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学生的基础是最重要的。九尺之台,起于垒土,没有一种规范化地做好具体小事的能力,当然不能成就大事,成为大师更是一种妄想。在这个阶段对他们进行较严格的要求,甚至像管理军队一样强调一些细枝末节是切实可行的。不过,当你发现有人已经具备了成为尖子生的潜质时,你的思路就该适时调整了,就像杨过已经学贯百家,应该参一参独孤九剑了。
所以到了这个阶段,我们老师对那么稍微特殊的几个人的任务是:让一个聪明的孩子更具智慧,让一个知识丰富的孩子具备智识,让一个技巧丰富的孩子大巧若拙,总之,让他们领会“独孤九剑”,助他们登上高峰。
人在江湖,先学使剑,先有剑客,后有大师。比如你只是一个语文老师,并不深谙教学之道,但学生的素质是一个综合有机体,无论文理,都是由他对多门学科的领悟能力构成,学生高考总分好几百,而不是一百,无论哪一科出现纰漏都影响到他最后成为尖子,成为大师。具备尖子生素质的人大都在每一专业领域独占鳌头或运转自如,他们都是强者,而这些强者决不是从速成班里走出来的,十天半月,一个学期,甚至一年半年的封闭集训之类,都快把人窒息死了,怎能培养出大师级人物。一个真正的尖子,他一定是最通人性的,可能在性格差异上千姿百态,或张扬,或内敛,但他一定是最生动最艺术的,它是上帝的杰作,一定万分可爱,值得你多看一眼,他可能好得可爱,调皮得可爱,甚至是“混蛋”得可爱。
所以,我把尖子生的培养看作一个长期的过程。何谓长期?我以为,最起码是三年,在这三年的高中生活里,你要一步一步慢慢走过,你不仅仅是个学生,你要像少林武僧那样挑水担柴,也要像他们那样感悟山水,你要像一个由少年走向青年、成年,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人那样,经历三年,而不是仅仅把它化归为一张时间表,你的各科素质就会在细水长流中愈加显露,愈加峥嵘,你也就慢慢成器。所以我反对那种“一年适应,两年上路,三年冲刺”之类的口号,把孩子的灵性全糟塌了。打个比方:一万米跑,你前三千米用来散步,中间三千米改竞走,然后一下子冲刺,累不死才怪,孩子们早就烦了。
所以,我的观点,高一太重要,高二最重要,等孩子们走过后会发现,他握剑的手,在三年前握上去的那一刻,就已经定型了。
为师者尊,只有好师傅才带得出好徒弟。我们来设想一个情景:
某科老师发现了一个优秀的学生,非常喜爱,而这个学生突然发现自己也欣赏自己的老师,好了,青出于蓝,必然的。一段时间之后,该生发现自己同样欣赏自己另外一个老师,那好了,它可以成侠了。又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大部分的老师都很可敬又很可爱,好了,他离登峰造极不远了。
这个梦想剧场的前提是,有好的老师,而且他们要始终在一块。求学半途而更换师傅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情!
单论老师们的素质是一个很庞大的话题,在这里只谈一点。好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和缺点的人。尖子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点,况且人都是肉眼凡胎,穷其一生精力也不够,大师也是在最适合自己的一方面成就伟业的。好的师傅,应该能够慧眼辨识自己的徒儿适合继承哪一方面绝学,绝学到手,剑走偏锋才有所凭依,就像《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忠厚老实练功不偷懒,最适合学降龙十八掌;而老顽童古怪精灵,就喜欢动个脑子,于是练起了左右互搏。
——发现学生是老师们必须做到的。
当老师具备了慧眼识英才的素质,师生关系融洽,求学习武之道也就进入了良性循环,这时学生与老师也就难舍难分了,此时更换老师,或者名义上以“更优秀的老师”来代替师傅,是否可行?要知道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师生建立起的这份恩情是最珍贵的,师者为父,而最具战斗力的当然是父子兵,相对频繁地更换师傅,要建立一种亲密的师生情谊就会略有难度,同时给予老师用来充分观察与理解学生的时间与机会也就偏少,徒弟的剑术怎能精良?而且,在优秀弟子的成长过程中,发现他某一方面异于常人的禀赋也需要时间,“倚剑云霄对月磨”,“宝剑锋从磨砺出”,找到一个点,然后去突破,不仅仅是学生的责任,也是老师的责任。
所以,尖子生是否得以浮出水面,依赖于老师的素质,依赖于他本人“暴点”的突破,也依赖于师徒之间风雨同舟的相互偎依,因为这是一个长期计划的执行,也是一个严密复杂程序的不断完善。
