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073

第73章 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

十年生死两茫茫②,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③,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注释”

① 乙卯:熙宁八年(1075),作于密州。② 十年:苏轼妻王氏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至作此词时,正十年。③ 千里孤坟:王氏葬于四川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

“语译”

我与你生死隔绝、两不相知已经十年了,即使不想念你,也难以忘却啊!你孤单单地躺在远隔千里的坟墓中,境况凄凉却无处可以诉说。纵然现在能让我们再次见面,你大概也认不得我了,我已变得一脸尘土、两鬓如霜了。

昨天夜里,我做了个梦,忽然回到了家乡,你正在小房间里靠近窗子梳妆打扮,我们彼此瞧着对方,没说一句话,只有眼泪似涌泉般地流了下来。我能料想得到那伤心处的景象,年复一年地,只有夜间的明月照着那长着矮小松树的山头。

“赏析”

苏轼的两个妻子都姓王。前妻王弗,十六岁时嫁给比她大三岁的苏轼,二十七岁病死。三年后,王弗的堂妹十九岁的王润之成为三十三岁的苏轼的续弦。此词为早卒的王弗而作,她死于汴京,归葬在家乡眉山附近的东冈、苏轼祖茔所在地。作此词时,苏轼正新从杭州移官密州(今山东诸城),距王弗逝世十年,已四十岁了。

词上片泛说。先交待夫妻生死隔绝已经十年,接着诉说思念之情。“不思量,自难忘”,话说得真挚而痛切。“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体贴亡妻处境之孤单凄凉,却有人解为作者自叹心情凄凉而无说处,反而浮浅了,远不及悯恻亡灵之苦更深刻而合乎情理。后三句才说到自身,叙来层次分明。“相逢”是不可能的,故用“纵使”;虽无事情的真实,却有感情的真实,人是会作如此设想的。他们永诀时彼此都还年青,这十年中苏轼碌碌风尘,宦游四方,以至蓬头垢面,早生华发,连曾经是最亲近的人见了都认不出来,平常语说来都在情理之中,浸透了人生的悲哀。

下片记梦。上片说到假设的“相逢”,故过片便接“幽梦”。有人说过,人死后尚有三处可得相逢,即“梦中地下更来生”。词意推进,环环相扣。梦里还乡,见到前妻于“小轩窗,正梳妆”,应是往年他们共同生活时惯常情景的再现,说不定还在记忆中留有某些美好细节。汉朝有“张敞画眉”事,是夫妻相爱的佳话,东坡梦其梳妆,岂能无因!然而这次见到,竟相顾无言,泪如泉涌。可见心里该有多少想诉说的话而无从说起;写得感人至深。末了“料得”云云,便又是从“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中生出的:作者说,我知道你为什么这样伤心,你一定是受尽了委屈,一个弱女孤魂独在千里之外,年年都只有深夜明月照在短松冈头,却“无处话凄凉”。这样回应上片,把自己对不幸夭亡的妻子的爱怜、体贴的深情,充分地表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