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262

第262章 瑞鹤仙

蒋捷

乡城见月

绀烟迷雁迹①。渐碎鼓零钟,街喧初息。风檠背寒壁②。放冰蟾③,飞到蛛丝帘隙。琼瑰暗泣④,念乡关、霜华似织。漫将身化鹤归来⑤,忘却旧游端的⑥。欢极。蓬壶蕖浸⑦,花院梨溶⑧,醉连春夕。柯云罢弈⑨,樱桃在,梦难觅。劝清光,乍可幽窗相照,休照红楼夜笛。怕人间、换谱伊凉,素娥未识。

“注释”

① 绀:天青色,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② 檠:灯架,也指灯。③ 冰蟾:月亮。④ 琼瑰暗泣:谓暗泣流泪,泪如珠玉。《左传》成公十七年:“声伯梦涉洹,或与己琼瑰食之,泣而为琼瑰,盈其怀。”⑤ 化鹤归来:传说中丁令威事。参见王安石《千秋岁引》“华表语”注。⑥ 端的:确实。句中倒装于末。⑦ 蓬壶:蓬莱、方壶,海中仙山,此指代水中汀洲。蕖,荷花。⑧ 花院梨溶:晏殊《寓意》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⑨ 柯云罢弈:入云山打柴,看人下完棋。《述异记》:晋王质入山打柴,遇仙人对弈,弈罢,斧头柄(柯)已烂,时逾百年。 樱桃在:《酉阳杂俎》:某梦邻女赠樱桃二枚,食后醒来,方知是梦,然枕边犹有樱桃核。 乍可:宁可。 伊凉:《伊州》《凉州》,皆曲名。

“语译”

黄昏时,在天青色的烟霭中,南飞的大雁消失了踪影。渐渐地已有零零星星的鼓声和钟声响起,市街上的喧闹开始停息了下来。靠在寒伧的墙边的孤灯,在风中摇晃。云间露出明月,洒下银光,透过结满蛛丝的帘间空隙照了进来。我独自暗暗地垂泪,想到今夜乡关处处,都将铺满白花花的寒霜了。即使我像成仙后化鹤归来的丁令威,又有什么用?世道已大变了,真的,我把往昔来到故乡的种种情景都已忘却。

那时候是何等欢乐啊!在恍如仙境的汀洲上看水浸新荷,在开满梨花的院落里赏溶溶月色,我们曾在春夜里欢饮达旦。但就像古人上山砍柴,观一局棋完,斧柄已烂;恰如枕上醒来,见梦中吃过的樱桃,尚有核在,而梦境却再也找不回来了。我劝月儿,你宁可把清光投向那幽静的小窗,也别去照那些整夜在红楼里吹笛寻欢的人。我怕如今人间的乐谱已更换成北方的曲调了,你嫦娥未必能听得懂吧!

“赏析”

南宋亡后,蒋捷曾在外流浪多年。这是他初回故乡阳羨(今江苏省宜兴市),在夜间望月,触动故国之思而作的词。从写月色与霜华看,当是秋夜。

词上片情调凄惋。从“绀烟迷雁迹”起头,写景中有象征意味。这“迷”字,字面上是说看不到南归的大雁了;但从情绪色彩看,未必没有自己心境迷惘、迷乱的暗示在。钟鼓渐起,“街喧初息”,此正夜静思集之时;风灯寒壁,“蛛丝帘隙”,其境况之凄凉可见。夜冷霜华重,恐也有遗民寥落悲苦的寓意在,非只写自然环境而已。想起当年丁令威化鹤归来,唱“城郭如故人民非”事,仿佛相似,但又不一样,化鹤成仙是超脱的,而词人却身历其境,无法从亡国的痛苦中摆脱出来,故用一“漫”字。所谓“忘却旧游”,实在只是内心愤激情绪的反应,是气话,其实他根本无法忘却。

过片用“欢极”二字,领起对昔日情景的回忆,是突兀的,初看不免有点奇怪:上片不是刚说过“忘却旧游端的”吗?怎么又记得清清楚楚了呢?所以我们才说他没有真的“忘却”。这与杜甫《兵车行》在写法上有一点很像,杜诗云:“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役夫刚说完岂敢申恨、不敢申恨,接着就滔滔不绝地申述起愤恨来了:“且如去年冬,未收关西卒。……”蒋词也正是如此。当年在水边、在院落,“醉连春夕”,欢乐难陈。岂料乐极悲生,到头一梦,世间已变,往事难追。将棋罢柯烂和梦食樱桃而留核两个典故,熔铸在一起来表述自身的感受,使句意更为警拔,这也足见作者善用事的语言技巧。末了“劝清光”五句,与上片末人事全非之意相应。“红楼夜笛”,指的是正得势的新朝权贵富家,所吹奏之北曲新调,词人厌闻,这其实也并不关乐声,而只是一种政治上爱憎态度的表白。怕“素娥未识”,说得风趣,也为紧切“望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