具备了做人应有的完整而又丰富的性格,又具备了成就伟业的良好的师徒关系,同时又发现并明确了适合自己的绝学究竟在哪里,对于尖子生来说,剩下的问题就是你如何去实现了,去实现你的剑侠之梦,去成就你的大师情怀。我们现在看一看,你已经具备了哪些素质:丰富的知识储备,规范的学习能力,健康鲜活的人性,对某学科的痴迷,等等,你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很优秀的尖子了,但你似乎还缺少一点东西,你需要继续学习。
在这里岔开一会,说一下分班问题。很多学校,可以说是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着在高二年级分班的现象,文理尚且不论,我认为文科和理科思维方式略有区别,分科有利于特定学生的选择性发展,不至于因为某些天才或者后天之才因为一科不通,或专通一科而贻误终身。但是,对于实验班的单独重组,我总觉得值得商榷。在实验班里听课,我总感觉严谨有余而精彩不足,气氛很不活跃。联想到尖子生的问题,我觉得,江湖上的大师往往都是善学之人,他不仅会宗师级的功夫,也会一些奇淫技巧、旁门左道之类,江湖上多的是奇人怪士,他们都有可资学习的优点,而大师不同于庸人之处就是,他可以把这些搬不到台面上的东西化为自己功力的一部分,去其糟粕,保留精华,甚至改变其性质,把本是消极的东西变为积极,使残枝败絮变为金枝玉叶。
所以说,一些整体学习并不是很在行的学生,其身份就类似于那些江湖术士,灵动,诡异,在某一方面思路开阔,只不过因为基础或者追求上或者性格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成为尖子,但尖子生完全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而在实验班中,如果风格差异很大,个性突出,当然可以激发创造力,但是,实验班很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是风格类似,死水微澜的情景是容易诞生大批量的优秀人才,而不能产生大师,这就是差距。一个尖子的继续学习,就是要不断地汲取各类人群的养分,创造性地变为自己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组成部分,如此才能战无不胜。
论题为“剑走偏锋”,实则探讨的是剑法,也就是一个尖子生的成长历程。尖子易得,尖子中的尖子难求。培养尖子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对潜在的尖子进行培养,我们损失的就不仅仅是个优秀学生,而是一个大师,甚至有可能是可以改变格局的伟人,此话非虚,教育本来就是创造明天的一项工程,所以,丢弃浮躁,静下心来,给孩子们感觉,让他们出手便是锋芒,让他们决胜峰巅。
注重批评的艺术性
在对尖子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批评也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过,批评会对尖子生的情绪、感情、心理、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只有适时、适度、有效的批评,才能起到鼓励、鞭策尖子生更上一层楼的作用。
因此,班主任必须掌握必要的批评技巧。
有这样一个案例:
我班的李伟同学是个尖子生,数学成绩尤其好,但较自负、贪玩,在月考成绩下降时,却不以为然。有一次,我抓住了他犯的一个小错误,批评了一顿,但我发现他并不诚心接受,他的不高兴全写在他的脸上了。当天晚上,我找他深谈了一次,自认为走进了他的心灵世界,但他的强作微笑,显然是在敷衍我。夜深了,我辗转反侧,为我教育方式的不成功而不能入睡。第二天,我决定冷处理,表面上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方式,实际上我在观察他,发现他学习心不在焉,后来有老师反映他作业马虎,此时如果采取批评的方式,可想而知,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于是我通过表扬大批同学的学习态度、学习品质、学习效果,并且大力表扬他周围的同学,表扬和他相处最好的同学,并且引用其他教师的话进行大力表扬,直到我用目光扫到他的脸上发现他的脸红得很厉害为止。果然他“心动”了。以后的几天,他学习踏实,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我看在眼中,喜在心上。终于,我看到了他对我真诚的微笑,期中考试重新进入了年级前十名。
众所周知,尖子生,是教师的宠儿,是中下等学生心中的英雄。教师喜欢尖子生是十分自然的,但他们即使天生是块“美玉”,也同样需要教育者的精雕细琢才能成器,而批评无疑是精雕细琢的“武器”之一。
那么,在必要的情况下,该怎样批评尖子生呢?
