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257

第257章 高阳台

周密

送陈君衡被召①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②。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③,骏马名姬。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④?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释”

① 陈君衡:名允平,号西麓,四明人。宋亡后,应召赴大都(今北京)为官,有词集名《日湖渔唱》。② 茸帽风欹:皮帽被风吹得斜侧了。《北史·独孤信传》:“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欹,一作“欺”。③ 叠鼓清笳:王维《燕支行》:“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小击鼓谓之叠。④ 方回:贺铸的字,贺铸以《青玉案》词“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著名,黄庭坚诗称:“解道当年肠断句,世间唯有贺方回。”作者借以自比。

“语译”

您应诏前去朝见元天子,旌旗招展,光照原野,车马仪仗,浩浩荡荡,在行进的途中,平沙万里,野旷天低,好不威风。您腰间的宝带,镶着金花,饯别的酒席间,春风吹得皮帽微微倾侧,真是潇洒得很,一路上经过秦地重关、汴梁河流,可想见您登山临水时兴致勃勃,将所见所闻,都写成了新诗。您正可纵情游乐,跟随着您的是击鼓呜笳的乐队,还有骏马和名姬,多么风流!

当您被朝廷召宴酒半醉时,该是面对着燕山的白雪吧!这正是大河冰封,水中月影冻结,晓色来临,陇上白云飞渡的时节。我已是垂老暮年之人了,还有谁会想念着我这个好咏断肠词句的江南贺方回呢?东风渐渐把西湖的堤岸吹绿,大雁已经飞回,而北去的人却未见南归。最令我关切的是,我纵然把梅花全攀折尽了,怕也难以寄托相思之情啊!

“赏析”

词是作者送陈君衡应召所作。其时,宋亡,已是元朝统治。周密是一位有爱国思想的词人,所以改朝后,便隐居不仕;而陈君衡则被召至大都(今北京)为官,替元廷效力。周与陈原有交谊,临行相送,心情自然相当复杂。因而这首送别词的表面,虽似在为友人的前途庆幸,实则字里行间都颇有微词,我们不难从中体会到作者的讥诮和不满。

送别词而不写送,回避了为行客饯行、劝酒、挥手、伫望之类的表示,这是很特殊的,很可能根本就不曾有这些事,也许作者唯一的表示,就是写了这首耐人寻味的词。

上阕,全写想像中陈君衡奉召出发北行的情景,写得他威风显赫,踌躇满志,一派风流。“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已够风光的了,再经“平沙万里天低”句一衬托,更显得气势非凡,而此去北行的意思已在其中。“宝带金章”,显示他地位之尊贵,“茸帽风欹”,愈增添风度之潇洒。“秦关汴水”,本大宋沦丧之国土,今“登临”而不流涕,反将观赏山河之游兴“都付新诗”,这不是微词是什么?又伴随有“叠鼓清笳,骏马名姬”而纵其“英游”,供其逸乐。这与其说是作者在羡慕他的幸运,倒不如说是在隐曲地骂他是何心肝。

下阕过片先承上,继写其到达大都后参加朝廷的召宴,故点“燕山”,自然也是想像中的情景。“冰河月冻,晓陇云飞”,突出北国严寒荒漠气氛,令人联想到蒙古贵族统治者,绝非是行“王道”之辈。“投老”二句,转入写自身境遇,藉此略申“送”意。为什么要以贺方回自比呢?除了彼此都是“江南”词人外,主要还因为他“彩笔新题断肠句”(《青玉案》),写过形容愁的绝妙词。这样,自己写断肠句就与陈君衡春风得意赋新诗更形成了强烈的对照。然后又以春绿湖岸点江南时令,也对照着燕山冰雪世界,或藉以寓人情之不同。薛道衡以“人归落雁后”(《人日思归》)句著名,今又赋予其新的含义,此“人未南归”,当是讥陈氏不能安贫守志,恋荣华而不归也。故结语借陆凯自江南折梅花“寄与陇头人”事,反其意而用之,说“折尽梅花,难寄相思”。之所以“难寄”,不是因为路途遥远,信息不通,不是因为碰不到“驿使”捎带,说穿了,无非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作者仿佛在说,你此去北庭做官,也是人各有志,看来老朋友的情谊也就尽于此了,从此以后,大家还是各自分道扬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