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258

第258章 瑶花慢

周密

后土之花②,天下无二本。方其初开,帅臣以金瓶飞骑进之天上③,

间亦分致贵邸。余客辇下,有以一枝……④

朱钿宝玦,天上飞琼⑤,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谩拟梨云梅雪。淮山春晚⑥,问谁识、芳心高洁?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金壶剪送琼枝,看一骑红尘⑦,香度瑶阙。韶华正好,应自喜、初识长安蜂蝶。杜郎老矣⑧,想旧事、花须能说。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⑨。

“注释”

① 瑶花慢:原作《瑶华》。② 后土:扬州后土祠。③ 天上:皇宫、皇帝。④ 有以一枝:原本以下残缺。词原有一百五十余字的长序,今传《洲渔笛谱》版本残缺了序文的四分之三。⑤ 飞琼:许飞琼,仙女,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⑥ 淮山:指盱眙军的都梁山,在南宋北界之淮水旁。⑦ 一骑红尘:杜牧《华清宫》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⑧ 杜郎:指杜牧,作者自比。⑨ “记少年”二句: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又《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语译”

像红色的金花饰、珍贵的玉玦佩,是天上仙女飞来,化作此琼花,她比人间的春色,自是不同。这花在江南和江北都未曾见过,请别胡乱地将她比喻似白云的梨花或者像雪片的梅花。淮水旁的都梁山,春已迟暮,试问有谁能识得她芳心的高洁呢?经过了几番花开花落,守卫在边疆上的英雄将士们,也都已渐渐衰老了!

这琼玉花枝被剪下来,插在金壶中送走,你看传送者骑上一匹快马,扬起滚滚红尘,让这异香直达瑶台宫阙。春光正大好,花儿也该自感欣喜,能够初次结识京城这许多像蜜蜂、蝴蝶似的爱花的权贵们。我这个杜牧是已经老了,回想起历史上的种种事情,这琼花便是见证,她应该是能够讲出许多来的吧!我回忆少年时在扬州的那段生活,简直就像一场梦一样,那时候,二十四桥都被沉浸在一片宁静的明月光影之中。

“赏析”

这首咏琼花的词,或以为作于宋度宗咸淳年间。其时蒙古族已大军压境,国势危急。度宗与大臣贵族们仍沉湎于听歌看舞、饮酒赏花的逸乐生活之中。词通过对朝廷特重扬州后土祠之名花一事的描述,从侧面讥评了南宋统治集团全然不思挽救危局的奢靡腐败风气。

上阕先描写琼花。“朱钿宝玦”,皆用以喻花,与下文关联。“飞琼”一词。义带双关,既指从天飞落的琼花,又说她是许飞琼那样的天上仙女所化。“江南江北”,花之产地在扬州,是江北;进贡到京师临安,是江南。“梨云梅雪”,是梨花梅花的修辞说法,以其在枝上开放时如云似雪而借代“花”字,琢句极精巧。写“淮山”,也就连及了扬州,山在其北,因邻南宋之国界边境,已暗中关合片末之“玉关”(借指边防)。花之仙姿,人所共睹,而其“芳心高洁”,又谁能识得?春既晚,花将落,花也有自己的悲哀,而这悲哀便与词人对时代和现实政治的感受融合在一起了。“消几番”二句,正是其严肃而深沉的感慨,讥刺的锋芒于此一露;我们仿佛又听到昔日陆放翁的叹息:“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

下阕前半即写序文所说的将琼花“进之天上”的过程。“一骑红尘”,用杜牧题华清宫诗语,大有深意。这等于把眼前扬州飞骑进琼花事,比作天宝乱前,海南飞骑进送荔枝,其后果已不言而喻了。“韶华正好”,专指小朝廷把进名花当作盛事,兴高采烈,自我感觉良好,所以是带有讽刺意味的反话。同样,“应自喜”,也只是对受宠的名花的调侃,切不可看错。京城里权臣贵族们如贾似道之流,在词中被辛辣地比之为“长安蜂蝶”,他们不过能喧闹一时而已,霜雪至时,下场可知矣。这是落实序文中“间亦分致贵邸”一语,作者之爱憎极为分明。“杜郎”以下,转入写自身的经历与感受。这“旧事”内涵甚丰,历史上有过多少荒淫亡国的教训啊!比如隋炀帝就是为玩赏扬州的琼花,不惜劳民伤财,而激起天下大乱,遭致灭亡的。这些琼花都是知道的,故曰“花须能说”。至于自己少年时在扬州的一段生活所留下的美好回忆,只不过如一场梦一样,再也不可能找回了。写扬州而说杜牧,几成惯例,白石道人的《扬州慢》即是。周密能用小杜诗语而变更其意,十分自然而又深沉地写出自己对时局的悲观绝望,这正是他艺术上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