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当医生
7897700000037

第37章 防治宝宝发脾气

宝宝带给爸爸妈妈很多欢乐,但是,一个爱发脾气的宝宝,则会把爸爸妈妈折腾得不得安宁。怎样对待这样的宝宝才能不被宝宝牵着鼻子跑呢?妈妈要先冷静下来,仔细观察一下,您的宝宝为什么会发脾气,然后给予有的放矢的帮助。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发脾气被称为暴怒或激惹。如果你的宝宝经常要发脾气,那么,请你要注意了。以下介绍引发暴怒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宝宝发脾气的原因

(1)情绪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人们的心理活动是受大脑所支配的,如果大脑的功能不够成熟,就不能控制自己的举止言行,不正常表现就会层出不穷,发脾气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人类的大脑要等18岁左右时才完全发育成熟。由于儿童脑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故儿童的情绪不太稳定。容易波动,容易发脾气,易哭易笑,变化多端,而且年龄越小这种变化就越明显。例如:2岁宝宝的玩具被人拿去时,立即可以哭吵,甚至躺在地上打滚,当妈妈拿糖来哄他说:“乖乖快起来吃糖”,宝宝就会破涕为笑。5岁的宝宝,就不是那么易哭易笑了,他们比2岁的宝宝更可以控制一些感情,甚至打针时都可以忍住不哭。人们一般都能结合年龄因素来判断宝宝的发脾气,是否属于正常现象。除此以外,还应考虑发脾气的严重程度与次数多少。例如,同样是个3岁的宝宝,为什么李家的小孩不大发脾气,而且一哄就好。但张家的宝宝却经常在哭闹,耍赖,且难以逗好。我们可借此来衡量,宝宝的发脾气,是情绪发育过程中正常现象,还是偏离正常。

(2)脑疾病引起的脾气暴躁

如果因为发生疾病,如脑炎、脑外伤、脑肿瘤、脑变性等,脑的功能受到损害,无法调动脑的抑制能力,去抑制那些不应该发泄的情绪,就出现了脾气暴躁现象,表现为易因小事而大发雷霆,哭吵,蹬足,打人,咬人……

其特点为发脾气现象发生在脑疾病以后,发脾气的程度比较严重,维持时间也较长,有明显的小题大做现象,还可见有脑电图异常、CT扫描异常等。

例如:5岁的亮亮一直是个非常懂事的男孩,他性格温和,肯听话,很少发脾气。不幸的是,半年前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前额肿起了一个包,没有其他不适。谁知不久,亮亮的脾气越来越坏,略不顺心就又叫又骂,甚至因家长没给买玩具而在商店门口打滚,打、咬家长,乱踢人。家长实在无法忍受,所以去心理门诊咨询。医师得知亮亮有脑外伤病史,且外伤后不久出现脾气变化,立即怀疑发脾气与脑外伤有关,通过各种检查,发现亮亮前额的肿块虽然消失,但颅内的肿块仍在作怪,促使绵羊般的亮亮变得狮虎似地易发脾气。

(3)心理障碍引起的发脾气

很多宝宝在家中十分受宠爱,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特别是那些众星捧月一样的宝宝,既有家长娇惯,又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溺爱,很容易变成稍不称心就大发脾气的性格,让家长十分头痛。其实这些宝宝已经不是脾气问题,而是心理行为出现了偏差。

例如:小军是妈妈的独生子,十分受宠。而小军的爸爸、妈妈也是独养子女,四位老人对小军更是特别溺爱。小军5岁了,脾气越来越倔,稍不如意,又哭又叫,谁也对付不了。有一次上街,他看到橱窗里有一支漂亮的冲锋枪,嚷着要买,而妈妈因身上的钱不够,就买了一支稍便宜些的塑料小手枪,谁知他把枪一扔,四脚朝天,哭着闹着非要冲锋枪,任你怎么打骂哄骗,都无济于事。围观者里三层外三层,纷纷摇头叹息,窘得小军的妈妈手足无措,碰巧人群中有个熟人,向他借了钱,买了冲锋枪,小军这才罢休。

尽管小军这样受宠,但他却并不十分快乐。反而总是这也不称心,那也不如意,常常绷着脸,闷闷不乐,无缘无故发脾气。到幼儿园后他也不愿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孤独离群,而且爱啼哭,易嫉妒,总说老师不好。

小军的坏脾气之所以发展到如此地步,和家庭教育不当是分不开的。对此,妈妈们要吸取教训,决不能因为溺爱宝宝而让他们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

2.宝宝发脾气的处理办法

情绪发育过程中的正常发脾气现象,无需特殊处理,随着年龄增长,将会自行好转。由于脑部疾病引起的脾气变坏,最重要的是治疗脑部疾病。

因心理障碍引起的发脾气,则要谨慎处理,做好预防。

(1)抓好“第一次”

很多宝宝的坏脾气其实都是妈妈惯出来的。当宝宝第一次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妈妈们通常的表现都是看着宝宝发脾气哭闹撒泼,心生不忍,于是就迁就宝宝,但是这反而让宝宝认为他发脾气是有效果的,下一次就会仍然坚持,由着性子瞎胡闹。所以为了预防宝宝发脾气,妈妈们特别是年老的长辈们绝不能迁就宝宝,就算宝宝哭闹不止,也不要迁就。

(2)不理睬主义

如果宝宝的任性脾气已经形成,则需要妈妈费一番功夫,加以纠正。最好的办法是,对于宝宝的胡闹不予理睬,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大家态度必须一致,千万不能这边管,那边护。宝宝胡闹了一段时间,自觉没趣,也就会作罢。等他脾气发过后,再心平气和地与他讲道理,分清是非。

3.处理宝宝发脾气的注意事项

(1)良好的心态很重要

对于宝宝发脾气,妈妈首先要有好的心态,不要一味把错归结到宝宝身上。没有错的宝宝,只有错的方法和环境。如果妈妈心里很着急,方法自然难免粗暴,宝宝便会更任性。

(2)要有好的方法

宝宝必须做的事情不要向他征求意见,问他好不好,而是自然而然去做。如果一味征求宝宝的意见,往往让宝宝脾气更大,把事情弄僵。

(3)约法三章

宝宝很容易被多种事物吸引,所以在做事情之前,妈妈可事先和宝宝约定好。如去商场前,就跟他说好了我们去要买的东西,并告诉他不遵守承诺的后果,等宝宝答应了才去。这样就容易让宝宝在心理上有一定约束,明白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

(4)说“不”要有原因

很多妈妈认为宝宝不懂事,不用跟宝宝说道理。这样对待宝宝只能是简单粗暴,从而让宝宝无所适从。所以在跟宝宝说“不”之前一定要告诉他原因。如果宝宝是无理取闹的话,最有效的方法是冷处理,先告诉他错在哪里,然后就不用理他(最好假装忙,千万不要让他发现你在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