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7565800000011

第11章 锤炼尖子生的道德品质(5)

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历史上曾发生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作为一个“规则第一”的经典至今已流传了200多年。

当年,牧师哈佛在立遗嘱时,将自己的一块地和250本书赠送给了当地的一所学院,这所学院后来就发展成了今天的哈佛大学。

这所学院很珍惜这250本书,将其存放在图书馆内,并且规定,学生只能在图书馆内阅读,不能携带出馆外。

后来,关于这250本书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这个图书馆。大火发生之前,一名学生碰巧将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基督教针对魔鬼世俗与肉欲的战争》偷偷带出了图书馆,准备在宿舍里读。当他得知图书馆被烧毁后,意识到自己拿出来的这本书,已经是那250本书中的惟一一本了,珍贵不言而喻。怎么办?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他找到了当时的校长霍里厄克,说明了原委,并将书还给了学校。霍里厄克收下书,感谢了他,然后将他开除了,理由是他违反了校规。

这就是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更有效。

其实,在我们看来,霍里厄克校长完全可以不开除这名学生,因为哈佛牧师的书总算留下了一本,并且这名学生还是诚实的,事后主动将书送了回来。但霍里厄克最终还是选择了按校规办。这样做,他就将“一切按校规来”这种理念种进了当时乃至后来的哈佛大学学生们的心中。

没有哪一种关于规则的教育比这更有效。

但这种有效的方法却常常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不管是在中学还是大学的食堂,常常会有买饭不排队的现象。人们往往将这种现象的产生归因于学生的自觉意识差。但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其实不完全是这么回事。食堂里卖饭的人往往不看谁先来后到、谁的手伸得长,就先卖给谁。

一次我在一所中学采访,校长领我参观餐厅。正是午饭时间,在一个标有“教师窗口”的售饭处,只见前面排了十几个正在买饭的学生,几位老师排在学生的后面。

学生在老师的窗口买饭,这显然是不守规则。但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缺乏规则意识,不懂得尊重老师,更重要的还在于负责执行规则的人,即卖饭的人没有尽到责任。假如卖饭的人坚决不卖给学生,当然,哪怕你是尖子生也不行,那么,还会出现这种现象吗?但是,如何让卖饭的人严格执行规则,那只有学校的校规能约束,而不是老师能做到的。

有规则不严格执行,实际上就是鼓励大家不守规则。

要让学生都守规则,就必须创造这样的现实,即让守规则者不吃亏,不守规则者得不到任何便宜。

惟如此,我们的学生才能成为守规则的人;

惟如此,我们的尖子生才能成为守规则的优秀学生。

唤起尖子生的同情心

有位班主任讲过这样一件事:

某班正在开展“慈善捐款”活动,可是同学们奉献爱心的热情显得不是很高。很多学生在这个时候选择了沉默。尤其是一个身穿名牌,家境富裕的尖子生,他一直坐在座位上津津有味地看着自己喜爱的连环画,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班主任陆老师见此情景,提醒他,“你看,爱心活动的场面多感人”。他却振振有词地说:“我才不浪费钱呢,我不是傻瓜!”

这种对一切漠不关心、冷漠无情的不良心态,不利于尖子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才能唤起尖子生的同情心呢?

一、引导尖子生孝敬父母

可经常开展“今日我当家”之类的体验活动。引导尖子生适当地承担一些家务,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体验生活的艰辛,从而教育其更好地理解他人,克服自私心理。

可经常开展“孩子孝,父母笑”之类的活动。如确定双休日为“孝敬日”,要求全体学生在周末必须为父母做一件事,如当父母劳累一天下班回家时,要学会及时倒杯水递给父母喝,并让他们休息一会儿,而不应该父母一进门,就急忙翻父母的提包,看给自己带回了什么东西。要让尖子生慢慢学会懂得去关心父母,而不是总奢求父母给他们无私的爱。

另外,还可经常引导尖子生这样去做:每天晚饭后,把自己在学校里的情况,向父母说一说;一天之中,尽量抽时间,洗一次碗;当你与父母发生争执时,尽量克制自己,首先把说话的音量放低;一个月,与父母一起看一场电影;星期天,抽一点时间洗自己的衣服,也帮着洗父母的衣服;尽量节省,不乱花零用钱;积攒一点零花钱在父母生日时,买一件礼轻情义重的小礼物送给父母,或者干脆自己动手制作一张精美的贺卡送给父母……

