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077

第77章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①,画角声断谯门②。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③。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⑤。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注释”

① 黏:紧贴着。一本作“连”。② 谯门:即谯楼,城门上的楼,可以瞭望。③ “寒鸦”二句:隋炀帝杨广断句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万”一本作“数”。④ 香囊,香袋,古人佩身作装饰,此作赠物。⑤ “漫赢得”句: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青楼,妓女所居。

“语译”

远山涂抹着一缕淡淡的云,天空紧贴着大片衰败的草,城头谯楼上的画角吹了一阵后已不再响起。我暂将远行的船只停住不发,姑且与你一同举起这告别的酒杯。有多少如临仙境般的往事啊,我白白地回想着,竟像这散漫的烟霭,迷茫一片。只见夕阳余晖之外的远处,寒鸦万点,一湾流水环绕着孤零零的村庄。

真叫人丧魂落魄啊!当这难舍难分的时刻,我暗暗地解下佩带在身上的香袋,你轻轻地解开打着同心结的罗带,彼此相赠。就这样,我便获得了一个青楼薄情郎的恶名。这一别什么时候再能见到你呀?徒然弄得我衣襟和衫袖上泪渍斑斑。当我从情伤意乱的地方再竭力远望时,只能看见高城了,还有那闪烁着的昏黄的灯火。

“赏析”

这首描写离别场景的词,曾广为传诵,名噪一时,秦观因此而得了个“山抹微云”的雅号,在词坛上留下了不少传闻。

“山抹微云,天黏衰草”,词人着意选用“抹”字“黏”字,以增强景物的可感性和生动性——动词都带着比喻的性质。“黏天”一词,用过的人很多,可知有的本子作“天连衰草”是后人妄改的。“画角声断谯门”,时值向晚,已预为末句伏根。“暂停”二句,点出临别;从“暂”字“聊”字中透出无可奈何和十分感慨的心情,故下接对回首往事的喟叹。“蓬莱”二字双关,即说当时遇合如临仙境,又指明地点。《艺苑雌黄》云:“程公辟守会稽,少游客焉,馆之蓬莱阁。一日,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因赋长短句。所谓‘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也。”这有其《别程公辟给事》诗句“买舟江上辞公去,回首蓬莱梦寐中”可证。鸦噪夕阳、水绕孤村,以景物写心境,极有情致;借用炀帝诗意而不见蹈袭痕迹,自是作词高手。

下片专写分手一刻情况。“销魂”一顿,使黯然之情笼盖以下文字。东坡以为下片起几句是“柳词句法”(见《花庵词选》),颇有眼力,“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确有柳永绮罗香泽之态,但不是疵病,至借杜牧《遣怀》诗句的自嘲,则不但点明别者的青楼身份,也借此说出自己“落魄江湖”的境况。故周济云:“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宋四家词选》)已写“空回首”、“谩赢得”,这里又说“空惹啼痕”,我以为作此词时,秦观的感慨已多于伤情。结尾两句是船渐远去情景,因前有“暂停征棹”语;“高城”也与“谯门”照应;前“画角声断”,结则“灯火已黄昏”,一丝不乱。曾季狸《艇斋诗话》以为是“用欧阳詹诗云:‘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虽秦观未必真取用此诗,但体会行舟中回望之情景,倒是说得对的。

吴曾《能改斋漫录》载此词一轶事,可资笑谈:杭城某官,闲吟此词,误记其中一句说:“画角声断斜阳。”有妓在旁纠正说:“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不是‘斜阳’。”某官便开玩笑说:“你不能将词的韵改一下吗?”妓便将词改为“阳”字韵,念道: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空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绕空墙。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谩赢得、青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