一、注意批评的场合与时机
一般来说,批评尖子生应根据其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批评场合和时机。对于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的尖子生,教师和班主任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和场合,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对于那些一时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比较固执的尖子生,可以适当在办公室进行批评,借助其他教师言论的旁敲侧击,使其及时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对于自尊心很强又“爱面子”的同学,则应以单独聊天的方式进行批评,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让其在与老师平等交谈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有被批评的错误具有代表性,批评一人可以教育全班学生时,才可公开批评,起到对全班同学“敲警钟”的作用。另外,对于尖子生缺点错误的批评应随机进行,切不可等错误积累到一定程度才采取措施,应随时发现,随时批评。
二、点到为止
对于自尊心很强,自觉性和悟性较高的尖子生,批评尽量不用激烈的言辞,也不能啰嗦不休,只须指出问题,点到为止。比如:
我班有名女尖子生和别班一名学生发生早恋,还经常以学习为名到他班闲谈,影响很不好。该女生自尊心较强,我找她谈心:“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只有在学校学好知识,将来才能立足社会,如果在校期间因为不应该的事情耽误学习,可要懊悔终生啊!”这个女生当时脸红了,只说:“老师我明白了。”从此,早恋终止了,她成了我班学习最刻苦的一名学生。
三、以鼓励代批评
对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尖子生,一般宜通过鼓励达到批评的目的。使他们从鼓励中发现不足,看到希望,增强信心。比如:
我班一名班干部,工作一直积极主动,做得很不错,并深得老师赞许和同学们的认可。但有一次,他因为意外的原因,在组织一次全校性的班级活动时,搞得很糟,部分同学对此表示不满,该同学就此背上了思想包袱,工作再不像原来那样积极、主动、热情了。我找他谈话:“你以前的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不能因一时的失误就失去信心,只要今后在工作中更认真、细致,你就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从此,这名尖子生又开始积极主动进行班级工作,成效一直不错。
四、因人、因势施批、有的放矢
批评尖子生方式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当时的具体环境和尖子生的个性特点、情绪状态及承受能力而定。如必须当场提出批评的,应及时批评;事态不严重的,事后提醒;尖子生已认识到个人的错误,且处于自责状态的,应用委婉的语气批评或事后批评;尖子生自认有理,且处于抵触情绪强烈时,应避开正面严厉批评。批评尖子生还要考虑其个性特点,不同性格的尖子生对批评的反应往往不一样,承受能力也不同,必须因人而异。如对于有惰性、依赖心的尖子生,宜用较尖锐,语调较激烈的措词,但绝不能讽刺挖苦、肆意辱骂;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尖子生,宜用对错误不“和盘托出”,而是逐步传达出批评信息,使对方逐步适应,逐步接受;对于盲目性大、自我觉悟性差,但易于感化的尖子生,宜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使被批评者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其自我反省;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犟、容易激动的尖子生,宜以商讨的方式,平心静气地使其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自然接受批评意见;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尖子生宜将批评的信息,以提问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尖子生自然就会意识到,并加以注意。
批评有针对性,收效才会大。老师在台上大讲特讲,但讲得大,讲得空,一般学生摸不着头脑,犯错误的尖子生也不怕,还是我行我素,批评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批评要有的放矢,就是指批评要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批评要带有明确的目的,点明改正的方向。
五、把批评变成阳光雨露
在一般人看来,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肯定是“苦”的,而且正因为“苦”,被批评的学生才会屡屡产生抵触情绪,致使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即批评的“负面效应”。
但,也有一些老师很聪明,他们总能把批评变成阳光雨露。
请看下面这个有趣的例子:
有一次,几个属鼠的男生在期中考试中考了满分,挺得意,有点飘飘然。他们的班主任发现了,就对他们说:“怎么?得意了?你们知道得意意味着什么吗?请注意今天下午的班会。”那几个学生一听,猜想,糟了,在下午的班会上,等待他们的准是狂风暴雨!可奇怪的是,在班会上,班主任的批评却妙趣横生。他是这么说的:“树林子要是大了,就什么鸟儿都有;自然,天下大了,就什么老鼠都有。我就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有只小老鼠外出旅游,恰好两个孩子在下兽棋,小老鼠就悄悄地看。不久,他发现了一个秘密,这就是,尽管兽棋中的老鼠可以被猫吃掉,被狼吃掉,被虎吃掉,却可以战胜大象,于是立刻认定,它是真正的百兽之王!这么一想,小老鼠就得意起来,从此瞧不起猫,看不起狗,甚至拿狼开心。有一天,它还大摇大摆地爬到了老虎的背上,恰好老虎正在打瞌睡,懒得动,就抖了抖身子。小老鼠于是更加得意:瞧,把老虎都吓得发抖了,没错,自己肯定是大王!它这么一得意,便趁着黑夜钻进了大象的鼻子。大象觉得鼻子痒痒的,就打了个喷嚏,小老鼠立刻像出膛炮弹似地飞了出去,然后扑通一声掉在了臭水坑里!好,现在就请大家注意一下‘臭’字的写法,一个‘自’,一个‘大’,再加一点,就是‘臭’。有趣的是,咱们班有不少属鼠的同学,那么,这些‘小老鼠们’是不是也会掉到臭水坑里呢?我想,要想不掉进臭水坑,必须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永不骄傲!”说到这,这位班主任还特意看了看那几个男孩子。那几个男孩子当然明白,老师的批评,全包含在那个有趣的故事中了!他们挺感激,很快改正了自己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