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078

第78章 满庭芳

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①。舞困榆钱自落②,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榼③,花困蓬瀛④。豆蔻梢头旧恨⑤,十年梦⑥、屈指堪惊。凭栏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⑦。

“注释”

① “飞燕”句:杜甫《城西陂泛舟》诗:“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② 榆钱:榆荚成串,状如钱,故称。③ 金榼(音科):一种金属制的酒器。④ 蓬瀛:蓬莱、瀛洲,皆传说中的仙山。⑤ “豆蔻”句:用杜牧《赠别》诗意,参见前《八六子》词“春风十里”注。⑥ 十年梦:用杜牧《遣怀》诗意,参见前《满庭芳》“谩赢得”句注。⑦ 芜城:指扬州。南朝宋竟陵王乱后,扬州城池荒芜,鲍照作《芜城赋》凭吊之。

“语译”

清晨,空中的云散开了,春天依着人们的希望,一场急雨刚刚过去,天就放晴了。古老的花木丛生的台榭,飞燕在踢着红花瓣儿戏耍,风中漫舞的榆荚疲倦了,坠落到地上。鞦韆架外,碧绿的河水涨得快与桥相平了。在东风中,在映着垂柳的朱门里,有人在轻按筝弦理曲。

谁不多情。在那行乐的去处,香车缀着珠宝金花,上面张着翠绿车篷;骏马配着玉勒雕鞍,颈下系着大红缨饰,多热闹啊!渐渐地,金杯里的酒空了,仙境中的花困了。往昔那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带给我的烦恼,恰如“十年一觉扬州梦”,屈指细算起岁月来,真叫人吃惊啊!我倚着栏杆站立了好久,望着那傍晚薄薄的烟霭中淡淡的夕阳,寂寞地向着这芜城城头逐渐落下去了。

“赏析”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曰:“少游《满庭芳》诸阕,大半被放后作。恋恋故国,不胜热衷,其用心不逮东坡之忠厚,而寄情之远、措语之工,则各有千古。”这里说的“故国”,就是故都汴京。所以有人认为此词是作者在扬州追念汴京旧游之作,并认为词中的“蓬瀛”与上一首同调词中“蓬莱”同意,都是用来指秦观在汴京供职的秘阁——宋代国家图书馆,是沿用汉朝以“蓬莱”指称洛阳东观的习惯(沈祖棻主此说)。说法如何,姑且勿论,此词十分眷念昔日之欢乐生活却是无疑的。

词以三分之二篇幅写昔日,到下片的后半,才逐渐转到眼前情景。物因心现,景随情移,为表现当年乐事,所写景物也处处被染上一层明朗欢快的色彩。如头三句写晓来雨霁,晴空澄净,以“春随人意”道出其写欢乐的意图。燕蹴飞花,杜诗本用以表现权贵春天游乐的靡丽环境,正好取用;榆钱飘坠,乃晚春之景,今以舞困自落作比,只有欣赏而绝不伤感。绿水平桥,东风拂柳,墙外见鞦韆,门内有筝声,春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过片“多情”二字一顿,是说自己,又像在说他人,言外之意,谁能不留情于其间乐事呢。故写“行乐处”景象热闹非凡,女客乘香车,男子骑宝马,往来不绝。这以后,文笔就转折了,下一“渐”字,将自昔到今的变化过程写了出来。“酒空金榼,花困蓬瀛”是诗化了的叙述。《琵琶行》“门前冷落车马稀”是从艺妓角度说的,作者是游客,身份相反,故就樽前花间的生活说。酒渐渐空了,花即青楼女子,她也渐渐倦怠了。措辞蕴藉而有分寸。然后借杜牧两首写扬州生活的诗语来表述。由此而知其追念的是一位“豆蔻梢头”的绝色雏妓。扬州梦觉,屈指细算,一晃十年,岂不惊心!若词确是写“恋恋故国”之情,则所述种种,只不过是借所在地扬州和唐诗出处指说汴京旧梦而已。末三句以暮烟落日的萧条寂寞之景,跟开头作反照。也由此而方知上片所写种种风光景色,非即目所见,乃“凭栏久”,在追忆往昔中浮现出来的心景。结用“芜城”指代扬州,也正为借此反映出自己现在心境的寂寞与荒芜。以“寂寞”置西下之夕阳上,乃刘禹锡《石头城》诗“潮打空城寂寞回”遣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