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076

第76章 八六子

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尽还生①。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②。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③。怎奈向④、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⑤。

“注释”

① :通“铲”。② 天与:老天给的,这里实是“天作之合”的意思。娉婷:形容女子美丽,常作美女解,这里指所思之人。③ “春风”句: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④ 怎奈向:即怎奈。“向”为加强语气的语助词,是当时的俗语。⑤ “正销凝”二句:仿杜牧《八六子》词末句:“正销魂,梧桐又移翠阴。”销凝,含闷。

“语译”

在高高的亭台上,我靠着栏杆。心里的恨就像遍地茂密的芳草,你即使把它铲光,它也会再生出来。想起柳荫外我骑着青骢马,河岸边你挥着红衫袖,彼此告别分手的时刻,不免凄怆地暗暗心惊。

老天平白无故地让我与绝色佳人结下这段情缘。明月映着珠帘的夜晚,我们堕入美妙的梦境,领略着春风似的柔情。有什么办法呢!欢乐已逐渐随着流水逝去了,悦耳的琴声不再可闻,翠绡巾帕上的香气也消失殆尽。怎能忍受这片片飞花在晚春时舞弄,濛濛残雨来将晴空笼罩。我正满怀愁绪,又传来黄鹂的几声啼鸣。

“赏析”

这是一首离别相思词,所写思念对象是旧时钟情的妓女。

词发端突兀,破空而来,不知恨从何起。以“芳草”作比,把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和李后主“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句意熔合重铸,又如信手取眼前景物为喻,故周济评曰:“起处神来之笔。”(《宋四家词选》)然后以一“念”字带对偶句点出别离。“柳外”亦即“水边”,是互文。“青骢”,自己所骑,“红袖”对方衣着,都分明记得。以“怆然暗惊”再染“恨”字,用的仍是简言虚笔,进一步叙述发挥,则待下片。此调上片仅占全词的三分之一。先着力把心情说得很沉痛,给人以心中有许多难言情事在的印象,用语含蓄,留有大片余地。

下片以“无端”二字开头,感慨系之,仿佛在埋怨老天好作弄人,既有今日之离,何必当初之合,为什么偏偏让我碰上她呢?“天与娉婷”就是天上掉下个丽人来,有人解为“天生丽质”,不对,须知“夜月”二对句,便是“天与娉婷”的事实。“一帘幽梦”,说巫山之会、云雨之欢;“春风十里”,借小杜诗意点出身份,暗合“娉婷”二字,说她正当豆蔻年华,自己所见之群芳“总下如”也。“怎奈向”一转,“欢娱渐随流水”三句别后情事。欢娱既逝,音信也绝。“那堪”二字,更翻进一层,说面对“飞花”“残雨”青春将暮之景,又如何消受得。“恨”之“尽还生”和“怆然暗惊”,至此都有了着落。从“怎奈向”到“残雨笼晴”,方协一韵,五句一气贯注。结尾以景语代情语,又增加了音响效果。本来花自落、鸟自啼,非伤岁月流逝,无关人事变迁,但在有情人听来,一时都成了怨语恨声。在这里,秦观效仿杜牧同调词末句,恰如前面借其《赠别》诗意一样,是有意为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