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038

第38章 浪淘沙慢

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①、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②。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③,费伊心力。云尤雨④,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恰到如今,天长漏永⑤,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⑥?愿低帏昵枕⑦,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注释”

① 因循:得过且过,不振作。② 陡顿:顿时。③ 疏散:疏郁散闷。④ 云尤雨:贪恋欢情。,音替,困极。尤,过度。⑤ 天长漏永:路远时久。⑥ 秦云:秦楼楚馆的云雨。⑦ 低帏昵枕:垂下帷幕,枕上亲近。

“语译”

梦醒时,一丝风透窗而入,将荧荧一点青灯吹灭。怎经得起酒醒后,又听到那空寂的台阶上夜雨不断地滴沥。可叹我总是得过且过,长久地做一个天涯的游客。辜负了佳人多少往日的盟约,就这样忍心地把从前的欢会,顿时都变成了忧伤和悲戚。愁思真深啊!我一而再地回想,在密室的幽深处,几次酒散歌尽后,那鸳鸯被底暖香迷人的时刻,哪里是为暂时开心而耗费她的心力,我们贪恋云雨之欢,有着万般千种的相爱相惜。

现在倒好,彼此天长地阔,每时每刻都觉难熬,我竟无缘无故地自己将她疏远隔绝。不知什么时候,能再重圆这秦楼云雨梦?到那时,我愿垂下帘幕,在枕头上亲昵地相对,轻轻地对她一一诉说:在江畔乡居的日子里,我夜夜都不曾入睡,老数着更漏的点数,心里回忆着以往的情景并苦苦地思念着她。

“赏析”

这首长调也写对恋人的思念。分三叠,用“今—昔—今”结构,即前后写今天的相思愁绪;中间是对往日欢情的回忆。一、三叠都写今,但重点不同:一叠重点在叹久别佳人,辜负前盟;三叠则主要表达将来重温旧梦的愿望。

词将怀人心绪置于风雨寒夜之中、梦觉酒醒之时来写。寒风一线,透窗而入,已足砭人肌骨;更将孤灯吹灭,让周围留下一片黑暗。此时只听到夜雨不断地滴在空阶上的声音。从感觉、视觉、听觉多方面来渲染一个凄苦难耐的环境。“梦觉”,连“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词)的可能也没有了;“酒醒”,一时麻木的痛苦愁恨,又重新回到了心头。环境和内心都如此,所以不堪忍受。“嗟因循”以下,说出愁思原因。说长久在天涯漂泊,不积极争取回去践前盟旧约,都是自己“因循”之故,言下有一种负疚感。所以下面用一个“忍”字,同时也写出从“欢会”变为“忧戚”的内心不平衡。既已提出“从前欢会”来,便十分自然地开启了二叠的追忆内容。

二叠以“愁极”二字贯通前后脉络,因愁而思,再接“再三追思”以领起下文。描述男女欢会,自是柳永拿手,世人词家讥訾亦多,如谓其“好为俳体,词多媟黩”(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绮罗香泽之态,所在多有,故觉风期未上耳”(刘熙载《艺概》);甚或责其“好为淫冶讴歌之曲”(吴曾《能改斋漫录》),“薄于操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等等。但平心而论,寻花眠柳是当时士人的普遍风气,柳永不过是在词中敢于不加讳饰地实写并叙来毫不费力而已。所以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评《乐章集》说:“盖词本管弦冶荡之音,而永所作旖旎近情,使人易入,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

三叠又用“恰到如今”拉回眼前。“天长”言相距遥远;“漏永”写寒夜难尽,又伏下文“数寒更”。“无端自家疏隔”,呼应前面的“因循”,总是自悔自责语。然后用“知何时”(“知”即“不知”)说出自己鸳梦重温的心愿和因相思回忆而通宵失眠的情景。此夜之愁苦情状,到重逢之时倾诉,就都化为一片温馨了。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柳永词(也写夜雨)的结尾,全从义山诗意化出,却能不露痕迹,就像自出机杼,只是偶与前人相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