人叫他做某些事,甚至做出故意惹恼其他人的事情。

例如:一位12岁的男孩从小由外婆抚育,十分溺爱和娇宠。上小学时回到家长处,因为学习成绩不佳,家长经常责打他。久而久之,他变得十分叛逆,经常出现违抗家长的情况。开始时,回家不做作业,沉湎在电视中。

家长越叫他抓紧做功课,他越将电视机声音开响,坐在地当中一动不动,对家长的劝告充耳不闻。家长要检查他的作业时,他恶狠狠地将作业簿当着家长的面撕掉。爸爸还没动手打他,他却来个先下手为强,用碗、杯、瓶当武器要跟家长对着干,吓得家长面色发白。

这是一个典型的逆反表现。而家长的不当教育方式使得宝宝的对立情绪加重,变得更加逆反。对此,家长要进行反思,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一味指责宝宝。

2.宝宝逆反心理的原因

逆反心理主要是教育方法不当,过严、过分溺爱,或家长对子女态度不一致等一系列因素所引起的。尤其是对学龄前期的宝宝,因为此时是儿童发展的非常时期,从一无所知的小婴儿,变成一个有情感、有意志要求、有自己独立个性的儿童,他们的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开始认识自己,并用自己的观念判断别人。

有专家认为,儿童在3岁左右就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就有了自己的意向要求,开始想挣脱成人的怀抱,自由活动,这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第一反抗期。6岁开始用顶嘴的方法,表示对家长干涉的不满,心理学上把宝宝想脱离家长的监护,成为独立人的过程,称为“心理断乳”。

“心理断乳”历时很长,而且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如处理不好,宝宝和家长之间会产生陌生感,彼此开始产生隔阂,整个家庭气氛压抑,生活就不幸福。因此不要动不动就对宝宝骂或打,应从心理特点出发,因势利导,教育时要注意方式,要使宝宝心服口服。

3.宝宝逆反心理的危害

宝宝的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会造成宝宝对人和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从而变得消极沉闷,甚至出现犯罪心理。

逆反宝宝通常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老师、家长越是要求他这样,他偏不这样。而这种情形,最容易引起老师、家长的恼火。而老师、家长越是恼火,对他越发训斥,就会使他更加反感,直接影响到与家长、老师之间的正常关系,以后矛盾还会不断扩大,进而与老师、同学、其他长辈等也无法相处。长大成人后,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甚至会违法乱纪。

4.宝宝逆反心理的预防

(1)预防逆反心理更重要

家长主要应注意教育方法,应尊重宝宝,有事与宝宝商量。不宜采用强硬的压服手段,尤其是对性格刚强的宝宝,否则极易使宝宝发生逆反心理,做出敌意违抗的行为。

一旦发生了敌对行为,矫治就十分困难,预后也相当不好可以使用一些抗焦虑及稳定情绪药物。当情绪好转后,逆反心理有可能逐渐减轻,便于接受行为治疗。

(2)多和宝宝进行情感交流

①注重对话

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宝宝的对话需求,特别是对于叛逆期的宝宝,更要有耐心进行沟通,指导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家长的啰嗦、老师的批评,这些教诲都是善意的,是为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②对宝宝的话表示兴趣

当宝宝向你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心不在焉或不理睬,如果正在做十分紧急的事,不妨跟宝宝打个招呼,以求谅解。

③多陪宝宝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

如:看足球赛、欣赏演唱会等,鼓励其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价值,用知心朋友的态度与他们交流感受,潜移默化地引导宝宝正确的待人接物观念。

④不要简单粗暴

即使一开始就不同意宝宝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充分了解他们的看法后再以交换意见的方式提出你的想法,不要一味说教而不顾子女的感受;对需要干预的事应采取适宜的形式,避免简单粗暴导致更深的隔阂。

⑤尊重宝宝

要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语气说话。让宝宝变得“听话”的良策是尊重宝宝,而不是让他屈服。

⑥相信宝宝的判断

家长要正视宝宝自我意识的增长和对世界认知能力的提高,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宝宝,只需耐心地帮助他们克服自身尚存的幼稚性和认识上的片面性即可。

⑦征求宝宝的意见

家里的大事也可以征求宝宝的意见,如果他的意见合理或和大人的意见一致,就以他的意见来决策,这样可以增加他的“参政(家政)感”和责任感,从而增加宝宝对家长在其他问题上的顺应性。

(3)身教胜言传

家长是子女最直接的老师,故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为方式可以直接促进子女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

①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家长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广闻博见,对具有逆反心理的子女能够采取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去对待,用为人家长的多重人格魅力取得宝宝的信赖和尊敬。

②不要批评和嘲笑他人

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批评、嘲笑他人,包括别人家有逆反行为的子女;不要用不公正的态度和方式处理或抗拒成人社会里遇到的问题。

③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做

树立宝宝的独立人格,不要指手画脚,许多事都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进行,为他们创造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④保持冷静理智的处事态度

避免与子女发生冲突而做出过分的举动。家长要理解所有的宝宝都是容易犯错的,要尽量指导宝宝少犯错误,期望其不犯错误,显然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