二、引导尖子生关心同学

日常生活中,教师不经意的言行,都会给学生一种直观感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当班中学生因身体不适呕吐了,其他同学见状或哈哈大笑或捂鼻子时,老师不是去责怪同学“幸灾乐祸”,而是应当赶紧深表同情地说:“哎哟,某某同学呕吐了,真可怜啊!上回你呕吐也很难受吧?”“幸灾乐祸”者往往会联想到自己的痛苦经历,从而止住笑,松开捂鼻子的手。老师则可以拿出自己的餐巾纸和学生一起去关心那个呕吐的同学,问问他还难受不难受,以示同情。当班中学生不小心跌倒时,可以和其他学生一起去把他扶起来,问他痛不痛,安慰他等等。教师要时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充分利用学生的向师心理,使学生从模仿到自觉,从而开始同情、关心班中同学,使同伴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三、引导尖子生敬老助残

敬老助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使尖子生拥有这种美德,教师可经常搞以下活动:

经常开展“敬老院里认亲人”活动,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孤寡老人是需要我们特别关心的弱势群体。请学生以雏鹰假日小队或四人小组名义,共同结对一个“爷爷”或“奶奶”,经常上门慰问,为他(她)打扫卫生、庆贺生日或表演节目,使他(她)能感受到亲情与快乐。

经常开展“我与残疾儿童手拉手”活动,让学生同情每一名残疾儿童。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借助书信或其他形式经常搞联谊活动,互相展示特长,互相赠送礼品,和他们建立深厚感情,从而感觉到“其实残疾儿童也很可爱”,由爱生怜,最终以关爱的眼光投向他们。

另外,还可开展“你的痛我知道”等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病人的痛苦,并且作出相应的关怀行动。比如轻步行走、小声说话、问寒问暖、讲笑话解解闷或者削水果、递水送药等。邻居有人生病,当爸爸妈妈去探望时,学会请爸爸妈妈代为问候。

四、引导尖子生乐于助人

教师要让尖子生知道自己是幸福的,可是还有很多不幸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为此,可以设计一个“爱心倡议”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奉献一份爱心。《爱心倡议书》中可以这样写:当你们在爸爸妈妈温暖怀抱里撒娇的时候,当你们在爷爷奶奶面前被万般宠爱的时候,当你们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开启一本引人入胜的图书、享受着生活带给你们幸福的时候,你们是否会想到,并非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有快乐童年!同在一片蓝天下,有一些孩子从小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得不到家庭的呵护。为了这些生活在困境中的孩子能够有学上、有书读,也为了那些尽管身体有残疾,但是仍然坚强地生活着的孩子,能够和你们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请你们伸出热情的双手,敞开友爱的胸怀,奉上一颗关爱的心。你们会看到,你的慷慨可能改变了他们的生存环境,甚至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在此期间,还可以让尖子生到贫困地区去实地感受,或到贫困学生家中生活一段时间,让其亲身体验什么才是艰苦,从而真正萌发同情心。

五、引导尖子生保护环境

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小猫小狗、小花小草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都是地球大家庭中的一员。因此,我们不要去采摘花草,虐杀小动物。我们还要爱惜布娃娃和动物玩具,不乱丢乱摔动物玩具。

可以允许学生在家喂养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学生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照顾弱小的生命;在学校里也可以饲养各种小动物,由学生轮流负责喂养;在社会上,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积蓄的零花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受伤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同时,要引导学生广泛调查,寻找那些最需要保护的花草树木的“家庭地址”,然后建立绿色小档案,设计一块精美的领养牌,开始领养行动,让学生把它们当作自己的“宝宝”,精心呵护……

培养学生对动植物的这种仁爱之心,有助于他们同情心的形成。

对于进行以上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教师一定要及时予以肯定,使学生的同情心在肯定与激励中日益稳固并逐渐得到加强。

培养尖子生的宽容心

小强是学校里的尖子生,每门功课都非常优秀,在家中被当作月亮一样捧着,家里什么事都“顺”着他。因此,他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从小受不得半点委屈,常常为了一些芝麻绿豆大的事和同学翻脸,甚至还找机会“报复”。小强的这种个性妨碍了他和同学们的正常交往。

像小强这样缺乏宽容心的尖子生还有很多。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遇到别人对不起自己或有损于自己的事情,对此不要耿耿于怀,不要过分计较在意,能够笑一笑就过去,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人的一种美德,是做人的一种风度和境界。宽容能使人性情和蔼,能使心灵有回旋的余地,能使人消除许多无谓的矛盾,化干戈为玉帛。宽容的人,时时处处都会受到人们的拥戴,因此他们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够很快地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能够融洽地与人合作,充分实现自己的潜能。

孩子的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这种感情对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情感的发展,以及对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宽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诞,易走极端,不易为人亲近,因而人际关系紧张。

因此,教会孩子学会宽容,不仅是为了孩子今天能处理好同学关系,而且也是为孩子将来的幸福打基础。

那么,该如何培养尖子生的宽容心呢?

