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追梦
6968300000094

第94章 投入

用“烈日炎炎似火烧”来形容眼下持续数日的高温天气,是再形象不过了。下班后,骑车赶往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十三条社区,周身被烤得火辣辣地疼。我一边用手背擦着额上的汗珠,一边按照编辑的要求,把被采访的对象以及她的伙伴叫到一起,拍下一组相关的照片。

回到家,顾不得吃饭,迫不及待地将数码相机连接在电脑上,观看照片的效果。一张又一张,张张都有缺憾。怎么办?我坐在电脑前犯起愁来。重新拍照吧,实在不愿意大热天再折腾别人,就这样给编辑发过去,又不情愿。

不舍得麻烦别人,那就只有加倍麻烦自己了。我决定利用photosshop对照片进行加工处理。制作照片比拍照费时费事多了。加之我只是向儿子学了点皮毛,制作技术很不娴熟,这就更增加了难度。

我费了很长时间制作好一张,仔细观看,有严重的拼凑痕迹。望着屏幕上的画面摇摇头否定了,删除重新制作。第二张出来了,还是不满意,再推倒重来。已经深夜两点钟了,我还在一点一点抠哧。丈夫醒来看看我,又看看钟表,催促道:“都半夜了,还不睡?”我忙说马上就好,但丝毫没有结束的意思,我答应编辑今晚一定把照片发过去,不能食言啊。

以前干这些事儿,纯属业余爱好。我喜欢写点东西,不断有文章发表。多数为散文、小说。后来,看到身边感人的事,也总想把他们写出来。业余写作,只管低头耕耘,把写好的东西寄出去就行了。至于采用与否,从来不去过问。现在不同了,至少是眼下,写文章报道街道以及十六个社区365阳光驿站的工作情况,报道他们是如何服务社区、服务党员、服务居民的,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对待工作,就要尽心尽力去干好。

上面所说的拍照片一事,就是某报编辑接到我的一篇报道,准备采用,打电话让抓紧时间拍几张照片发过去,以便从中挑选,为稿子配幅照片。虽说是工作,却全部用的是下班后的时间。别看为了一张照片熬半夜,汗湿衣衫,最后能否被采用,一点准谱都没有。

次日,我打电话告诉某报编辑,照片已经准时发走了。不料对方说情况有些变化,这篇稿子很可能要推迟使用。我的心立刻凉了半截。看来此事八成要泡汤,所有的付出都变成了无用功。自己倒没什么,只是白折腾了被采访的人,有点对不住人家。如今不光对不住被采访对象,还对不住自己的工作。

我有时把写东西比喻成生育孩子,生的孩子没有成活等于没生,生产的过程再痛苦也无人知晓。只有文章发表了,才能说明孩子出生并成活了。

干事一向不爱声张,无论写谁,尽量不让对方知道,等文章发表了,送人一份报刊完事。可有些文章,编辑要根据需求,提出修改意见或具体要求。比如要照片,就避免不了直接与当事人接触,人家也肯定要询问原由,所以就难以隐瞒真相。而多数人不知道煮熟的鸭子也会有飞走的时候。

之前终日忙忙碌碌,有干不完的工作,处理不完的事情。同时,身兼街道和区里的通讯员,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写东西,不断有文章发表。碰到的熟人中,常有人告诉我,又在某某杂志或报纸上看到我的文章了。还有的说,你的上稿率够高的。他们只看到了出生的孩子,却不知道我的生育过程是多么艰辛。

从2005年5月8日工作变动后,到7月8日,整整两个月了。两个月内所写的稿子被报刊采用了十几篇,数字虽小,背后的付出是可想而知的。有人说,给你多少工资,真不值得如此卖力气,更犯不上天天把工作带回家熬夜完成。此话也许有其道理,但一个人多年养成的习惯已经形成自然,每干一件事情,就会立刻全身心投入进去,想不这样做都难,自己的心不答应。

这一习惯的养成,来自在军工厂多年从事的严谨工作。仪表是工业的眼睛,对军用产品的质量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假如检修、鉴定的仪表不合格,略有误差,就会酿成大错,导致出废品,造成巨大损失。所以,职责要求必须细心,严把质量关,不允许有丝毫的疏忽和差错。

调回北京后,工作单位变了,养成的习惯依旧。修理鉴定仪表时,偶尔不太确定有一颗螺丝钉是否拧紧,有一个数据是否准确无误,便会茶饭不香,坐卧不宁。只有重新检查了那颗螺钉,确认了那个数据准确无误,心里才能踏实。同事笑说:“真够累的,又不多拿一分钱。那么傻认真,谁知道?”我说:“我自己心里知道。”

由于工作中接触过水银,属于有害气体,可以45岁退休。我于46岁办理了退休手续,干起了和专业毫不相干的其他工作。不管走到哪儿,也不管干什么,军工厂的工作作风不会变。只要做起事情,必是全身心投入,力求干出精彩。

写于2005年