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274

第274章 长亭怨慢

王沂孙

重过中庵故园①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苔,酒痕罗袖事何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②。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识西园凄婉。

“注释”

① 中庵:唐圭璋笺:“元刘敏中号中庵,有《中庵乐府》。”王筱芸云:“中庵,或以为是元代的刘敏中,但刘敏中是由金入元者,据其存词和《元史》所载事迹看,似与碧山无涉。疑此中庵别是一人,是碧山的朋友,其事迹已不可考。”(《唐宋词鉴赏辞典》二二四六页)② 成秋苑: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梨花落尽成秋苑。”

“语译”

我乘坐一条小船独往,经过了东岸的每一个地方。我还记得当时园门关着,园内绿叶成荫。进园后,一路经过处,莓苔上留下了木屐的齿印;开宴饮酒时,罗袖上沾满了点点酒渍,往事知多少啊!如今想要寻找从前的遗迹,只能是白白地惆怅,繁茂的花园已零落成秋天的林苑了。当年邀约同来赏花的人,自别以后,都风流云散了。

水流向遥远的地方。哪里知道在流水之外,还有那起伏的乱山更为遥远。与天涯未归人相逢的梦境,真是太短暂了,我想是故人已忘了这儿雕刻精美的台榭槛栏了吧。一眼望不尽的是斜阳渐渐西下的景象,我用手抚摸着大树,深深地感到年华已将迟暮。只有残存的几朵红花,还能领会得到这西园凄婉的风味。

“赏析”

此怀旧之作。中庵其人,固不可确知,然重过故园,见人去园荒而兴慨,却和写故国之思的词作,在感情上是一脉相通的。

首句先概说此行。“孤艇”,说独游;“东皋”,是其地;“过遍”,见重游处处留连,启下文,也先摄“寻前迹”之神。自“尚记当日”至“事何限”四句,回忆昔游所见情景。“绿阴”,写花木繁茂;“门掩”“屐齿莓苔”,说其境清幽;“酒痕罗袖”,言相见之欢;“事何限”,总其事而兴叹。转入眼前,则“空惆怅”而已。时未至秋,而已觉满眼萧条,故用李贺“梨花落尽成秋苑”句意。末了才说到人事。从写“赏花人”而知园内必种植好花,而上阕不写,正为可以想见,且避免与词末“数点红英”行文重复。至此点出“别”来,以“风流云散”。四字束往,感慨无限。

园在水边,故换头从“水远”说起,这“远”字,不为水,不为山,专为故人而设。“怎知”二句,是“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词意的变化,故接以“天涯梦短”四字。此“梦”是作者因想念故人而做的梦。那么,故人因何迟迟不归呢?这不是词中要说的,也未必是作者所能回答的。“想忘了、绮疏雕槛”,也只不过说说而已,当然另有缘故,不是真的“忘了”。“疏”,亦雕刻之意,四字指代园中精工细作的种种建造。“望不尽”十四字,无限低回。斜阳欲落,树犹如此!“年华将晚”,是说季节,也是说人。结语若说花都落尽,倒反没有余味,留得“数点红英”自好。花亦如人,在故友都“风流云散”之后,所余一身,已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所以才真正识得“凄婉”的滋味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