一、用事实说话,让尖子生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事实胜于雄辩。通过事例让尖子生明白这种斤斤计较的性格是要不得的,它不但影响彼此的情绪、感情,甚至还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1.教师讲述事例,帮助尖子生明辨是非。教师可以通过正反两方面事例,引导尖子生明白在遇到令自己愤怒的事情时,如果头脑发热,一定要“理论”个高低,往往会引发一些鲁莽的举动,常常会有得不偿失的后果。相反,如果能冷静处理、“主宰”自己的情绪,则可能获得转机。

2.请别的学生“以身说法”。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往往更能让学生信服。教师可请学生谈谈自己由于冲动、“记仇”带来的情绪上的不快,或“冤冤相报无了时”的痛苦,或“冷处理”后所获得的惊喜,让他们明白矛盾是可以化解的,宽恕是快乐的源泉。

3.给学生讲“负荆请罪”、“郭子仪不记私仇”一类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宽容是一种必备的修养。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改进教育方式

1.建议家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建议家长既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又要提倡严而适当的教育方法,并通过正确的言行引导,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教师以身作则,善于控制情绪。教师在平时的言行中要显示出大方、有气度,避免“斤斤计较”的倾向,以坦荡的胸襟、“宰相肚里能撑船”般的肚量感染学生,使学生饱受人格魅力的熏陶。

三、传授方法,让尖子生学会宽容

1.教会尖子生主动化解矛盾的方法,为尖子生学会宽容搭建桥梁。很多学生脸皮较薄,即使意识到是自己的错,但为了所谓的“自尊”往往不肯当面认错,从而造成彼此的关系紧张。教师一方面可以告诉学生,勇于承认错误是一种勇敢的行为;另一方面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委婉道歉的方法,如写纸条、请别的同学帮忙说声对不起、做件小礼物赔礼等。这样,通过过错方主动认错,为学生学会宽容创设机会。

2.提议尖子生进行换位思考,学会包容。许多矛盾都是因为学生太在意自我感觉引起的,他们往往在头脑中预设了一些规定,认为别人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如果对方违反了规定,就会引起心中的不满,甚至敌视对方。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学生明白:在特定的环境之下,他们头脑中的这些规定可能并不十分合理;对方的一些所作所为可能是一时头脑发热产生的;如果你做错了事,别人一直怀恨在心,你也会很痛苦等等。使小学生学会宽以待人,在接纳朋友的同时,也学会包容朋友的不足。

3.教给尖子生调节情绪的方法,避免冲动。中小学生的情绪来得快,平息也快,常常如疾风暴雨,当与同伴发生了摩擦,心中有了委屈,往往就会采取一些过激言行。所以,非常有必要教给他们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让他们能主宰自己的情绪,别太冲动。如:听音乐缓解情绪;离开现场,转移注意力;写日记、找朋友倾诉;找个偏僻处大喊,宣泄自己的情绪等。

四、创设情境,增强尖子生的容忍能力

“挫折”往往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教师可以创设引起学生不满、委屈的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容忍能力。如小组活动时,每人轮流充当被嘲笑者,其他人可以用各种方法戏弄他,使被嘲笑者生气。如三分钟内被嘲笑者不动声色,就算成功,再换人当被嘲笑者。该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被嘲笑的练习中,仍能保持自己放松的心情。若能具有这种容忍力,与同学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之类的事就不易发生了。应该注意的是,在活动中要求学生在嘲弄他人时,应尊重对方的人格,避免弄假成真。

既“小题大做”又“大题小做”

无论尖子生还是后进生,或者其他普通学生,他们都是未成年人,是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而正因为他们都是孩子,对于出现在他们身上的一些萌芽状态的问题需要“小题大做”;也正因为他们是孩子,对有些问题却又需要“大题小做”。需要小题大做的,做好了,孩子可能受益终生;需要大题小做的,做好了,老师家长省心省力,矛盾迎刃而解。所以,即使是同一事件,该小题大做还是大题小做,也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小题大做”

需要大做的小题都是人格、道德、意志品质方面的,而一个孩子在成长阶段的道德、品行无小事,教孩子做人就是从日常点滴小事做起,纠正孩子的偏差就在萌芽初现时。

我们来看几个教育案例:

案例一:

这是发生在我少年时代的一件“小”事,四十多年过去了,至今难以忘怀,并对曾经教导我的李春生老师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